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4-09-29 00:00:00李焕健
教育界·A 2024年23期

【摘要】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身情况和外在环境,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多方面能力,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文章分析了基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打造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目标,并阐述了开发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内容的方法,以及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期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以来宾市第一中学为例”(课题立项编号:2023B1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焕健(1984—),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一中学。

职业生涯一般是指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也就是个人一生之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状况、认识外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规划,为开启职业生涯做准备。在社会、经济、科技多重转型的当下,引导、支持学生深入思考与自己、他人、社会相关的内容并进行生涯发展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指导[1]。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而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学生会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的同时,合理认识自身及周边环境,制订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高中生不仅需要明确人生目标和理想,还需要学会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理解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2]。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应当带领高中生探索自己的兴趣、需求、能力及价值观,并帮助学生明确外部因素,让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三点。

(一)自我发展目标

自我发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对自身潜力的认识与挖掘。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提升表达、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个人成长基础,确保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保持自主成长。

(二)生涯探索目标

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也应当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职业世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职业,并增强他们在专业选择方面的判断力,辅助他们进行生涯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

(三)生涯管理目标

要达成生涯管理目标,教师需要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指导学生结合个人特质和社会需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涯道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自主自控的

积极心理品质,确保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

打造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时,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寻找能够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方向的内容[3]。

(一)历史学科职业探索

为了帮助对于历史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了解这一领域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就业前景,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介绍与历史学科有直接关联的职业。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介绍考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人员等职业,并向学生描述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考古工作者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这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学生所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学生会更有学习动力和探索热情。

(二)正确认识社会背景

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向外探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明确自己能够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同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正确认识社会背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人生选择,并由此审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对外部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之后,指导学生分析参与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孙中山的人生经历。在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孙中山为何选择颠覆清政府的革命之路?这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社会现实,启发学生从广阔的角度认识职业生涯选择。

(三)合理应对人生困境

在职业生涯中,人们往往需要面对诸多困境,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因此,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也应当融入一些与历史课程相关且能够激励人的历史人物故事,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面对困境,逐渐冲破障碍、重整旗鼓。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教学内容,将李时珍和宋应星这两位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李时珍生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考试。他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三十岁时,李时珍因医术精良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此后又被举荐进京入太医院供职,一年后他辞归故里,悉心著书。历时二十七载,他最终编著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则是六试不第,遂绝科举之念,另辟新路,投身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研究,并撰写了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成果,为后世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时珍和宋应星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尽管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们可以学习这两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转变思路,寻找更多解决办法。

(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之后,向学生讲述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故事。1955年,钱学森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在历经艰难回到祖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新中国的建设热潮,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讲述钱学森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学习钱学森的精神,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三、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榜样故事以及组织多样活动等策略,打造趣味十足、丰富多彩的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课程中探寻自我、明确方向、规划未来[4]。

(一)创设体验情境

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高质量人才。但是要让学生了解时代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城镇化进程、人口老龄化、信息技术迭代等带来的产业结构、就业形式、家庭结构等诸多变化,以及学生自己在社会中可能面临的新型问题与挑战,教师要避免教学现场与社会现实存在太大脱节。这样的脱节会导致学生难以作出科学的职业选择,也难以在面对困境时更好地处理问题。鉴于此,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具有真实感的教学场景中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引。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还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而且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状况、认识外部环境[5]。

(三)讲述榜样故事

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讲述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受到这些榜样人物的精神感召,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6]。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主持和参与项目三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王咸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王咸秋对考古工作的热爱,以及他不停探索未知,在风吹日晒中坚持工作的精神,由此激励学生探寻自己热爱的职业,形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四)组织多样活动

在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教师还应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内探寻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学习风格、自我期望、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等内容,向外探索社会环境的多个方面,发展与他人、社会建立联系的必备品格,形成生存、生活、工作所需的关键能力。

为此,教师不仅要组织班会课、主题教育活动、校友讲座,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周边社区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一起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当然,教师也要适当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到社会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着重指导学生自我省思,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探究等多种活动形成深刻的感悟,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努力方向,逐步形成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多方面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职业生涯形成系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多方面能力,能够为他们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庞春敏.高中生生涯规划素养及其培养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8):10-13.

[2]张菊花.高中历史教学中基于家国情怀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10):43-44.

[3]张冬雪.基于中美教材比较的高中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4]杨秋妹.高中历史教学中贯穿生涯规划理念的设想[J].高考,2019(14):187.

[5]李昊业.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6]张报炳.高中历史课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读写算,20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