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南疆不同枣产区土壤养分状况,明确各产区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与肥力水平差异。【方法】以南疆4 个枣主产区的373 个枣园土壤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8 项指标,基于修正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各产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疆枣主产区土壤pH 介于7.05 ~ 8.63 之间,属碱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分别为7.69 g·kg-1、0.52 g·kg-1、34.56 mg·kg-1;全磷、速效磷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分别为0.95 g·kg-1、34.56 mg·kg-1;全钾含量处于极缺水平,为3.89 g·kg-1;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为134.77 mg·kg-1。4 个产区中,和田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整体处于极缺水平,占比分别达85.06%、86.36%、99.35%、82.47%;而土壤全磷含量则达47.4%,属于丰富水平,占比最高;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占比高达94.81%。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趋势;全磷含量呈南北部高而东西部低的趋势;全钾含量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则分布较为均衡,速效钾以东部产区土壤含量较低。【结论】阿克苏、巴州、喀什、和田产区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1.21、1.04、1.19、0.97,肥力评价均为一般等级。南疆4 个枣产区均需补充有机质和氮肥、控制磷肥、定量施钾肥,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枣产区科学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枣;土壤养分;肥力评价;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981(2024)02—0257—10
土壤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等[1],因此科学客观地评价土壤肥力质量对果园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是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2-4],但果园土壤普遍贫瘠,不同果园之间养分差异变幅较大,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品质形成以及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5]。因此,了解果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对果实产量的提高和品质提升以及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肥力评价是衡量土壤养分丰缺程度的标准之一。关于新疆果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已有相关报道,对枣园[5]、苹果园[6]、石榴园[7]、梨园[8]、葡萄园[9] 土壤养分水平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为缺乏或极缺水平,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而伊犁的野生樱桃李林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为极缺水平[10],乌什县有一半的核桃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属于缺乏水平[11]。土壤肥力评价结合空间分布可更直观地体现全域土壤养分分布趋势,如对新疆耕地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得出东疆土壤中氮肥、磷肥含量最高,南疆土壤中钾肥含量最高[12]。南疆枣园37 个样点的研究结果表明[5],喀什地区土壤综合肥力优于巴州、和田和阿克苏地区。而邓婉莹和王芳霞[13-14] 的研究均表明阿克苏地区枣园土壤肥力最优,其次为喀什、巴州、和田地区。从宏观角度来看,南疆枣园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缺氮、丰钾、钙、镁、锰,硫饱和[15]。
枣是南疆特色林果支柱产业之一,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41.3 万hm2 和381.2 万t,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枣种植区[16]。枣园的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而目前还缺乏对枣园土壤肥力的空间性、系统性、全域性的评价。为此,本研究以新疆南疆4 个枣主产区(阿克苏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产区、喀什产区及和田产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各枣产区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8 项指标,采用修正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373 个枣园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南疆红枣种植园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隶属南疆环塔里木盆地(76°06′ ~88°09′E、36°55′ ~ 41°50′N)4 个产区(阿克苏产区、巴州产区、喀什产区及和田产区),红枣种植面积为39.7 万 hm2,海拔在820 ~ 1500 m 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稍向北倾,属暖温带气候,年均温9 ~ 11 ℃,无霜期超过200 d。枣园土壤类型以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盐土、沙土、淤土和草甸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