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我们应基于核心素养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一、结合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认真学习政治课程后,学生能够形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不会同时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托核心素养整合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内容为例,通过学习,学生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围绕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整合教材内容并将其转化为两个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为了体现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可以将“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伟大的”转化为:“改革开放经历了怎样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凸显了什么主题”。依托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结合核心素养,采用多元策略
如果我们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们需要采用多元策略。例如,针对某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可以紧扣教学目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讲解。
以“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内容为例,可以通过一组反映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拉近学生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权等内容入手,深入思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梳理出“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逻辑链条,并借助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一逻辑链条,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以培养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
三、结合核心素养,优化评价体系
我们应紧紧围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随着课改的推进,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从评价标准来看,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评价目标。从评价主体来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融合学科知识,改进社会实践行为,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解决复杂、不确定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为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的重要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列举事实,谈谈你对“柱石”作用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见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情况,判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评价体系的优化讲求以学生为主体,讲求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我们要把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评价情境、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和任务的完成质量,判断、衡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