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实践

2024-09-29 00:00廖建华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8期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课程设计的方向。缺乏教学立意的高中历史课堂只能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表层性理解,难以进行深度学习和理解,更无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良好的课堂教学立意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展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问题,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确定单元主题,开展系统教学

历史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我们要设计不同的主题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促进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科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立意,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和练习。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单元标题往往可以作为单元主题。教师可以深入探究单元标题,综合考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宏观层面为学生编排教材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要点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要事件,特别是它们所包含的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这些事件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定本单元的教学立意:理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变革运动的关系,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本单元的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历史因果关系,因此要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历史发展线索,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理解时代特征。为了培养全球史观,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欧美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分析,重视欧美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日益增强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联系社会现实,增强实践能力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探究前人智慧的过程。通过探究历史,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将历史同现实联系起来,综合探究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相似之处确立教学立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为例,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材中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更强调民族交融的历史特色,而关于隋唐时期的内容更突出大一统的时代特征。从纵向看,这段历史大体经历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的制度建设、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成就均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从横向看,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新成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突出的时代特色。该单元的名称也突出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体现了历史发展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基本趋势,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社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是我国的国情”的理解,从而对历史发展变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最终使得历史课程育人价值得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