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时,对陶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了解。陶瓷自诞生起,递衍的历程便始终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蕴藏着内在的价值导向,包含着民族精神内核,既是联结民族情感、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又是彰显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使者”。
2024年,适逢中国古陶瓷学家、书法家叶喆民(1924—2018)百年诞辰。叶喆民,原名叶广明,字丹枫,1924年生于北京,2018年1月2日于北京病逝,享年94岁。其自幼随父亲叶麟趾学习陶瓷,曾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中国陶瓷史纲要》《隋唐宋元陶瓷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中国陶瓷史》等十余部专著出版,对中国陶瓷史学体系的建构、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有着突出贡献。他酷爱书法,篆、隶、真、行、草兼长,酷嗜王铎草书,尤精于章草,在书法史论及诗、书、画创作方面造诣深厚,曾师从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学习中国书画。他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咨询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为国内外文博界、陶瓷界及美术界培养了诸多专业人才。
叶喆民一生历经起伏,性格耿直、胸怀坦荡、刚正不阿,毕生精力皆奉献给了研究与教育事业,先后被评为“民族优秀艺术家”(2004)、“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2008),2013年还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他欣赏古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求索精神,恪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古训,常说:“这八个字我始终记着。只要活着,就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为纪念其在陶瓷、美术、教育等领域的杰出贡献,本专栏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主题:通过北京艺术博物馆杨小军《大器晚成,功名有志:叶喆民的生平及学术成就》一文钩沉叶喆民家族历史及生平事迹,评述其在陶瓷、书法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分析其治学特点与教育理念;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常乃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石婷婷《继往开来,沾溉弘远——叶喆民与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古陶瓷》一文全面呈现叶喆民在中国古陶瓷研究科学化、体系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首都师范大学邓欢华《初从博涉后专精,为艺传学育峥嵘——叶喆民的书艺成就》一文深入探析叶喆民在书法创作、书法史论研究和书法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