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为三个“突出”、一个“回归”,即突出丰富情境,落实立德树人;突出核心素养,展现时代新貌;突出创新思维,强化问题探究;回归教考衔接与教育本源。
中国“土家第一村”———湖南省永顺双凤村是一个习俗、语言、建筑、文化等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山寨。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其作为第一组选择题的情境素材,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较容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考场上的自信心。
我国目前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因而要引导考生从关注城市静态特征转变为注重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组选择题以文字信息与示意图为载体,呈现了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的差异性,彰显了学以致用的新高考特点,更涵养了家国情怀。
森林深刻影响地球上的大气碳氧平衡、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第三组选择题以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为情境,对“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地理要素的联系进行综合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脆弱区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综合。
2024年高考深刻地体现了新时代的地理学特点,即从原有定性描述的传统地理学走向具有独特研究手段的定量化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多学科、多种方法综合集成的现代科学体系,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地理科学发展趋势是从格局、过程研究到系统模拟的转变,从要素研究到系统研究的提升,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建构,从创造知识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贯通。
地理实验是本次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亮点与创新。第四组选择题以水体运动实验贯穿主线,串联起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体现了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非选择题第36题,从命题情境的区域范围看,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具有灵活性。本题以服务业区位因素考查为主,小尺度区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产业的融合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部分内容把自然与人文地理有机结合,在区域认知基础上从地理实践出发,融合综合思维,落实到人地协调,体现了产业活动、交通布局、区域发展等综合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考查。
地理试题通过精心设问,突出试题的辩证性与开放性,在多因素交织且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选择题第3组,学生的固有思维认为喀斯特地貌中土层稀薄且石漠化现象严重,不利于高大植被生长。另外,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会发育出雨林。但在真实情境中,雨林发育于洼地不易散热。同时洼地冬季不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较高且水分条件好,故发育了雨林。
此外,非选择题在设问中重点考查了创新思维与问题探究。设问中行为动词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引导了学生在考场上的问题探究思路。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考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教学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助推课程改革平稳落地。
1.回归地理课程标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以教材中的素材与案例为基础,结合高考真题,分析自然与人文地理素材与课标的关系,最终融会贯通。对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在高三复习中应该全面掌握,同时学会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此外,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分析地图并从中全面提炼信息至关重要。
2.回归地理知识本质。高三学生应该从必备知识的特征、联系、过程三方面加强练习,重点是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运用。复习中,有组织、有结构的地理知识才有价值。高三学生可以尝试以地理学科大概念构建主干知识体系,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前高考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聚焦某一地理主题,针对该主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综合考查,内容更多为地理要素的联系,且在考试中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回归解题关键能力。高中地理的关键能力是指从问题情境出发,借助地理工具与实践,通过自主创建与迁移,运用地理学科大概念,实现对地理空间格局综合辨析、对地理特征综合认知、对地理过程综合推演、对地理联系综合评估的能力。在复习中,可以从最基础的材料分析入手,学会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白试题的情境与任务,明确设问的答题要求并找到答题的论据,从而形成答题的逻辑。
4.回归高考真题,归纳总结错题。在复习备考中,可以对错题进行问题比对,研究答案来源。同时深挖试题逻辑,明确答题方法;归纳、对比同类题型,感悟命题规律,提升得分能力;总结反思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地理思维。
5.思维变化常新。在日常练习中努力做到,审设问点滴不漏,提信息系统全面,调知识灵活迁移,组答案准确规范。在地理复习备考中,以创新思维为主,在做题中有意识地运用尺度思维、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摆脱思维定势,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