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理论视域下电竞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粉丝情感满足

2024-09-27 00:00胡岑岑樊慧宁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5期

【内容摘要】在电子竞技破圈式、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电竞俱乐部与电竞粉丝之间的关系成为电竞产业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电竞纪录片作为连接粉丝与电竞文化的桥梁,已成为塑造行业形象和维系粉丝忠诚度的关键媒介。本文通过对2023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夏季赛10支战队纪录片内容的分析及对15位资深粉丝的访谈,探讨了电竞纪录片的情感叙事策略以及该策略引发粉丝情感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情动理论;电子竞技;纪录片;粉丝;情感满足

自2020年亚奥理事会将电子竞技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学界对电竞的关注越来越多,电竞产业对摆脱污名化、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塑造健康电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电竞粉丝作为情感驱动的“完美”消费者,对扩大电竞行业影响力、塑造电竞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叙事性媒介,电竞纪录片不仅能够传递信息、传播电竞文化、为粉丝提供了解行业运作的机会和二次创作的素材,而且还能通过真实记录选手的情动变化和成长路径,感染和鼓动粉丝对战队、选手投入更多情感,增强粉丝黏性。

电竞纪录片如何有效地运用情感叙事策略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否能够满足观众对电竞纪录片的情感预期?本文将通过对2023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简称KPL)夏季赛10支战队纪录片内容的分析及对15位资深粉丝的访谈,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一、文献综述

(一)情动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情动”(affect)一词最早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他在著作《伦理学》中将其理解为主动或被动的身体感触,即身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会增进或减退身体活动的力量,同时会对情感的变化产生作用。①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把情动定义为“存在之力(force)或行动之能力(puissance)的连续流变”,即情动并非一种固定状态,而是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情感会根据际遇发生变化,总是在悲苦和快乐之间流动。②布莱恩·马苏米延续了德勒兹对斯宾诺莎情动理论的阐释,继续强调情动的变化过程,他同时对情绪和情动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指出情绪是主体性的内容,情动则是一种非主体或主体间的,是一种强度的变化过程。③汤姆金斯和卡罗尔也深得斯宾诺莎的理论精髓,他们都将身体、意识与情动置于三元互动关系中来理解,汤姆金斯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由“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的链条构成,两者之间还要经过情动的调节,人类才会产生充分的动机,并最终付诸行动;卡罗尔则认为情动由认知成分(如信念或想法)和身体变化两部分组成,且身体变化是由认知状态引起的。④

“情动”的流变、生成属性,使得情动理论被引入电影研究等艺术研究。“尽管一切艺术形式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都是表达情感的,但时空艺术更着意于情感在历时性起承转合中所构筑的故事情境的表达。”⑤卡罗尔着重分析了文本内部及受众与作品间情动的生成和流转机制,以及不同情动相互叠加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他认为艺术作品正是通过引发恐惧、敬畏、同情、钦佩、愤怒等情动,实现对读者或观众的影响。⑥而影像视听作品对观众情感的挖掘,不仅能够通过情节和人物实现,还能够通过影像自身的力量刺激观众的感官实现。⑦在体育领域,竞技赛事的胜利与失败时刻牵动着观众的情感,体育迷基于情感共鸣自发聚集和行动,显示出体育本身蕴含的巨大情感能量。因此,体育宣传视频的共情能力已成为衡量其传播效果的gM+1rZZymVmJfT/ndv7j/A==关键,也是在碎片化传播环境中吸引用户注意力的重要因素。⑧

(二)情感叙事策略在体育视听节目中的运用

2011年,美国叙事学家帕特里克·科尔姆·霍根将情感科学与叙事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情感叙事学”,该理论围绕情感与故事的关系展开三个层面的讨论,即故事如何表达情感、故事如何影响读者、情感如何影响故事。⑨

近年来,随着运动员的明星化以及体育内容与网络综艺节目的跨界融合,体育节目的传播效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圈层,进入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这一现象不仅拓宽了体育内容的受众基础,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跨文化、跨圈层的传播过程中,情感叙事的巧妙运用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观众,促进他者理解以及引导自我反思的关键。⑩

体育纪录片以体育运动员、组织及事件为主题。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视听节目类型,体育纪录片通过展现运动员的努力、坚持和团队合作,激发观众的积极情感,如兴奋、骄傲和同情,从而增强观众对体育的投入度和忠诚度。这种情感叙事策略不仅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也传递了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塑造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基于情感形成与行动的粉丝群体

粉丝群体的形成往往基于共同的情感纽带,在互动过程中,情感的满足不仅加深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而且维系着这一共同体的长期稳定。粉丝的行为动机很多时候也超越了理性的范畴,更多地受到情感的驱使。粉丝的情感动机涵盖了对偶像的个人认同、对归属感的追求,以及对参与共同兴趣群体的渴望;通过创作同人作品和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文化行为,粉丝能够将媒体文本个性化,使之成为情感投资的对象,从而实现情感上的满足。体育迷的情感投入同样是理解其行为及衡量其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体育组织主要通过建立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来实现对粉丝的吸引和维系,这种联系通过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得以加强。当前,社交媒体平台为体育组织提供了与粉丝进行实时互动的机会,使其能够及时响应粉丝的情绪变化,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从而加深与粉丝的情感联系。与此同时,体育纪录片在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情感联系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正如斯梅尔所言,纪录片能够以多种方式利用和聚焦情感,而这些方式对其再现的社会世界和个体具有独特的影响。但是,纪录片的情感并非抽象的存在,需要经由叙事和影像来表达,叙事内容和影像表达方式不同,情感建构也会有所差异。故此,当前体育组织更加意识到,深入理解粉丝的情感需求和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更精准地设计和实施相关情感策略,有助于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2023年KPL夏季赛10支战队的纪录片为例(表1),描摹电竞纪录片中情动调节的基本范式,并分析纪录片中运用的情感叙事策略。同时,基于微博、豆瓣、小红书、微信群这四个电竞粉丝活跃交流的平台,通过滚雪球的方式选取15名不同年龄、性别的典型粉丝(表2)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受访者在观看电竞纪录片过程中的情感变动、情感满足及这种情感波动对他们的电竞文化认同、电竞粉丝身份归属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三、电竞纪录片的情感叙事策略分析

(一)由负到正:纪录片情动“光谱”的基本变化

“如果说情动是一个完整的光谱,那么情感就如同其中的可见光部分。”电竞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正是通过调节这一“光谱”来充分展现情感的可见光部分,从而调动观众情绪并满足粉丝情感需求。斯宾诺莎认为,人类的情动是在欢快和悲伤之间滑动的,他将复杂的情感简化为快乐、痛苦和欲望三种基本情动。汤姆金斯则详细区分和描述了正面情动(“兴趣—兴奋”“享受—欢快”“惊喜—吃惊”等)和负面情动(“伤心—悲痛”“羞愧—耻辱”“气愤”“恐惧”“厌恶”等)。

参考上述情动分类,本文对2023KPL夏季赛10部纪录片的情动变化进行了分段标记和记录:将每个视频平均分为5个时间节点记录并赋值,当前时间段显示“显著正面情绪”记为2,“正面情绪”记为1,“中性情绪”记为0,“负面情绪”记为-1,“显著负面情绪”记为-2。通过对比10条随播放时间变化的曲线能够看到(图1),电竞纪录片叙事的情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部分纪录片开篇倾向于以中性或偏负向的情绪切入,基于各战队的历史成绩和经历对“迷茫”“失落”等情绪进行重点表达;随着具体赛程的推进,以状态调整、阶段性成就为线索,纪录片的情感基调逐渐转为正向;接下来,纪录片突出展示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征战途中的困境,如连败、掉级等,再次展现“痛苦”的负面情动;最后再通过对团队坚定的夺冠信心、团结的队友氛围及调整心态重振旗鼓的展现,回归“快乐”情动,将纪录片整体的情绪推向正面情绪的高潮。

(二)三重配合:渲染人物情感助推粉丝情动

根据对视频文本的分析,本研究将电竞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分为三个关键层面(图2):一是视觉层面,即利用镜头语言和视觉刺激营造情动空气,渲染情动氛围;二是内容层面,即有的放矢地设置内容分配,突出某个人物的情感变化;三是互动层面,通过情感互动、狂欢式互动引发观众的具身化模仿和集体兴奋,从而塑造感染性的观影关系,使情动之力穿过屏幕触达观众。通过三个层面的相互配合,电竞纪录片放大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有效激发了观众自身的情感反应,从而提高了纪录片的传播力,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

1.视觉层面:利用镜头语言营造情动氛围

在纪录片创作中,空间镜头画面需要承载更多的内容和主观化的表达内涵。电竞纪录片利用镜头语言,直观展现出画面空间中的不同情绪,而蕴含着这些情绪的环境形成了情动流转的“空气”,也就是能使观众感受到情绪正在发生变化的一种氛围。

镜头语言对于诠释视听文本的内在“情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表3显示了广州TTG的纪录片《夏日奇遇》中画面场景、景别、拍摄角度、光影效果及其展现的基本情动。从中可以看到纪录片是如何通过调节镜头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角度以及景深展现人物不同情动的。例如,在通往赛场的大巴车中,以平视的中景展现集体的沉默以及选手的不安与忐忑;赛场上失利后,通过远景展现备战间教练与选手凝重的气氛;比赛过程中通过对选手的特写镜头表现战况的焦灼以及每位选手强烈的夺冠欲望;赛后以从下至上的仰视视角聚焦全队捧起的冠军奖杯,表现选手的兴奋以及终能如愿的喜悦心情等。观众的视角随着镜头的转换不停变化,情绪也自然被带入到故事中。

其中,特写镜头所展现的情动最为强烈,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也更加明显。“特写镜头本身就是面孔,面部表情作为作品情感表达的中间载体,当特写镜头占据绝大多数画面时,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将会得到充分表达。”在电竞纪录片中,选手在赛场上的特写镜头十分常见:激烈的对话、颤抖的指尖、坚定的眼神……这些带有竞技属性的画面通过特写的方式直观呈现在观众眼前,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例如,《夏日奇遇》中镜头对五人组在赛场上的沟通场景进行了特写拍摄,通过画面中队长紧皱的眉头营造出紧张的“空气”,感染镜头外的观众,并将选手热切的夺冠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光线照射于画面中的环境空间,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射、折射与衍射,能够带来环境空间不同的质感呈现、明暗层次与影调变化,形成独特的环境气氛,并刻画展现人物的情绪。电竞纪录片中的光影调节着空间的整体氛围,传递出情动的基调。例如《夏日奇遇》中,广州TTG全队成员在场馆灯光的照射下捧起冠军奖杯,而在背后的阴影中亚军狼队默默地陆续退场,这种视觉上显著的明暗对比,强化一方夺冠喜悦的同时也加深了一方错失冠军的遗憾。

2.内容层面:重点展现情感充沛的故事人物

内容是文艺创作的核心和基础,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感染观众的关键力量,而情动是实现传授双方基于符号等相互感触、刺激、回应与共鸣这一过程的根基。为了能够突出纪录片的故事性和代入感,片中往往会选取一到两个“情绪的代表”进行重点的展示,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主角”。这样的“主角”不一定是占据更多时长的角色,在以真实为核心的纪录片中,所谓“主角”往往是在现场对实时发生的事件情绪变动最为激烈或在事件发展中展现出强烈故事性的人物,作为情动载体推动着所记录的事件走向情感浓度的最高点。

《夏日奇遇》的“主角”是选手紫幻(黄广顺)。他在第一场比赛失利后十分自责,镜头先是聚焦他下场后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的状态,接着拍摄赛训组、队员对他表示鼓励的场景,然后突出了再次登上赛场的路上队友与他互相搭肩共同前行的画面,直到最后展示了他取得小局胜利的结果。这一组叙事性镜头充分展现了一个团队面对挫折努力奋起,继而获得阶段性成功的有情绪感染性的故事。而在夺冠后发表获奖感言环节中,镜头又聚焦在激动落泪的选手脸上,以哽咽的发言和队友的拥抱鼓励,将整个影片情绪推向高潮。通过叙事内容的有效挑选及叙事顺序的合理安排,纪录片“主角”紧张、失落、坚决与激动的感情被放大,不仅使观众能够随着故事的推进更有效地捕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而且有利于促进观众对“主角”的情感投入。其他战队的纪录片中也或多或少有“主角”的存在,例如南京hero久竞纪录片《重走来时路》中饱受争议、内心挣扎的新人夏凌(张蜀徽),武汉eStarPro纪录片《心有山海》中为年轻选手传授经验、自身却面临退役的选手易峥(刘天豪)等。

3.互动层面:通过情感连接塑造感染性观影关系

观影关系关注观众以何种身份观看作品。卡罗尔认为,除了传统研究中“将自身放置于主角位置”的代入式观影关系外,观众对文本的投入还在于经历了一种情动关系,他将这种认同方式总结为“感染性的认同模式”,即感染性观影关系,指观影者会被角色情动状态所感染,从而全身心投入画面情境。因此,除了通过强调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既有内容来调节情动外,电竞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还注重以情感互动连接故事与观众,塑造强感染性的观影关系来激活观众的情动。

(1)情感互动:面部表情特写下的具身化模仿

情感互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结合在一个共同和共享的情感体验领域中,通过互相作用实现情感转让,使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对方的感受和意向性感受状态。在电竞纪录片中,镜头充当了塑造这种情感体验的工具。特别是特写镜头,其中的表情会被观众不自觉地模仿,这种“具身化模仿”会使观众身体产生强烈的“情动”效应。电竞纪录片经常通过表情特写唤起观众模仿,使观众投入影片的情境,完成从片中人物到观众的情感转让,构建起感染性观影关系。例如《心有山海》中,镜头给到选手清融(黄垚钦)在赛场上仰头强忍眼泪的画面,结合这支战队从“不败五人组”到老选手离队征战亚运会后新人替补上场的步履艰辛,使观众不自觉地模仿选手备感压力几欲流泪的表情,完成一场情绪的转让。

(2)狂欢式互动:仪式化场景中的集体兴奋

每年在固定时段举办的大型赛事具有仪式的特征,在仪式化场景中,参与者会在群体感染和群体模仿的氛围中进入狂欢状态。正如柯林斯所说,仪式增强了情感,变成了共有的兴奋,即涂尔干所称的“集体兴奋”。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数字化体育运动,因其虚拟场景强大的代入感以及较强的团队属性和娱乐属性,放大了体育运动的集群性、竞争性和观赏性,使得观众的情感在仪式化的竞赛场景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电竞纪录片正是充分利用这种“感染性的认同”促使观众全情投入到电竞纪录片的叙事逻辑中。一方面,纪录片往往会充分展示观众席、粉丝应援手幅和场馆前的合影签名墙等竞赛现场的片段,渲染竞技氛围,营造沉浸式观影环境。另一方面,纪录片会抓取画面中选手情动的变化,在左下角叠加现场观众的实时反应。例如在佛山DRG纪录片《轻舟已过万重山》中,选手青枫(杜舟)在休息室扶额沉默痛哭,此时插入了观众席粉丝一人边抬眼注视屏幕,一边用纸巾掩面流泪的画面。相比屏幕内的选手,作为情感共同体的现场粉丝更能激发其他观众的情感连锁反应,在选手情动感染和现场同好情绪共享的作用下,屏幕外的观众体验了双倍的情感触动。

四、电竞纪录片情感叙事下的粉丝情感满足

访谈发现,粉丝能够通过电竞纪录片的情感叙事获得一定的情感满足,并基于此形成其对电竞行业和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具体而言,粉丝的情感满足大体分为从影片呈现中获取的视觉满足、从故事内容中获取的自我投射满足以及从互动中获取的“自己人”归属感与内行优越感三个方面(图3)。

(一)从呈现形式中获得视觉满足

KPL赛事通常以手机游戏画面的直播形式向观众展示比赛过程,而这种画面和观众平时在游戏主播直播间或自己移动端操作所看到的画面别无二致,且BO7(七局四胜)的赛制使缺少精彩表现的对局显得冗长,以至于观众出现兴趣下降、走神和审美疲劳的现象。而电竞纪录片用一种注重视觉感受的呈现形式,通过视角的转变和视觉刺激来烘托激烈紧张的竞赛气氛,给予电竞粉丝视觉上的满足。受访者A10表示,“感觉纪录片能让我们看到不同视角”。电竞纪录片的存在,一方面作为两场大局比赛的场间衔接,使得整个赛事更具连贯性和艺术美感;另一方面使观众从玩家的视角脱离出来,全方位了解电竞赛事运作,理解电竞文化,在缓解观众观赏疲劳的同时烘托起竞技场的气氛,让观众获得了更好的观赛体验。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目前的电竞纪录片“有一种流水账的感觉”,可见当前电竞纪录片的制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僵化、“套公式”的问题,观众对于呈现形式创新的期待还未被充分满足。

(二)从人物故事中获得自我投射满足

截至2023年12月13日,《王者荣耀》玩家数量累计约6.2亿,最高日活跃人数达到了1.23亿人次,这个数字反映了王者荣耀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和用户黏性。作为王者荣耀最高规格的专业电竞赛事,KPL的观众正是对电竞存有热血的普通青年群体,而当今的青年群体身处社会转型期,对抵御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的压力有着共同的情感经历。

由于电子竞技对反应能力的要求,大多数KPL选手的职业生涯都不超过25岁,因此选手与观众的年龄和奋斗经历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正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旁白中提到的:“这支战队在赛场上的经历和普通人的生活轨迹类似,尽管没有过多的大起大落,但还是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目标,努力了很久却只能做到‘还可以’的状态。”电竞纪录片在叙事上侧重展现情绪波动较大的选手及其典型经历,例如队友间的冲突与和解、竞争中的失误与高光、平衡家庭与事业的挣扎与妥协等,这些内容常常能够引发观看者的共鸣,使他们从选手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自我投射的情感满足。受访者A15在看到纪录片中面临退役的选手时表示:“易峥老带新的样子真的太熟悉了,看了他们的片子也让我想到第一次带公司新人时候的事,挺触动的。”

除了共鸣基础上的情感投射外,还有粉丝表示,会在个人经历与选手经历之间的对比中获得情绪的释放,也能够从中获取面对生活重压继续拼搏的决心。刚毕业走入社会的A2提到:“有的片子的主题、旁白让人听完很有斗志。”A12也表示:“看到他(久酷)在那种压力下训练、拼冠军还能笑得这么灿烂的时候有被感染到,感觉有动力去做自己那些事了,可能这个就是我看电竞的意义吧。”

(三)从互动中获得“自己人”的归属感与“内行”优越感

一方面,电竞纪录片通过放大选手情感来唤起观众的共鸣心理,在深度情感联结下建立起“自己人”的群体归属感。基本每支战队的纪录片都会涉及选手的采访独白片段,营造一种与好友面对面倾诉式的对话感,使观看的电竞粉丝产生对方是“自己人”的心理暗示,以产生归属感。同时,纪录片对选手独白过程中的情动还会使用特写镜头来放大他们的情绪与感受,以感染观众。例如《重走来时路》展现了新人打野在舆论重压下的崩溃情绪,受访者A9表示,“本来对他没什么感觉,看他采访那段真有点心疼”,进而对选手个人产生了“自己人”的情感倾向,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会“帮他说说话”。除了选手,通过观看纪录片,粉丝还会产生对俱乐部氛围或战术的认同,强化与俱乐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感倾向。

另一方面,观众通过电竞纪录片参与到整个比赛流程之中,得以窥见幕布背后的舞台,并且在“饭圈”鄙视链下产生了一种“内部人员”的身份优越感。随着电竞热度的提升,新晋电竞粉丝被质疑“带有饭圈恶习”,引发了传统电竞粉丝的不满,主要表现为传统电竞粉丝对饭圈行为的鄙视以及对自身“内行”身份的优越感。而电竞纪录片提供的内部视角和内部资讯,同时满足了这两个不断摩擦和对抗的群体的情感需求:传统电竞粉丝从纪录片展现的熟悉的流程、选手、战队历史资讯中获得了自身资深身份的确认,纪录片内容提供的谈资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他粉丝面前彰显自己的“深度参与”和“游戏理解”;同时,新晋粉丝通过基于纪录片内容的“造梗玩梗”等方式尝试融入圈层氛围,不再成为局外人。受访者A1提到:“我有看到那个俱乐部官博底下有人刷‘争点气呀不想看纪录片’什么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也跟着发,这也是想让他们赢的一种鼓励嘛。”此外,新晋粉丝还会以“恶补”纪录片的方式迅速了解各大俱乐部赛季状态,以摆脱“饭圈”的污名。“纪录片这种形式,能让我们这些新粉快速地了解这些战队的历史和选手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看比赛就觉得离他们更近了,有一种见老朋友的熟悉感。”(A2)

五、结语

当前,我国电竞纪录片重视从视觉、故事和互动层面营造情动空气,实现共情传播。正是得益于这种充满情感的叙事手法和故事化的展现方式,观众能够快速投入到选手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之中,在信息获取与认知构建的同时收获视觉满足、自我投射满足以及“自己人”身份的归属感和“内行”身份的优越感。基于此,电竞纪录片提高了观众对电竞项目、俱乐部的参与度和忠实度。

然而,在强调情感交流的同时,当前的电竞纪录片也存在着过犹不及的现象。一方面,对选手个人情感的过度渲染往往容易激起不同立场粉丝间关于“卖惨”和“媚粉”的争论,“明星选手都是‘亲儿子’,他们恨不得把团队纪录片拍成个人纪录片”(A2)。另一方面,随着电竞的出圈和火爆,电竞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逐渐在商业侵蚀下失去了传播团队精神和电竞文化的初心,变成了向流量献媚的商业化产物。在这种趋势下,电竞纪录片不仅未能加强粉丝与俱乐部之间的联系,反而可能成为激起粉丝不满的诱因。因而,如何在满足粉丝情感需求、维系粉丝忠诚度的同时,借助更加准确有效的传播策略,向粉丝乃至公众传递系统且全面的电竞知识和积极向上的电竞精神,助力建构更加健康有序的电竞文化,是电竞纪录片尚需努力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①刘芊玥:《“情动”理论的谱系》,《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6期。

②汪民安:《何谓“情动”?》,《外国文学》2017年第2期。

③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79页。

④张书端:《重返斯宾诺莎:对电影研究“情动转向”的反思》,《当代电影》2022年第5期。

⑤战迪:《情动转向:后批评时代电影理论建设的一种可能》,《当代电影》2020年第3期。

⑥张书端:《重返斯宾诺莎:对电影研究“情动转向”的反思》,《当代电影》2022年第5期。

⑦陈亦水:《情动转向下电影理论与实践的三重维度》,《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⑧Raney, A. A., & Bryant, J. Sports and Emotion: Selective Exposure and Emotional Response to Televised Athletic Events. In J. Bryant and A. Raney (Eds.), Sports Communications: A Critical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2002.

⑨乔修峰:《帕特里克·科尔姆·霍根的“情感叙事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⑩李鲤、石琪隆:《从影像触达到文化认同: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情感互动机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传媒观察》2023年第6期。

Hills, M. Fan Cultures. London: Routledge, 2002.

Jenkins, H.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1992.

Gwinner, K. & Whipple, B. Service loyalty: The role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1999, vol.6, no.4, pp. 213-234.

Mullin, B. J., Hardy, C., & Sutton, W. A. Sport Marketing. Human Kinetics, 2000.

Kashy, D. A. & Castellanos, J. A sport for all seasons: Fan identification with a team.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2001, vol.15, no.3, pp.208-225.

Smith, R.& Sanderson, J. Social Media and Sport: A Review and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014, vol.49, no.5-6, pp.665-680.

Smaill, B. The Documentary: Politics, Emotion, Cultu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陈家洋、张子扬:《中国脸庞:近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对乡村变迁的影像表达与情感建构》,《中国电视》2023年第2期。

Tomkins, S. Affect, Imagery, Consciousness, Vol. 1. The Positive Affects. Springer Publishing Co, 1962; Tomkins, S. Affect Imagery Consciousness. Vol II: The Negative Affects. Springer Publishing Co, 1963; Tomkins, S. Affect Imagery Consciousness. Vol III: The Negative Affects: Anger and Fear. Springer Publishing Co, 1991.

张义霞、苏涛:《纪实·隐喻·性格:纪录片的空间叙事探析——以〈24号大街〉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4期。

李偲婕:《“情动”理论视阈下国产谍战片的情感建构与传播——以〈悬崖之上〉为例》,《今传媒GAQYHRnHjjQGwi0Ow1+EuAst/P5kWPNp/PQ+a6cHm3M=》2023年第7期。

王灵东:《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光线景观呈现与时空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7期。

张舒曼、曾一果:《视听影像的“情动之力”——〈声生不息·港乐季〉情感共同体的建构》,《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5期。

〔美〕诺尔曼·丹森:《情感论》,魏中军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张书端:《论德勒兹“情动”理论与费穆“空气”说之对话关系》,《电影艺术》2021年第2期。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55页。

孟艳芳、刘德寰、胡嘉宁:《青少年群体参与电子竞技的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3期。

【责任编辑:谢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粉丝文化视域下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及其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CXW0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