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生视域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课程愿景与优化路径分析

2024-09-26 00:00尧倩亦
参花(下) 2024年9期

教学课程领域的文化创生是多元的、复杂的文化融合过程,强调课程的文化性,包括课程自身学科领域的文化性以及交叉学科的文化性。钢琴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入中国后,尽管其文化内涵又进一步丰富,但在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钢琴文化的研究不足,并且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关注也不够。除钢琴自身的文化特性外,还存在许多交叉的文化要素,包括民族文化、古典文学、其他乐器文化以及其他艺术文化等,对于这些交叉文化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同样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钢琴文化创生效果不佳。基于此,高职院校课程有必要从文化创生视角出发,顺应新时代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多种类、多学科的文化交融,提升钢琴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文化创生视域下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的发展愿景

(一)文化情感与技艺的深化交融

当前的音乐教学强调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主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技艺与文化理论并重,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自然也需遵循这一规律,而且在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设计中,已经关注了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的结合,只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中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的交融还不够全面、深入。按照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基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文化创生的现实需要,未来的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必然在钢琴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方面达到深化交融。

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核心是对钢琴演奏技巧、钢琴音乐表达等的培养,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会在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强调运用钢琴技术实现音乐表达,教师普遍能够指导学生根据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巧妙的技术处理,如力度控制、节奏变化等,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钢琴课程还对钢琴文化有一定关注,但主要是作曲家生平、相关音乐作品的诞生背景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并不局限于作曲家及音乐作品本身,还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质、社会生态、民族性格、民俗风情、审美取向等。就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实践状况看,钢琴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的交融还存在很大空间。从文化创生的角度审视高职院校钢琴课的发展,钢琴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的深化交融将是主流趋势。

(二)本土与域外的钢琴文化共生

“钢琴文化在进入我国后不断被赋予民族文化内涵”,[1]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要素被钢琴所吸收,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特质,有关中国本土钢琴文化的著作、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同时我国也有为数众多的钢琴音乐家基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作的许多钢琴作品,深刻体现了我国钢琴发展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域外钢琴文化的交融,并在交融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钢琴音乐文化。从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情况看,教学内容主要是钢琴技巧、西方经典钢琴作品,教学过程倾向于域外钢琴文化,对于本土钢琴文化较为忽视,这与文化创生的发展需求不一致。

对于音乐教学,当前学界十分重视本土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主张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融入现代化音乐教学体系中,高等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化创生强调的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域外文化交融是大势所趋,以往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化已经产生了一定交融,未来也将进一步交融共生。中国本土钢琴文化体系已经形成,而域外钢琴文化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从文化创生的视角看,本土钢琴文化与域外钢琴文化共生是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发展趋势。

(三)跨学科门类的钢琴文化新态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科边界日益淡化,正在逐渐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元学科的交融,并由此出现了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超学科交叉融合等概念。[2]可以看出,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不同学科本身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资源,比如音乐学科中蕴含的音乐文化,社会学科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等,因此,学科融合的本质也是不同文化体系在学校教学中的交叉融合。文化创生是文化由传统的状态获得新的生命力,特定文化本体吸收融合其他文化要素是文化创生的有效路径之一,而这种路径与教学领域的学科交融相似。

受学科细分的长期影响,当前高职院校钢琴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跨学科交融非常有限,钢琴课程整体强调的是钢琴的有关内容,但从钢琴发展历程与钢琴演奏实践上看,钢琴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文化元素已经产生了交融。一方面,钢琴与历史、古典文学等学科交叉。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利玛窦向明代万历皇帝进献古钢琴。鸦片战争后,中国学堂乐歌的发展促使钢琴作为伴奏乐器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3]此后又不断发展,我国的钢琴历史不断得到丰富。与此同时,我国钢琴艺术家还将一些极具古典文化内涵的传统音乐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这使得钢琴音乐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化特质。另一方面,钢琴在表演实践中与其他乐器乃至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交叉,如钢琴、二胡同台演奏,此外还有钢琴与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结合案例。综合钢琴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创生的需求看,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必然要从单一学科转变为跨学科门类的钢琴文化新形态。

二、文化创生视域下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立足文化创生设立培养目标

设立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只是由于目标设置脱离实际以及对技巧教学的过分关注,导致文化素养培养目标缺失。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的钢琴音乐理论学习与钢琴演奏实践,培育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文化认知。考虑到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从文化创生的角度出发,从文化素养培养、钢琴文化体验的角度完善钢琴课程培养目标,并将其落到实处。

第一,优化钢琴音乐文化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正朝着文化与技术并重的方向发展,因此,文化培养目标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民族音乐处于主流时,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乐理素养、视唱练耳等技巧,[4]从文化创生的角度看,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注重乐理、钢琴技巧等内容外,同时还需要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钢琴文化培养目标的设立需要基于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这意味着高职钢琴课程教学需要对钢琴技巧训练、钢琴音乐审美、钢琴音乐文化等要素进行全面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技能培养与音乐文化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索。考虑到文化创生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文化培养目标不能仅立足于单一的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如浅尝辄止地探讨肖邦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同时还应从全面化、多元化、民族化的角度设立文化培养目标,以摆脱钢琴纯“西方”的固有观念,让钢琴课程真正成为一门传递西方钢琴文化与中国特色钢琴文化的重要课程。

第二,设立钢琴音乐文化体验的培养目标。钢琴技巧、乐理素养、文化素养等目标的培养主要是在钢琴课堂中,然而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文化灌输和课本文字阅读来实现。实质上,这种缺乏文化体验的文化培养方式难以使学生对钢琴文化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学生对钢琴文化的理解不够和对钢琴文化学习的兴趣不足。在以往的高职院校钢琴课程中,会从钢琴演奏等方面确立钢琴实践体验的培养目标,对钢琴文化体验的目标鲜有涉及,从文化创生的视域看,有必要从钢琴文化体验的角度丰富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强化本土钢琴作品教学

钢琴源自西方,其中蕴含了深厚的西方文化内涵,在传入我国后,钢琴艺术家们结合本土文化特质,尤其是本土音乐文化,对其进行了加工创作,由此产生了许多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钢琴作品。在高职院校的钢琴音乐课程中,可以将中国本土钢琴作品作为切入点,推动中国本土文化与域外音乐文化的交融。

第一,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融入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并循序渐进增加中国钢琴作品的比例。在钢琴传入我国后,一众钢琴艺术家积极探寻西方钢琴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的交融点,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钢琴作品中,如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江文也创作的《午夜的琵琶》《浔阳月夜》、丁善德创作的《杨柳岸》、汪立三创作的《兰花花》、廖胜京创作的《火把节之夜》等,[5]既有古典风格作品,也有现代风格作品。在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优秀的中国本土钢琴作品,包括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地域特色的钢琴作品,以丰富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中国本土钢琴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本土钢琴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运用西方音乐文化审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同时,深入探讨本土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在西方音乐以及钢琴传入我国后,西方音乐体系对我国的音乐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音乐创作、音乐教学等无不以西方音乐理念作为指导。在将中国本土钢琴作品融入高职钢琴课程的同时,应当综合运用西方的音乐理念与中国本土的音乐思维审视中国本土钢琴作品,深入理解本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为例,该曲源自中国经典古琴曲目《梅花三弄》,收录在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中,原为东晋桓伊所奏笛曲,曲子咏赞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并借喻品德高尚的君子,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在将此类钢琴曲融入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后,应当对这些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感受曲子的文化魅力。

(三)注重多元文化的交叉教学

钢琴教学注重多元文化交叉,意在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理解,这也是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的根本原因所在。当前,无论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演奏实践都十分注重跨界融合,这为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多元文化交叉提供了可能。

第一,在高职钢琴课程中融入历史、古典文学、民族学等文化类学科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钢琴文化。钢琴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明代万历年间由利玛窦进贡朝廷,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国外传教士受邀在宫廷演奏并教授钢琴理论与技术。20世纪初,钢琴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进入了全新阶段,先后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钢琴艺术家。不可否认的是,钢琴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更为久远,内容也更为丰富。因此,钢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均可以融入高职钢琴课程中。对于《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源自中国古典乐曲的钢琴作品,可以将其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而对于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如《火把节之夜》《塔吉克鼓舞》等,则可以融入民族文化内容。

第二,将钢琴与其他乐器、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在当前的音乐演奏实践中,多门类乐器同台演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同台演奏日益普遍,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应当关注这一现象。不同乐器同台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对其他乐器进行必要了解,包括乐器的音色、文化内涵等,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期间组织多乐器同台演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其他乐器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将钢琴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如声乐演唱、舞蹈等。在多元文化的交叉中,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三、结语

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是向社会输送钢琴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强调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在注重钢琴技能等素质培养的同时,关注文化素养的培养。从文化创生视角看,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对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在西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等方面,而是要在横向与纵深层面进行拓展,尤其是要充分关注民族文化要素的拓展。未来的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必然朝着文化情感与钢琴技艺、本土钢琴文化与域外钢琴文化、钢琴与其他学科门类深化交融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当前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应当及时顺应这种变化,从文化创生的角度出发,优化钢琴课程培养目标,强化本土钢琴作品教学,并注重多元文化的交叉,以此丰富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郑燕琳.中西方钢琴教学发展探论——评《钢琴教育教学与实践问题探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02):133.

[2]王雁,徐强,尹学锋.从多学科到超学科:学科交叉的生长逻辑和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1):99-105+137.

[3]宋丽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钢琴音乐发展与文化探源[J].戏剧文学,2016(07):100-102.

[4]饶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评《钢琴教学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04):85.

[5]杨建森.中国钢琴文化探源[J].中国音乐,2008(02):154-15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文化创生钢琴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3YB3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尧倩亦,女,硕士研究生,南昌职业大学,中级,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