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究

2024-09-26 00:00吕莉莉
参花(下) 2024年9期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奠基“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幼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根植于幼儿心间,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2]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地域特点,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延续性、地域特色、人文精神和文化认同等特点。传统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道德规范。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孝道、礼仪等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规范对幼儿的品德培养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行为方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行为方式相关的内容,如尚德修身、勤俭节约等,这些文化内容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三是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原则,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如下。

(一)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往往在食欲、兴趣、注意力、感知力、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育内容的选取必须遵循幼儿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规律。[3]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遵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视角出发,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游戏、寓言、歌谣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

(二)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具备系统性,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机地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同时,教育者还需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活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活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同时,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四)融入日常生活与教育环境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环境。如布置传统文化主题环境、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品、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以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为主,开展环境创设。如在墙面、走廊、楼梯等位置融入传统文化经典内容,让幼儿无论在游戏时还是休息时都能感受传统文化熏陶。

(五)培养综合素养与人文关怀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4]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通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早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后续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让幼儿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可以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幼儿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和道德观念,让幼儿明辨是非、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通过全面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四、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实践

(一)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为更好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必不可少。邀请优秀专家或名师举办讲座,观摩与学习优秀的园所,都可以成为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帮助教师理解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并将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寻找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展现传统文化风貌,使幼儿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

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下是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设定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根据幼儿年龄选择适宜的内容。

小班阶段:3~4岁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向前运算阶段的转化过程,注意力薄弱,因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如讲解浅显易懂的历史故事、介绍传统民族服饰等,让幼儿具备一定的印象。

中班阶段:4~5岁幼儿处于认知吸收阶段,可塑性强,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活动过渡到进行完全的传统文化集体教育活动。可以讲解简短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并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表演出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阶段:通过小班、中班打好的传统文化基础,5~6岁年龄段的幼儿能够接受整体的传统文化集体教育活动,传统文化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和熏陶,才能使幼儿更轻松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让幼儿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内容和方式。[5]为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认同感,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尤为重要。如,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文化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幼儿教师要善于从众多传统节日习俗中挖掘和选取符合本地风俗、贴近幼儿生活、充满民族文化特色、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内容,并将其融入教育课程。[6]也可结合绘本、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另外,还可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如开展书法、棋艺、剪纸、扎染、皮影等多方面的艺术教育。

3.课程组织形式的设计

灵活运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活动,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利用故事讲解、展示和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

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家校合作的推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展,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共同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传统文化体验和学习。

(三)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传递和应用传统文化知识,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1.“一日生活”教学法

“一日生活皆教育”,基于此可以从升旗仪式、区角活动、户外游戏等方面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二十四节气和节日探究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喝水、用餐、盥洗、户外游戏等活动中渗透讲究卫生、文明用餐等习惯培养。融合地域文化形成园本课程。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巧文化”园本课程包括:“我是西和娃”“我是编织匠”“我是西和美食家”等,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目标,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游戏化教学法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思”,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7]也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传统民俗游戏等,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体验传统文化。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观看民间皮影戏表演,然后展开讨论——如,“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经过投票,幼儿最喜欢的故事有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而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皮影,创编剧本,并进行表演实践。又如,“巧”文化园本课程开设的美食坊、巧手坊、编制坊、陶艺坊等活动,通过打造场景式体验馆,重视“玩中学”和“做中学”,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

3.情景化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春节期间,布置灯笼、对联等,组织幼儿参与写春联、剪纸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南幼宝贝逛集市”活动,将庙会、美食、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扮演“摊主”“顾客”等角色,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置办年货,积累社会经验。同时举办“幼儿情景故事表演”活动,通过视频背景、服装、道具等创设情景,幼儿表演“大闹天宫”“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传统剧目,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和表演,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传统文化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在二十四节气探究活动中,教师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在端午节日探究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感受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亲子参与教学法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幼儿园可以鼓励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如在端午节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包粽子,冬至节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包饺子、包汤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互动,共同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度。

五、结语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8]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是多方面的,环境创设、课程设计与实施、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利用区角、游戏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都是有益的尝试。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力岩,龙正渝,高宏钰,等.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成效、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74-79.

[2]朱红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3(04):39-41.

[3]陈俊求.饮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7):92-93.

[4]王福芝,白金明.学习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浅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41-142.

[5]田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的渗透措施[J].中国标准化,2022(18):212-214.

[6]尹建玲.中华传统节日食育与幼儿食育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7]任宝利.通过体育游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人民教育,2024(05):79.

[8]张玉凤.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J].甘肃教育,2023(16):117-120.

(作者简介:吕莉莉,女,本科,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南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学前德育教育)

(责任编辑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