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作为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寓言故事融入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打开探索国学经典阅读的大门。然而,当前小学教育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尚不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以寓言故事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教学中的概念与特征作为切入点,并以《歧路亡羊》为例,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寓言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融入寓言故事教学的意义,从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国学学习兴趣等方面阐述其积极作用。
一、寓言故事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教学中的特征分析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叙述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在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其通常以一个简短的故事为载体,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事、物,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引发思考,从而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内涵。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教学中,寓言故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寓言故事篇幅较短。寓言故事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开始就在各大学派的论著中流行,多以短小精悍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语言简洁明快,易于阅读,非常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很少在故事中直接体现,需要学生通+ho2UYj0Ar2bSyXicnP4SQ==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文本,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
二是寓言故事的情节设置简单。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和情节设置往往简单直白,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环境描写,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易于理解,这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无须拘泥于探究某些词句的深意,只需克服少数生字障碍,就能顺畅地阅读和理解故事,为教师节省了讲授字词和分析语句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故事背后的哲理。
三是寓言故事寓意较深。寓言故事往往以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展现出一个个富含深远寓意的精彩世界。寓言故事或以动物为主角,或以人物为载体,巧妙运用夸张、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融入短小精悍的故事中。这些故事具有想象空间和趣味性,对正处于思想启蒙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种简洁生动的叙事方式,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在阅读中增长智慧,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生活的真谛,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寓言故事《歧路亡羊》的教学策略
(一)故事概述
《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篇》,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战国时期的学者杨朱,他的邻居家丢了一只羊,大家帮忙寻找却因为羊跑丢在岔路口较多的地方,因此未能找回的故事。杨朱由此感叹,事物的复杂多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人们很容易误入歧途。故事以生动的情节,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很多人会设立很多目标,做很多事,希望找到最好的选择,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正如歧路众多,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就会像故事中的找羊人一样,一无所获。
(二)教学策略
1.反复阅读文本,挖掘故事内容和寓意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精悍,却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想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深刻寓意,阅读文本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寓言内容。在讲解《歧路亡羊》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时间默读,并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学生对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再进行示范阅读,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字词句的正确读音。随后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型的解读和揣摩,深入品味寓言的语言特色,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如通过举例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关于目标和选择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歧路”“亡”的含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和启示性,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在反复阅读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以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内容的理解。
2.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寓言故事所具备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通过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尽管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也处于未成熟阶段,很难领悟到寓言的深奥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应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故事寓意,致使教学陷入僵化,而是应该根据寓言故事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从而使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在讲解《歧路亡羊》时,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寓意后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学生可能会面临兴趣班的选择,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什么都想选,便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最后一无所成。又如,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结交更多的好朋友,但如果选择不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甚或是荒废学业,就如同故事中的“歧路”,如果选择错误的朋友,可能会失去原本的方向。接着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类似‘歧路亡羊’”,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提问,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抽象的寓意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3.利用寓言故事留白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寓言故事中,有时会用一些极端的事例来说明道理,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往往意味深长,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寓言故事编写、仿写、续写等教学环节。特别是像《歧路亡羊》这样简单且生动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的大量留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留白将学生引入寓言故事的情境中。从阅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这篇故事的深意——因为方向太多,而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终将一事无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结局:“羊最后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的?如果没有找到,那么羊最后会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培养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寓言情节,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或者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改写,如“羊为什么会走失?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通过这样的改写,在加深学生对故事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把寓言故事融入国学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如《歧路亡羊》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场景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绘画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寓言场景进行绘画,通过绘画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歧路”多,“选择”难的深刻寓意。同时,还可以开展小剧场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来演绎和还原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分角色饰演,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
5.同类故事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学习寓言故事不仅是积累知识和理解道理的过程,更是掌握阅读方法和提升阅读能力的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些故事不仅蕴含深刻的哲理,而且语言简练、生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当代寓言故事,如《乌鸦和狐狸》《蜗牛的奖杯》等,这些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阅读外国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这些作品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使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寓言故事的独特魅力。《亡羊补牢》《误入歧途》都强调了选择和判断的重要性,以及选择错误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与《歧路亡羊》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讲解《歧路亡羊》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同类寓言故事作为知识延伸,不仅可以利用这些故事解释和说明“歧路亡羊”的含义和寓意,也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故事的异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小学国学经典教育阅读融入寓言故事教学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寓言故事凭借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为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首先,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更能通过不断地积累、梳理、整合与运用,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寓言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语料库,供他们模仿学习,进而提升表达技巧,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准确。其次,学生在理解和分析寓言故事时,需要进行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再次,由于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体验各种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他们容易理解和关心他人,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寓言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具个性和创新性。通过模仿和创作寓言故事,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寓言故事以其简洁明快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将深刻的道德和哲理具象化,机智的狐狸、愚蠢的驴,自大的兔子或聪明的乌鸦,这些形象不仅外在特征鲜明,还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美与丑、善与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寓言故事的语言优美精炼,充满节奏感和童趣。此外,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想象是以具象化的经验为基础的,当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融入故事中,最终形成另一种审美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
寓言故事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国学经典阅读的世界,对激发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寓言故事是国学经典中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之一,它们以简短精悍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将深刻的道理和哲理寓于其中。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故事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他们走进国学经典世界。其次,寓言故事是国学经典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寓言故事的传播,古代的智慧和哲理得以流传至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还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国学经典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学习寓言故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内涵和精髓,进而对国学经典中的其他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了解、学习更多的经典作品。这种兴趣的激发和延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寓言故事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中的教学价值,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看出,寓言故事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激发他们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小学国学经典阅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旭东.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22+35.
[2]刘敏.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小学生(中旬刊),2020(05):65.
[3]王旖.读小故事 悟大道理——试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体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2(12):121-123.
[4]王菲菲.小学语文寓言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以《守株待兔》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08):60-62.
[5]陈春珠.小学语文中寓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89):38.
(作者简介:郭建峰,女,舟曲县第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