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路径研究

2024-09-26 00:00刘玉芝
参花(下) 2024年9期

将齐鲁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融入山东高等旅游教育体系,是推动齐鲁文化和高等旅游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步骤。齐鲁文化作为山东旅游业的灵魂和基石,是推动山东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尽管齐鲁文化底蕴深厚,但在旅游专业高等教育中,仍缺乏与课程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融入。因此,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及师资力量强化等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推动齐鲁文化与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浪潮,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将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其在旅游规划、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能力,还能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既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出具备丰富文化知识、掌握精湛技能的旅游业从业者队伍。

(二)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齐鲁文化富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一方面,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山东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人文景观等,既能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课堂内外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得以接触并深入探索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全方位拓宽他们的视野。地域文化与课程的融入,能够助力学生构建多维度的知识体系。

(三)有利于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

将齐鲁文化融入山东高等旅游教育体系中,不仅是对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现代旅游教育内涵的深度拓展与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齐鲁文化的融入能够丰富高等旅游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地介绍齐鲁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精髓、艺术成就等,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融合也有助于促进齐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高等旅游教育作为培养未来旅游行业领军人物和创意人才的重要阵地,能够引导学生将齐鲁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现代旅游理念相结合,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游客提供既符合时代审美又富含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既能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为齐鲁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二、当前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问题较为凸显。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山东省内众多高校纷纷响应形势需求,增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部分高校未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加以重视,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路径的精细描绘和差异化培养策略的深入考量。目标的模糊性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课程内容设置既难以体现专业深度,也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且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精确,教学规划与课程设置也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未能敏锐捕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将前沿的行业知识与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中。这种目标定位上的不准确性,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亟待优化。当前,在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过度偏重理论灌输的现象,大量教育资源倾斜于理论课程,忽视了旅游行业对实践性的本质要求。然而,单纯强化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育,这一教学方式明显与行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导致课程内容空洞、陈旧,理论无法有效与现实需求相契合。这样的教学安排虽能赋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素养,却难以培养其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致使专业人才在专业能力和文化底蕴上的能力略显不足。因此,需要针对地方特色开设课程,着力培养具备实用技能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专业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教学内容涉及齐鲁文化较少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倾向于普适性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地域特色鲜明、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风土人情的地方文化,其涉及程度却稍显不足。一方面,在现行旅游学等专业教材中,关于齐鲁文化的内容较匮乏。这些教材大多侧重于历史事件的罗列和地理特征的描述,而缺乏对文化深层内涵、价值观念以及自然特色等的深入挖掘和阐释。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对齐鲁文化全面、立体地认识。另一方面,教材的表现形式也限制了齐鲁文化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目前,大多数教材仍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辅助,也未能充分利用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非文本资源。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得教学内容难以与现实环境相融合,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为当前的一大挑战。培养真正掌握齐鲁文化精髓的特色旅游人才,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深厚学识积累。然而,当前在山东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虽然不乏高学历的学术精英,但在实践经验与对齐鲁文化的深入了解上却稍显不足,部分教师对齐鲁文化的掌握也仅限于书本知识,无法深入透彻地解析知识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未对教师的培训提升给予重视,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教师难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从而使教学内容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整体上看,当前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培养既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又对齐鲁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三、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

探讨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有效路径,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鉴于旅游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特点,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确保齐鲁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助力学生的个人成长,更能满足其未来的就业需要。因此,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深度结合齐鲁文化,培养出既能深刻理解地方文化,又能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齐鲁文化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精构课程设置

课程是旅游教育教学的核心途径。地域文化深刻影响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渗透至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想精构关于齐鲁文化的课程设置,首先需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精髓,包括古代文学、历史遗迹、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维度,将其巧妙地融入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具体而言,可以开设“齐鲁文化概论”作为通识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齐鲁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影响;还可开设“齐鲁历史遗迹与旅游开发”“齐鲁民俗旅游体验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一系列专业选修课程,既能加深学生对特定文化领域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将文化元素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旅游项目中参与齐鲁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并非要墨守成规,而应敏锐地捕捉并响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每个领域都能得到精准而深入地探讨。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与文化背景进行精准的内容拓展,如建筑艺术的特点、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可以对地域民俗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展开,如山东曲艺、剪纸艺术和特色美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旅游文化有更为深刻、全面地认识,能够更有效地传播山东本地的齐鲁文化资源,极大地提升旅游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对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融入效果将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应加大对教材开发的重视程度,集合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精通齐鲁文化的专家,共同研讨开发相关课程,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实效性和思想性的原则,增加有关齐鲁文化的旅游教学案例,编撰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教材,既能增加教材中齐鲁文化的教学价值,也便于提升山东旅游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教材中添加有关齐鲁文化景点介绍的汇编,让学生夯实齐鲁文化基础,为今后快速适应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应紧密围绕旅游业的精髓和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创新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可以通过融合多媒体展示、翻转课堂模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启发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以学生关注的焦点为引导,将齐鲁文化的精髓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确保他们对齐鲁文化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和记忆。其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教师应广泛收集关于齐鲁文化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线上传播,利用移动新媒体扩大课程的影响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讨论,围绕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等主题展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点燃学生学习齐鲁文化的浓厚兴趣。另外,课后,教师也应时刻关注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齐鲁文化方面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六)强化教学实践

旅游业对从业者的期待,不仅在于掌握扎实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在于提升服务精神。这些能力的积累,皆需历经一定的实践洗礼。因此,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巧妙地将齐鲁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尤其是充满齐鲁文化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实习点搭建。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由齐鲁文化衍生出的旅游产品和体验,从而培养出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鼓励学生深入调查齐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分析潜在问题,撰写调查报告,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强化师资队伍

齐鲁文化与山东省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无疑是基石。作为旅游学领域的教育者,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学术积淀,更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应积极走出课堂,深入齐鲁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地,进行实地技能锤炼和岗位实践,深入了解齐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应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巧妙地将旅游教学与齐鲁文化相融合,让文化教学贯穿旅游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还应积极引进与齐鲁文化紧密相关的行业精英、工艺大师及技艺高手,邀请他们参与教学,或建立名师工作室,帮助学生积累实用且针对性强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显著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文旅融合乃时代潮流,山东省内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学府更应顺势而为,深入探索融合之道。可将旅游教育与齐鲁文化紧密交织,革新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在此过程中,还需不断积累旅游教育与齐鲁文化融合的经验,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为山东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人才基石,进而推动山东省旅游产业与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协同并进。

参考文献:

[1]王晶.浅析地域文化对旅游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旅游教育为例[J].北方经贸,2012(07):124+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齐鲁文化与山东高等旅游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0ZC252);2023年菏泽市社科规划课题资助课题“科技文化双赋能菏泽黄河风情乡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ZZ-38);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文化‘双创’视域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2-YYGL-4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玉芝,女,硕士研究生,菏泽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责任编辑 王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