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已经充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新时期,舞蹈艺术也随之创新发展,在关注时代前沿要素融合的同时,也要注意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融合与应用,如围绕创作主题有意识、有目标地应用民族元素,能够极大地丰富舞蹈创作素材、舞蹈作品的文化魅力和内涵。同时,在舞蹈编导中融入民族元素,还可以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舞蹈艺术高水平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舞蹈编导的实际情况,对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应用的不足和提升策略展开深入研究。[1]
一、舞蹈编导与民族元素概述
(一)舞蹈编导
舞蹈编导即舞蹈的编排与导演,是一项融合了艺术创造力与组织能力的综合性艺术,不仅要求编导具备深厚的舞蹈基础与技巧,同时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舞蹈编导的过程一般包括构思、创作、排练和修改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编导的精心设计与组织。在舞蹈编导中,编导不仅要考虑舞蹈的动作、节奏和音乐,还要深入挖掘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而如何将各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舞蹈语言和风格,是每一位编导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民族元素
民族元素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所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特征。这些元素通常体现在民族服饰、建筑、音乐、文学以及节庆活动中,赋予了民族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身份标识。
二、舞蹈编导的特点
舞蹈编导的特点在于“编”与“导”的高度结合。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不仅要能够创作出新颖的舞蹈作品,还要有能力将舞蹈中的各种元素有机融合,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作品。
其一,综合性。在进行舞蹈编导的过程中,编导一般都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舞蹈创作、舞蹈编排、舞蹈导演、音乐鉴赏、舞台构思以及服装设计等。同时,还需要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创作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使舞蹈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其二,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编导开始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编导人员必须不断尝试新的编排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创作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民族元素的运用上,编导还需要创造性地融合传统与现代,使舞蹈作品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精髓,又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三,情感性。舞蹈是情感的艺术,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舞蹈中,通过舞蹈动作、节奏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内涵。在运用民族元素时,编导需要深刻理解这些元素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将其自然地融入舞蹈作品中,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审美情趣。
其四,核心性。在舞蹈团队中,舞蹈编导是核心人物,是团队的领导者和灵魂。在表演过程中,舞蹈编导需要根据整体演出效果和现场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有出色的舞蹈技巧和艺术水平,还需要有出色的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并能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以确保整体演出效果。
三、舞蹈编导中融入民族元素的意义
(一)丰富舞蹈表现形式
在舞蹈编导中巧妙地融入民族元素,对于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元素作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2]其独特的舞蹈动作、节奏和风格,可以为舞蹈编导提供新的灵感和创意。将这些元素融入舞蹈编导中,不仅可以使舞蹈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还能使舞蹈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3]
(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历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舞蹈编导中,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舞台上重现,并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传播。[4]通过舞蹈编导的巧妙设计,将民族元素中较为典型的服饰、民俗音乐、舞蹈动作等与现代舞蹈技巧相结合,以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观众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2022年的春晚舞蹈作品《只此青绿》,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将《千里江山图》展现在观众面前,借助优美的舞蹈和深厚的传统书画文化,引发广大观众的认可与赞赏。可见,在舞蹈编导中有机融入民族元素,能够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丰富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使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更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三)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舞蹈编导中融入民族元素,除了可丰富舞蹈艺术形式外,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舞蹈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我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各民族文化通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民族情感,它们往往与观众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感紧密相连。当这些元素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很容易触及观众的内心。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音乐旋律或服饰装扮,能够迅速唤起观众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深层次地感受舞蹈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文化意蕴。
四、舞蹈编导中融入民族元素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对民族元素的认知
民族元素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部分编导由于缺乏对民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在运用民族元素时缺乏对其文化深度的挖掘,因此在运用民族元素进行舞蹈编导时,往往拘泥于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民族元素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说、习俗等,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装饰或点缀进行应用,或仅仅关注服饰的华丽、动作的奇特,过分追求外在形式的模仿与展示,忽视了民族元素潜在的文化意义。这种表面化的应用不仅无法真正展现民族元素的独特魅力,还可能使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误解或困惑,难以触动观众的心灵。[6]
(二)舞蹈创新意识薄弱
部分舞蹈编导过分依赖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缺乏对传统民族元素进行现代解读和创新的意识,未能准确抓住其艺术个性,导致舞蹈创作在风格上缺乏创新。也有部分舞蹈编导可能偏颇地认为只有严格遵循传统,才能保持民族元素的原汁原味。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上过于陈旧,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无法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7]此外,许多文艺团体的舞蹈编创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出现了趋同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之前成功的作品摸索出了一条能较好表现民族文化思想和民风民俗的创作思路,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欢迎,进而引发行业内的争相效仿。可见,在融入民族元素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舞蹈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是一个挑战。编导需要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创意和想法,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三)生活素材积累匮乏
民族元素源于我国各民族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想要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些民族元素,舞蹈编导需要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创作出更贴近群众、具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编导由于时间、经费或其他条件限制,很少有机会深入实地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于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的了解也仅停留在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层面。这种缺乏实地考察经验的情况,致使编导在舞蹈创编时,难以捕捉到真实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影响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深度融合应用。除了实地考察外,编导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但部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更多关注舞蹈技巧的表现和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这种忽视日常生活观察的情况,使得编导在运用民族元素创编时,作品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8]
五、舞蹈编导中民族元素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对民族元素的认知和理解
舞蹈编导实践过程中,为了促进民族元素有机融合,需要编导加深对民族元素的认知和理解。第一,要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观念、艺术审美等,从而把握其文化精髓。这种深入地学习有助于在舞蹈编导中准确地运用民族元素,传达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第二,要深入研究民族舞蹈艺术,包括其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服饰风格等,通过系统化研究,便于编导更加直观地感受民族元素的艺术魅力,并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加以运用。第三,要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研讨会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交流学习,通过跨界学习和交流方式,使得编导有机会接触更多民族元素,丰富积累,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支持。[9]
(二)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创新意识
在舞蹈编导的艺术实践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舞蹈编导创新能力的一种挑战和考验。为了更好地将民族元素融入舞蹈编导中,编导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第一,舞蹈编导应首先通过书籍、影像资料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故事、生活习俗以及艺术特色。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民族元素精髓,为后续舞蹈创作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舞蹈编导要积极实践探索,丰富实践经验,将所学理论切实融入具体编导设计中,并寻找民族元素与现代舞蹈技法的结合点,创新思维,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和完善创新思路,最终形成独特风格的舞蹈作品。第三,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应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并尝试各种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同时,也要关注舞蹈界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以便及时将新的元素和创意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云南印象》舞蹈作品的编排过程中,编导保留了大量的民族舞蹈元素,如西双版纳州基诺族的太阳鼓、建水县哈尼族的铓鼓、沧源佤族自治县的铜铓等,在此基础上创新运用了现代技术,如帕尼灯、电脑灯等高科技设备,极大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使整场演出充满现代感。[10]
(三)深入挖掘和整合民族元素
首先,深入挖掘和整合民族元素十分重要。编导可到当地采风,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编导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等,从而获取最原始、最真实的民族元素素材,包括独特的舞蹈动作、音乐旋律、服饰风格、舞蹈道具的使用,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民俗活动等。在挖掘民族元素的过程中,编导还应注重细节,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视频、音频、采访文字材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其次,在收集民族元素素材后,编导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整合。整合材料的过程也是一次创编的过程,编导需要根据舞蹈作品的主题、情感和风格要求,精心挑选、组合和改造各种元素。在整合过程中,编导还需要注重元素的内在关联性和整体协调性,确保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以便日后能将其准确地运用到舞蹈编导中。
例如,《千手观音》是通过精湛的舞蹈技术和舞台表现力演绎的舞蹈作品,形象地展现了敦煌壁画的风貌。在舞蹈编导过程中,编导团队为了深度融合、再现敦煌壁画元素,组织全员前往甘肃省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摩敦煌壁画全貌,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将其整理后运用于舞蹈的精编和动作的设计中,力求真实还原壁画形象。舞蹈作品《千手观音》的成功演绎,离不开编导团队的实地调研和反复实践。由此可见,舞蹈编导要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深入民间,挖掘和整合真实有效的民族元素,才能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充分展现民族特色,提升舞蹈作品的呈现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元素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舞蹈编导提供了灵感与创意。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民族元素,不仅能够让舞蹈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还能够引领观众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靳珂.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家,2019(01):114-115.
[2]苏旭.基于文化多元性背景下的舞蹈编导及创作研究[J].参花,2024(03):77-79.
[3]李斌.多元文化视角下舞蹈编导中融入民族舞元素的思考[J].尚舞,2023(22):108-110.
[4]巴蕾.基于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J].中国音乐剧,2023(05):54-58.
[5]董玉芝.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的策略[J].尚舞,2023(16):108-110.
[6]刘晓晓.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多元文化下的创新与表达[J].尚舞,2023(14):
111-113.
[7]邵春笑.基于多元文化的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研究[J].艺术品鉴,2021(09):104-105.
[8]周玲,陈东云,苏水莲.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作启发[J].艺术家,2022(09):96-98.
[9]易冠男.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传承视域下的舞蹈作品创作研究[J].艺术大观,2022(27):
94-96.
[10]李奕璇.中国民族元素在体育舞蹈表演舞中的运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1.
(作者简介:白杨梦瑶,女,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三级演员,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和编导)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