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微课的应用探析

2024-09-26 00:00:00金佳竹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12期

摘 要:将音视频结合的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教师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美术作品和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推进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高效利用课堂碎片化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将结合新课标背景,从挖掘生活素材、分段教学、促进知识整合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探究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美术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共同推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微课;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124-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课程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包含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共四类艺术实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手工任务为主要内容,这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举措。如何践行《课程标准》新的要求,高效应用微课,也是教育信息化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所呈现的碎片化学习内容,它贯穿学习全过程且可用于扩展素材,是一种结构化的数字资源[1]。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任务、测试等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自评与互评获得及时反馈,教师的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也是微课的内容。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具有视频时间短、知识点少且集中的特点,旨在讲透1-2个知识点。

二、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类课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课程标准》同时强调了艺术类课程在全面育人、培育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这使艺术类课程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应用微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微课视频可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鉴赏、体验、表达与创造美,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一)动画视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通常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以及其他教学资源,视频的选择和制作由教师负责。教师应用微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依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来剪辑、制作微课视频。小学生普遍对动画片感兴趣,教师在选择素材和剪辑视频时,可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角色,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并将动画视频贯穿应用于手工课堂教学全过程。这样可以持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动手实践,提升美术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进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美术知识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培育核心素养

一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演示手工操作,位置靠后的学生较难看清教师的演示,会影响其后续操作情况。微课视频则借助多媒体教具,在大屏幕上播放教师的手工演示过程,让处于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并明确手工操作步骤。另一方面,在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操作时,教师可将课堂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借助多媒体教具持续播放操作视频,以防学生遗忘操作步骤。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情况,播放细节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面对编制中国结等步骤相对复杂的任务,大部分学生反映无法记住所有步骤,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将中国结的编制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以视频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步骤的中国结编制,并在完成编制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最终由三个微视频将课堂串联起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视频指导学生动手编制中国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和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美术教师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并创新教学模式,以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以实践性为主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上,教师将微课贯穿应用于教学过程时,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以微课深化课堂教学并高效整合知识点,实现《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

(一)运用生活素材,深化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启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教育任务,旨在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生活化不仅是由本阶段教学内容决定的,也是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生活能力的重要举措[2]。鉴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探索的兴趣、发散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手工课天然的爱好,教师在剪辑和运用微课时,要适当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和资源,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切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手工课的兴趣。

以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玩泥巴》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你是否玩过泥巴”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小时候接触过泥巴,包括天然泥巴和橡皮泥等,且对泥巴能捏成不同的形状充满兴趣。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三分钟的微课视频,展示如捏泥人、陶罐制作等手工视频,并介绍相关制作工具,导入本节课的手工制作的主题。在观看丰富多彩的泥巴手工艺品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愈发浓厚。教师再借助投影设备,现场展示泥巴捏成雪人的过程,学生同时观看教师捏雪人的视频,此时,他们已跃跃欲试。接着,教师在微课的最后一帧展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捏泥娃娃的挑战吗”,学生纷纷举手,课堂气氛更趋活跃。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人分别操作泥娃娃制作的其中一个步骤,让学生合作完成泥娃娃制作。然后,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各组学生按照顺序,依次进行泥娃娃的捏形、雕塑步骤,齐心协力制作泥娃娃。全组学生在完成泥娃娃制作之后,还可自由发挥,使用剩余的泥巴完善泥娃娃外形,比如给泥娃娃“穿上”衣服,制作滑板等。最后,教师使用手机拍摄各组制作的泥娃娃照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让全班学生观看。各组学生重点讲解对泥娃娃作品的补充设计,如有的小组给泥娃娃制作了滑板、帽子、衣服等,有的小组则使用泥娃娃创编情景剧。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以及分享表达,美术手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欣赏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广阔空间,并以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3]。

(二)课堂分段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美术知识点,并辅助教师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引发学生思考[4]。在微课的帮助下,美术教师可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输入、作品鉴赏和动手实践,让课堂教学脉络更加清晰。

以《像什么呢》的主题教学为例,本节课旨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随意撕下的纸张引发学生想象和思考,促进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堂划分为两个部分,主题分别为“先想后撕”和“先撕后想”,并据此制作契合主题的微课视频。

首先,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用纸张拼成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张,剪出各种形状,在白纸上拼成一幅美丽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剪出三个人形纸片,并在裁剪的人形纸张上进行绘画创作,与白云、绿草等拼贴出一幅以“家”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剪贴创作活动预热后,教师可以微课视频呈现从随意手撕到制作出完整作品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兴趣。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闭上眼睛,用手随意撕下一块白纸,借助投影设备展示自己撕下的白纸,提出问题“撕下的白纸像什么?”学生根据白纸的轮廓开展想象和交流,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撕下的白纸最终被创作成怎样的作品,鼓励学生使用手中撕下的白纸进行随意创作。有的学生将类似三角形的纸张创作成轿车,有的学生把类似五边形的纸张创作成房子,有的学生还将不规则图形创作为不同动物的头,还有的学生将撕下的长条纸反复折叠并涂成绿色,沿着纸张的轮廓画出触角、足和眼睛等,创作成一只毛毛虫。最后,教师揭晓谜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创作思路。

(三)巧妙运用微课,促进知识渗透整合

微课具有内容灵活、契合主题的特点,在美术手工课堂中应用微课,能帮助教师结合学生课堂实际表现,灵活展示教学内容,并将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思考、学习并应用知识。

以《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为例,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喜爱小动物,对小动物的评价是“可爱”“毛茸茸”,他们尤其喜爱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如喜羊羊、熊大熊二、汪汪队、小猪佩奇等。教师可借助动画角色的口吻介绍身边的动物朋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让喜羊羊介绍自己的朋友们,讲解羊的食性、种类和外形;请熊大熊二介绍森林中的小伙伴,讲解吉吉猴子喜欢吃的食物;请海绵宝宝介绍章鱼哥、派大星以及蟹老板;请毛毛介绍汪汪队的成员,讲解犬的不同种类、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动物的图画,或使用黏土捏出动物的形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角色,带领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及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而且可以有效融入生物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习多学科知识。

四、结语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探索世界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往往受到个人兴趣的显著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小学美术教师应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运用微课视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多媒体教具,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不断挖掘、开发并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手工活动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微课可以高效导入新知识,增强美术手工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发展其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谢蓓)

参考文献

[1] 费姗姗.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3,(18):163-166.

[2] 周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79-80.

[3] 韩冰.探寻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改进策略[J].漫画月刊,2021,(11):8-9.

[4] 王乐.浅析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途径[J].学周刊,2020,(3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