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策略。笔者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接着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包括营造家庭科技氛围、安全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最后,文章再次强调家庭教育中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家庭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策略;实践;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07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养。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形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场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家庭教育中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策略,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该文件明确了数字素养与技能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数字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在数字化时代所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具体来说,数字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数字交流能力、数字内容创造能力、数字安全意识以及数字化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于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代保持同步。其次,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创造,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也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教育活动,渗透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家庭的温馨氛围和亲密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形成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部分家长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有限,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家长们可能无法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导致在教育孩子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着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的现象,导致孩子对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或过度沉迷。
面对这些挑战,家长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和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首先,家长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新技术和新应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其次,家长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规范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孩子正确、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避免沉迷网络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互动和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和分享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家长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实践,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一)创设积极的家庭科技氛围
家长在创设积极的家庭科技氛围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家长可以精心策划一些有趣的科技活动,与孩子一起度过愉快的家庭时光。例如,可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科技玩具和工具,如电子积木、智能机器人等,让孩子在拼搭和操控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科技DIY活动,如自制简单的电子电路、制作小型飞行器等,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科技的奥秘。
除了参加科技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科技设备和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科技学习区域,配备电脑、平板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科技网站、在线学习平台等,自主学习和探索感兴趣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安全高效使用信息技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成为孩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引导者和榜样。为了倡导正确、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家长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教导和引导孩子。
家长可以向孩子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让他们了解网络世界的危险和风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导他们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色情信息等。例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约定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内容。通过与孩子共同商讨和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可以让孩子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学会自律并培养责任心。例如,可以约定每天晚上到了固定时间就关闭电子设备,专心阅读书籍或与家人交流;可以约定不在课堂时间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避免影响学习效果;可以约定不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文明或不负责任的言论,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家长在培养孩子信息技术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拓宽他们的信息技术视野并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科技类图书、电子书和期刊,作为他们的学习资料。这些书籍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介绍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科普读物,让孩子通过阅读了解科技的奥秘和应用。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科技网站、科普博客等,自主学习和探索感兴趣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互联网资源丰富多样,内容更新迅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推荐一些知名的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Khan Academy等,让孩子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编程、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还可以推荐一些权威的科技网站和博客,如TechCrunch、Wired、Medium等,让孩子通过阅读了解科技前沿资讯和热点。
另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和活动,如编程比赛和科技展览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加科技竞赛和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技术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编程比赛,如Code.org的Hour of Code活动,让他们通过编写简单的代码,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编程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科技展览,如Maker Faire等,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与其他科技爱好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四)科技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巧妙地将科技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孩子提供更具体、更实用的学习体验。
首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将科技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可以鼓励孩子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拍摄家庭生活中的照片和视频,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趣事,同时锻炼他们的摄影技能和创造力。孩子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摄影软件编辑照片,制作精美的相册或视频,展示给家人和朋友,增强他们的数字内容创造能力和分享意识。
其次,家长还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和应用,帮助孩子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使用电子日历和提醒应用,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提高时间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可以鼓励孩子利用在线地图和导航应用,规划家庭出行路线并探索周边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导航能力;可以引导孩子使用在线购物应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理性消费,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消费观。
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孩子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例如,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或在线课程学习烹饪技巧和健康饮食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意识;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参加手工制作活动或线上工作坊,学习手工艺品制作和DIY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参与维修和维护社区,学习家用电器的基本维修和保养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五)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除了传授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和探索信息技术背后的原理和逻辑。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讨论,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数字世界的运作方式、技术原理以及信息传递的规律。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根据关键词搜索出相关的网页内容;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机制,讨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孩子可以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学会审视和评价数字信息的价值和质量。
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是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孩子兴趣爱好相关的。例如,可以让孩子利用编程技能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或应用程序;可以让孩子利用网络搜索技巧找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利用电子设备和应用制作一个家庭日历或家庭活动计划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和挑战,孩子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家长通过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和项目,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参加科技竞赛和项目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编程比赛,让他们通过编写代码解决具体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让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科技实验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和衔接
家长需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与衔接,共同促进孩子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
家长可以与孩子的老师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便与家庭教育实践相互补充。通过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家长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确保孩子能够掌握学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家长也可以与学校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发展。通过家长会议、学校活动和家校沟通平台,积极与学校合作,共同探讨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和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为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还可以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和成果。家长可以定期与老师分享孩子在家庭中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的科技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通过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家长和学校可以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策略与实践,家长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和衔接,也将共同促进孩子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多元化策略与实践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家庭教育在这一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家长需要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教育孩子,以全面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们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研究和实践为此提供支持和指导。
(责任编辑:谢蓓)
[1] 龚晶.信息技术手段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运用与成效[J].科学咨询,2021(20):166-167.
[2] 王丽梅.“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型信息技术课程家庭教育的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0(5):596.
[3] 孙梵婷.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