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小学化表现、原因及对策

2024-09-26 00:00:00代晓雪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12期

摘 要:3-6岁幼儿正处于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就是家庭,主要陪伴者是家长,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也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本文选取了三门峡市150名3-6岁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并针对引起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从家长、幼儿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小学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022-04

家庭教育是孩子发展的摇篮,孩子身心的发育、见识的增长、智慧的培育、道德的熏陶以及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的养成,均以家庭为基石。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国家的兴衰与成败,在孩子的发展等方面家庭教育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核心作用。

但是,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家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这种错误的、不科学的倾向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也间接关系着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家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原因,旨在探索解决家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路径,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家庭教育小学化表现

(一)幼儿家庭教育目标表现

本次研究将家庭教育目标转化为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目的,以此来调查家长对于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态度。71.33%的家长认为3-6岁幼儿接受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习知识为未来做准备。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知识并取得优异成绩,不管是家庭作业和小测试,甚至是一些幼儿园内组织的比赛。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目标都超出了幼儿的年龄水平,小学化倾向明显。

(二)幼儿家庭教育内容表现

本次研究将家庭教育目标转化为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目的,以此来调查家长对于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态度。71.33%的家长认为3-6岁幼儿接受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习知识为未来做准备。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知识并取得优异成绩,不管是家庭作业和小测试,甚至是一些幼儿园内组织的比赛。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目标都超出了幼儿的年龄水平,小学化倾向明显。

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家长所关注的教育内容包括好习惯、兴趣等,但是知识和能力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幼儿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本次研究针对以上调查,另外利用访谈法对几位家长进行了访谈。

有家长在访谈中表达了这样的想法:“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竞争非常残酷和激烈,任何行业都看重精英,选拔人才,如果对孩子的培养不以知识为重的话那是说不过去的,只要应试教育和高考仍然存在,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就要抓紧。我们要紧抓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幼儿园只是玩耍,什么知识也学不到,所以他放学后我会专门抽时间教他另外的知识。英语单词、口语、数学、诗词都要学习。”另一位家长展示了她的孩子已经翻得破烂的《唐诗三百首》图书的照片,她说:“从两岁起开始给他念诗,不强求背诵,到了三岁之后开始要求他背诵,现在中班的孩子已经背完了整本,另外从三岁起还有每周的英语口语课练习。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幼儿进行知识学习的态度,知识教育仍然是家庭教育的主题和家长关注的内容。

(三)幼儿家庭教育方法表现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71.33%的家长表示会提前教孩子写字英语算数等内容,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不算严重,36%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按照小学布置作业、定时定点的上课模式进行家庭教育。尽管生育政策已经完全放开,但许多家庭还是选择只生一个孩子,许多家长认为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严格栽培才能让孩子更有出息更优秀,也使得“虎妈、狼爸”层出不穷。结合对家长进行的深入访谈,笔者发现有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小学低年级几乎一样,没有游戏、没有活动,家长扮演着老师的角色,进行教育和监督。一位家长介绍了她的教育方法,她认为在家庭中必须设置孩子学习的专门场所,包括黑板和幼儿的桌椅,通过正式的课堂规则来约束幼儿,让孩子可以专心学习,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上厕所或是吃东西,在教学阶段完成后有专门的下课时间,还会根据教他的内容布置作业或者是测试,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

(四)幼儿家庭教育评价表现

问卷数据如表4所示,50.67%的家长认为对幼儿的作业评价方式是打分评价,49.33%的家长认为对幼儿的做作业评价方式是只看完成情况,鼓励评价。一位家长在访谈中还展示了她的孩子背诗的视频,她要求孩子坚持打卡,在学会一首古诗后必须以视频打卡的方式记录下来,她的记录里满满都是3-4岁的孩子站在墙边背诗或者是进行英语对话的场景。

二、幼儿家庭教育小学化原因

(一)家长教育理念

由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充分看出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以获得知识和能力为教育目标,以知识为主的教育,很大一部分家长把幼儿和小学生画上等号,小学式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反映了家长们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是全面和谐的发展观而是偏知识教育、以发展智力为主的发展观。

1.家长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家庭教育目标的“小学化”

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目标的设置。目前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强调知识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家长设置了有利于掌握知识但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唯一的目标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技能和获得高分。

2.家长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家庭教育内容的“小学化”

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下,家长更加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文化知识、身心素质、道德品行、社会技能、游戏等都是家长所关注的教育内容,丰富且全面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在目前家长不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一部分家长极其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家庭教育内容以文化知识为主,家长盲目施教,小学生要学的各科课程取代了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活动,幼儿家庭教育内容小学化。

3.家长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家庭教育方法的小学化

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使得他们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刻板的桌椅取代灵活的、有利于儿童探索的物质环境;各科课程取代了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家长的讲解取代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取代了自由活动时间。严格的上下课时间安排、家长的讲解本该是小学生的日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也在被这样要求。家长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导致他们把幼儿和小学生画上等号,不仅是所学内容,就是教育方法也可以照搬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导致了幼儿家庭教育方法的小学化。

4.家长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家庭教育评价的“小学化”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幼儿的陪伴者、养育者,也是支持者。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也会扮演幼儿的老师、同学,他们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自然基于自身的教育理念,但是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访谈获得的资料,家长们还是更倾向于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小学的模式,包括上下课,作业情况评价、知识掌握程度评价等。

(二)家园合作缺失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许多幼儿园为了办园效益,迎合家长的要求,在访谈中家长也表示在选择幼儿园时也会选择会教知识的私立幼儿园而不是公立幼儿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只能妥协。其次,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幼儿园的官网上介绍教师时,总会标明本科xx个,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幼儿园师资力量的薄弱,如果幼儿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了解,更别谈对于家长的指导了。家长在网络上或是各种育儿书籍中寻求专业的育儿经,但是也会被自己的好恶和想法影响自身的教育理念,而不能从幼儿园方面获得专业的指导,不能树立正确的幼儿家庭教育观。

(三)社会环境

1.应试教育的影响

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升学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就像高考成绩决定了孩子可以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得到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享受什么样的教学环境。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甚至是一个城市不同的区的学校都存在差别。家长们自然希望孩子可以进入好的学校,因此越来越内卷,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早。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升入好的小学就意味着更好的师资和学习环境,就可能有更大的机会进去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就会开始焦虑,会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认识多少字,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算数又会多少,一旦落后就会紧张焦虑。也因此家长开始对幼儿进行小学低年级课程的教授,用更高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导致幼儿家庭教育的小学化最主要的原因。

2.缺失家长培训机制

通过访谈发现,家长们获取专业育儿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专业书籍以及父母和朋友的指导。在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主要通过查找书籍、网络等获取解决办法,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专业知识不足,更形成了错误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念,对3-6岁幼儿采用说教甚至惩罚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并非教育专业出身,教育知识欠缺,在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辅导的条件下,难免会通过互联网等其他途径来获取信息弥补自身不足,也因此导致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走向岔路,出现家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三、幼儿家庭教育小学化解决路径

(一)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树立科学教育思想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好一个孩子的基础,科学的育儿知识不能依赖于父辈的口口相传或是道听途说,父母们需要多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权威著作并且针对自己小孩的性格特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用正确和科学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转变教育理念。需要在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同样重视幼儿品德、心理、社会交往能力、身体素质等全面的发展。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逐渐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让幼儿受益一生的重要品质。家长不能打着对孩子好的旗号来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小学的课程,不能用压抑孩子天性、剥夺童年的代价来交换学习成绩。一个孩子的成就不能仅限于分数。

(二)加大家园合作力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必须提高师资水平,让真正懂幼儿、懂教育、有着正确教育观念的人来做幼师。在家园合作中,通过各种形式,比如专家讲座、心得分享等,让教师和家长就教育幼儿方面进行学习和探讨。让具备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扭转家长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普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真正落实家园合作的目的和意义,杜绝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幼儿园设置的家园沟通方式不是摆设,需要教师和家长切实使用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式。比如通过合理创设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以及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提供机会。亲子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争取所有家长都能参与其中,让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实现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让家长提升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认识。或是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运作,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掌握更多幼儿教育知识,纠正自身教育方法。

(三)提供社会支持力量,端正家庭教育方向

1.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弊端

应试教育主要是针对考试的需要和必要的训练,分数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一切为考试让路,这样的思想导致了家长、教师和学生都为了分数拼命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的调控。政府要从立法方面保护学生利益,以减少应试教育的生存空间,并合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关注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社会中拼命竞争、内卷的风气得到控制,家长和教师才能真正地关注到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再“唯分数论”,才能遏制幼儿家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2.完善家长教育机制,提高家庭教育实效

对于幼儿园,政府可以制定幼儿园家长教育工作考核标准,推动家长教育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除幼儿园之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家长教育机构,对家长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比如专家进社区、专家讲座、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帮助家长学习,完善家长教育培训机制,以实现提高家庭教育实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 王艳花.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2):73-74.

[2] 高悦,张敏杰.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困境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2):136-137.

[3] 刘凤辉.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 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41-44.

[5] 杨庆华.北京市朝阳区3—6岁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研与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06):35-37+42.

[6] 程锦.学前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No.207(04):44-50.

[7] 黎勇,蔡迎旗.我国幼儿家庭教育支持现状及其完善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8,No.280(04):61-63.

[8] 岳亚平,张艺丝.学前儿童家庭支持现状与促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No.310(10):3-16.

[9] 李敏.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No.639(19):28.

[10] 孙兰凤.扭转家庭教育观,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J].儿童与健康,2021,No.288(01):70-71.

[11] 王宁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学刊,2021,No.148(19):116-119.

[12] 李春燕.幼儿园“家庭作业”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13] 赵文琴.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8(02):188.

[14] 段伟红,任群芳,王妍.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科技风,2020,No.421(17):216.

[15] 崔保师,邓友超,万作芳等.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J].教育研究,2020,41(0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