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关于国内外家庭教育投入研究成果,综合采用科学知识图谱与内容分析法处理数据,分析国内外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总体概况、并对国内以及国际热点做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家庭教育投入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的探讨、课外补习的深入研究和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国际家庭教育投入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投入行为主体的深入研究、宏观教育公平与微观家庭教育投入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入;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2-0014-08
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家庭教育投入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投入能够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估算得出,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是人均GDP的6.9倍[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投资的关注点已经从“要上学”转变为“上好学”,家长们更注重子女的教育质量,并逐步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M9T+KNGbP67po0WP5e2gFQaD4fkfCPIJiPfLSN+pFF8=入。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家庭教育投入目标偏移、家庭教育投入负担大、教育投入分配不均衡、家长自我提升欠缺等。研究发现,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投入,会导致家庭其他消费的比例降低,最终影响整体生活品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家庭教育投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相关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定义尚不清晰。有学者将家庭教育投入等同于家庭教育投资,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期望和家庭教育投入所带来的回报;也有学者更加重视教育投入的消费属性,将这笔经费称为家庭教育支出,更关注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现状和特征等。事实上,以上两者的覆盖范围基本相同,具有相同的支出主体和支出目的。本研究认为,家庭教育投入是指父母为子女提供的一系列教育资源、学习活动和受教育机会的行为,既包括物质投入、货币性支出等经济投入,也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抚养时间与精力等非货币性投入。截至2023年末,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关键词含“家庭教育投入”的研究成果中,缺乏对家庭教育投入相关研究的综合性梳理和概述。因此,梳理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回应近十年以来家庭教育领域中的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二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变化趋势是什么?三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主要作者是谁?四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五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笔者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和内容分析法为上述问题研究提供支持。其中,文献计量法的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基于大量的文献计量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谱,展示研究的热点、发展历史、核心结构等,梳理分析国际研究经验,为后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更加可视化的参考[2]。
(一)数据来源
家庭教育决策研究主要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包含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为了保证检索的精确性,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family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parents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family educational investment”及“educational investment game”且语言类型为英文的文献。并从中筛选“论文”“文献综述”类型文献,筛选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检索所得文章1426篇。在热点研究中,本研究同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检索主题为“家庭教育投入、家庭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家庭教育成本、家庭教育消费、儿童教育消费、影子教育、家庭教育并文化资本、家庭教育并人力资本、家庭资本、教养投入”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至2023年,期刊来源包括北大核心和CSSCI所有学术期刊,检索所得文章545篇。本文将展示家庭教育研究的发表年份、区域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等总体概况,并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二)数据筛选
本研究依据“系统综述和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对检索文献进行数据筛选,遵循“检索—— 初筛—— 纳入—— 综合”四个步骤。删除406篇与主题无关的外文文献和45篇与主题无关的中文文献,最终得到与主题相关的“论文”和“综述”类文献,其中包括1426篇外文文献和545篇中文文章。数据筛选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聚焦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科学知识图谱与内容分析法分析数据,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1.6.11绘制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序图谱。内容分析基于文献的题目和摘要,深入解读研究内容。
本文从刊文的数量、区域(各国的研究数量、引文量)、期刊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作者等方面入手,描述家庭教育决策研究进行的总体概况。
(一)时间分布分析
如图2所示,国际家庭教育决策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 2016年是相对停滞期,年均发文约90篇;2017—— 2022年是快速增长期,2019年后增长更为显著,年均发文量达到179篇。目前,该研究领域仍在增长,显示其为一个新兴且有潜力的研究热点。尽管研究总量较少,许多维度尚未深入探索,但国际关注度不断上升,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创新机会。
(二)区域分布分析
从研究发表数量来看,500篇家庭教育决策研究文章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发表数量排在前十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和比利时。美国以582篇发文量和9470次被引用频次位居榜首,英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以2267次和1899次被引用量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国和加拿大紧随其后,被引用频次分别为1292次和1274次。美国的研究影响力之所以显著,与其研究数量和起步较早密切相关。
通过运行VOSviewer,在分析类型中选择“Coauthorship”和“countries”,将发文量的最小值改为5篇,得出45个国家的结果。如图5所示,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大,线条越粗说明国家之间的关联性越强。结果显示,45个国家被分为4个聚类,可以看出各国之间在该领域的合作密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其中处于核心位置,与多国有合作关系。此外,中国与美国、荷兰、韩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处于同一聚类中,可以看出中国在该领域与这些国家合作密切。
从VOSviewer演变图可以看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国家最先开始此方向的研究,而中国、南非、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近四年才开始该方向的研究,时间较短。
(三)核心作者分析
根据发文数量来看,排名前十位的作者(含并列排名)为:Forsey,M.(4篇)、Posey-Maddox(3篇),L、Boterman,WR(3篇)、Denice,P.、Entrich,SR(3篇)、Seghers,M.(2篇)、Barg,K.、Ellison,S.、Kea,P.(2篇)。从整体的分析来看,各研究者的发文数量较少,且发文数量差距不大。因此该研究领域并没有明确的引领者。
排名前三的家庭教育决策研究作者包括: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Forsey,M.,他在教育、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领域发表45篇文献,被引用570次。Posey-Maddox,L专攻教育、社会学、种族和城市研究,共发表13篇文献,被引用389次。Boterman,WR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院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研究、地理、环境科学、公共管理、商业和经济学,成果主要发表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等机构。此外,Denice,P.来自西安大略大学,研究领域涵盖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公共健康、政府和法律。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直接体现该研究领域的总体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热点,本文将国际热点分为国内外两部分进行描述和讨论。
(一)国内主要研究热点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国内研究概况,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详细筛选过程上文已述。通过运行VOSviewer,在分析类型中选择“Co-occurence”和“Keywords Plus”,将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小值改为“2”,得出122个关键词,由此生成标签聚类视图,如图6。
本研究基于国内(CNKI数据库)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国内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的探讨、课外补习的深入研究、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
1.家庭资本对教育公平与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资本”一词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图中居于中心位置。家庭文化资本作为家庭资本下的子概念被提及次数则更多。因此,从综合频率与中心度指标来看,有关家庭资本的探讨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一些学者倾向探寻家庭资本和教育公平的关系,而另一些学者倾向研究家庭资本的影响。
(1)家庭资本与教育公平的关系研究:家庭资本包括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三个主要方面。本文发现,家庭资本与教育公平存在密切联系,例如学者张川川等人通过追踪中国教育调查数据发现,由于在校时长减少,导致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投入增加,父母在子女养育上的时间投入也相应增加,这使同一班级、年级内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显著上升,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越演越烈[3]。
(2)家庭资本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对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赵红霞指出,家庭文化资本是个体实现升迁性流动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其子女获得学业成就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父代受教育年限对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大[4]。在非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于爱华等人关于随迁经历对农民工子女非认知能力的研究表明,随迁经历对农民工子女的综合非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家庭教育资本在困境儿童个体发展中的突出作用[5]。
综上所述,家庭资本在个体非认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经济、心理、文化还是社会资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2.课外补习研究
课外补习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投资方式,也是理解教育投资深层含义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文献的细致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影子教育”实际上就是课外补习的另一种叫法,即在学校主流教育之外,由私人支付费用、私人提供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补习和辅导的统称。史瑾在针对山西省3-6岁儿童及其家长的调查中,揭示了影子教育和学习品质对幼儿发展的显著正面影响。然而,过度的家庭教育投入也反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关阳和程猛指出,过度的家庭教育投入可能是由于家长试图通过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心理[6]。巩阅瑄通过2015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发现,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对子女的学科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双重培养,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则更注重培养子女的学科素养。过度焦虑的家庭更容易陷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高额教育支出的恶性循环[7]。
3.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投入是家长对子女教育态度的重要体现,并且对子女成长、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了解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从横向比较的层面出发,各学者对农村、城镇、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投入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朱欣悦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的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父母文化资本对教育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父母社会资本缺失则对教育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陈爱丽等人通过2014年的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发现,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的儿童的校外教育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同一场域下,家庭教育投入平均值会影响微观家庭的教育投入[8]。
从纵向比较的层面出发,于冬青等人对农村家庭进行研究发现,在学前教育阶段,农村地区家庭对子女的学前教育投资受到收入水平和投资观念的影响[9]。江依妮等人认为教育资助对义务阶段的教育投资具有良好的挤入效应,即受到教育扶持的家庭更愿意进行教育投资[10]。周雪涵和张羽通过对济南市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投入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中考成绩和性别则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呈现显著负相关[11]。
(二)国际主要研究热点
通过运行VOSviewer,在分析类型中选择“Cooccurence”和“Keywords Plus”,将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小值改为“9”,得出170个关键词,4个聚类。由此生成标签聚类视图,详见图7。
通过国外研究可知,achievement、adolescents、quality、equity是四个聚类的核心词汇,占据中心地位,说明这些词是国外研究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投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深度探索
“achievement、student-achievement、attainment、academic-achievement”等词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高频出现,累计86次。这揭示了学业成就是家庭教育投入的焦点,家庭教育投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研究领域。其中,课外培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家庭资本对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国家背景下家庭对学业的抉择差异,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例如,Prakhov,I等学者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16个城市的高中学生的学业数据,发现入学前的辅导对学生俄语成绩有着显著影响,而课程的持续时间与分数之间则呈现正相关[12];此外,家庭教育投入对幼儿识字能力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例如,Dearing,E.通过纵向研究法,深入探究了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识字能力的关系[13]。
此外,也有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家庭投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例如,Freeman,RB和Viarengo,M.利用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数据,详细分析了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就读学校、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校选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14]。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者们还对比了经济差异较大地区家庭的抉择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例如,Nguyen,BD在纵向对比埃塞俄比亚、印度、秘鲁和越南四个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数据时发现,中等收入国家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辍学行为;而在缺乏制度约束的低收入国家,学生的辍学行为更多地受到家庭抉择的影响。因此,作者建议低收入国家应建立更为严格的学校制度来减少辍学现象[15]。Dollmann,J在对比德国和土耳其裔学生的小学毕业数据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并强调限制某些特殊家庭的教育决策对于促进学业成就的重要性[16]。
2.对家庭教育投入与家长行为主体的深入研究
家长在家庭教育投入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术界对家长作为家庭教育决策行为主体给予高度关注,相关的关键词如“adolescents、attitude、 women、mothers”等在研究中频繁出现,表明家长是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类型的研究多聚焦于父母决策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父母对儿童健康的投入以及母亲在家庭投入中的重要作用等方向,旨在探索提高家庭教育决策正确性的有效路径。
首先,部分研究学者深入探究了父母在决定教育投入时所权衡的诸多要素。他们致力于剖析家长内心,以揭示教育投资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Lindsay,G.和Ricketts,J.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对76名LI患儿和53名ASD患儿的家长进行访谈,研究探讨了此类家长教育决策的着重点。结果显示,家长为了满足子女的需要会做出更加积极的教育决策。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而言,他们在做出教育决策时更加注重同伴关系。此外,研究者还强调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协助特殊儿童家庭做出教育决策的重要性[17]。Degotardi,S.和Sweller,N.调查了澳大利亚父母的托儿决策,包括动机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儿童保育决策是多方面的,涉及与儿童有关的、个人的、家庭的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18]。Wati,AP和Sahid,S.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决策意识的因素。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自付费用、放弃收益、投资回报、教育设计、教育过程、教育质量和竞争力[19]。
其次,孩子的健康投入不仅是生活的基础,更是教育投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这些学者将视线转向家庭在孩子健康方面的投入和决策态度,试图从这一角度为教育投入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Yarnall,JN等人调查了1380位新生儿父母,发现母亲的年龄、种族和民族、关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都与接种疫苗决策显著相关。此外,研究还显示父母疫苗接种决策受到个人教育、医疗专业人员和家人或朋友的影响,而那些受到社交媒体强烈影响的人不太可能会做出接种疫苗的决策[20]。
最后,以“女性”为研究核心,部分学者将研究焦点聚焦在母亲对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力上。他们细致入微地探讨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使得“mother”在相关研究中成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一项研究发现,关于幼儿教育和护理的投资更容易受母亲事业要求、学历以及对教育回报认知的影响。早在2002年,Dyhouse,C.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英国母亲在高等教育投资中为子女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21]。
总体而言,家长在家庭投资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母亲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特殊儿童家庭,家长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来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同时,家长的态度和认知对于孩子健康的投入和决策也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家长的角色和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家庭投资策略和教育计划。
3.家庭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微观与宏观的对立统一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equality、inequality、segregation、social-class”等词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频繁出现,总计高达95次。这表明家庭教育投入作为一个微观的教育行为,对宏观教育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Anderson,G.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立足于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他指出,家庭收入差距正在加剧教育的分化,导致人力资本的转移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22]。与此同时,来自荷兰的Forster,AG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他认为家长对教育系统的认知在家庭教育投入和社会阶层分化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家长拥有丰富的升学途径知识时,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家庭做出更理性的教育选择。因此,他主张通过提高家长对教育体系的认知,来缓解由家庭教育投入所引发的教育不公问题[23]。
从阶级区隔来看,Bülbül,T.对色雷斯大学983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定量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经济社会地位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阶层与他们所受的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较低阶层学生及其家长将高等教育视为一种能改善未来收入和生活条件的人力资本投资[24]。另一项由Ellison,S.进行的研究,则针对美国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择校决策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人家庭的择校决策更多地受到工作的影响,这导致大部分中产阶级白人选择私立学校,并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搬离市中心[25]。
从民族差异的角度来看,B a n d e l j , N .和Grigoryeva,A.通过1998-2016年的消费者财务调查数据发现,美国家庭在育儿费用上的财务投入正在增加,但存在显著的贫富阶层差异和种族差异。研究发现,白人的教育储蓄和投入高于数据的中位数,而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教育储蓄则较低[26]。Louie,V.在2001年对中国移民进行的一项针对性调查也提供了有趣的洞见。调查显示,中国移民对孩子的教育寄予了较高的期望。研究通过对比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父母,发现他们在资源和教育策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27]。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投入不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与社会公平、阶级差异和民族文化紧密相关的宏观议题。通过多个角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投入的决策不仅影响个体的教育经历,还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和公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理解和解决家庭教育投入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家庭教育投入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横向视角审视,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投入的研究均涉及教育公平的议题,并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投入的作用。然而,国内外在研究方法与重点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国外研究更为广泛,并注重微观层面的剖析,如家庭教育投入的决策机制,同时也研究女性角色、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相对而言,国内研究则更偏向于宏观层面,主要聚焦于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在家庭教育投入上的差异性。从纵向视角审视,家庭教育的研究主题涵盖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教育投入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家庭教育投入的问题研究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的研究。经过学者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
首先,需要拓展家庭教育投入研究关注的年龄段。当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这两个年龄段,对于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研究相对较少。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应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投入有转向低龄化的趋势,幼儿阶段的教育投入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一阶段的教育投入问题。
其次,应加强对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受父母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阶层特征因素影响,但是缺少对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决策机制的研究。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开展关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机制研究。
再次,家庭教育投入的作用研究缺乏辩证性和整体性,而片面的认知无法给实操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国内当前的研究侧重家庭教育投入的积极影响;对消极影响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宏观的教育公平层面,缺少关于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的研究。同时,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并未全面纳入分析框架,缺乏针对不同阶层的指导性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深入剖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对家庭教育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各阶层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缺乏微观视角的家庭教育投入对策研究。多数学者通过宏观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和经济发展均起重要支持作用[28],但是在微观行为层面的实现机制却鲜有讨论。通过微观视角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投入的内涵与微观作用机制,从而实现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庭提供更具体的教育投入指导与规划。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做出更有效的家庭教育经济投入规划以及家庭教育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拓展家庭教育研究的范围,注重深化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辩证看待家庭教育投入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微观层面的研究,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家庭教育投入策略,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儿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谢蓓)
[1] 李志华,茅倬彦.中国家庭养育成本分担模式对再生育的影响[J].人口学刊,2022,44(03):19-30.
[2] 张楠,宋乃庆,黄新,et al.国际STEAM教师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05):78-87.
[3] 张川川,王玥琴.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投入与教育不平等[J].管理世界,2022,38(09):83-97.
[4] 赵红霞,崔亭亭.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3):64-70.
[5] 于爱华,王琳,刘华.随迁对农民工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家校教育过程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0,(06):122-41.
[6] 关阳,程猛.心口不一:“双减”背景下一个城市中等生家庭的教育选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115- 24.
[7] 巩阅瑄,陈涛,薛海平.爱的边界: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Z2):82-92.
[8] 陈爱丽,郑逸芳,许佳贤,et al.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儿童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CEPS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消费经济,2019,35(04):80-6.
[9] 于冬青,李秋丽.农村地区家庭学前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3):30-3.
[10] 江依妮,张钰.教育资助如何影响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23,39(01):59-68+82.
[11] 周雪涵,张羽.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5):110-7.
[12]PRAKHOV I.The Unified State Examination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Does Investment in Pre-Entry Coaching Matter?[J].Urban Education,2016,51(5):556-83.
[13]DEARING E,KREIDER H,SIMPKINS S,et al.Family involvement in school and low-income children’s literacy: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nd within famili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98(4):653-64.
[14]FREEMAN R B,VIARENGO M.School and family effects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across countries[J]. Economic Policy,2014,29(79):395-446.
[15]NGUYEN B D.Young people’s decision making involvement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J].Children & Society,2021,35(1):125-43.
[16]DOLLMANN J.Positive choices for all?SES- and gender-specific premia of immigrants at educational transitions[J].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017,49:20-31.
[17]LINDSAY G,RICKETTS J,PEACEY L V,et al.Meeting the educational and social needs of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 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the parents’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16,51(5):495-507.
[18]DEGOTARDI S,SWELLER N,FENECH M,et al.Influences on Parents’Child Care Choic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eschool and Long Day Care Users[J].Child & Youth Care Forum,2018,47(5):683-700.
[19]WATI A P,SAHID S.Factors Influencing Parents’Awareness of Children’Education Investment:A Systematic Review[J].Sustainability,2022,14(14):13.
[20]YARNALL J N,SEASHORE C,PHILLIPI C A,et al.Timing of Vaccine Decision-Making Among First-Time Parents[J].Academic Pediatrics,2022,22(4):551-8.
[21]DYHOUSE C.Graduates,mothers and graduate mothers:family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England[J].Gender and Education,2002,14(4):325-36.
[22]ANDERSON G,HAO T T,PITTAU M G.More unequal yet more alike,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family formation,generational mobility and househol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2019,17(3):359-78.
[23]FORSTER A G,VAN DE WERFHORST H G.Navigating Institutions:Parents’Knowledge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Students’Success in Education[J].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2020,36(1):48-64.
[24]BüLBüL T.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chool Types as the Determinants of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J].Egitim Ve Bilim-Education and Science,2021,46(205):303-33.
[25]ELLISON S,ALOE A M.Doing Identity Work and Risky Endeavors?A Qualitative Research Synthesis of Predominantly White,Middle-Class Parents’Decision Making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School Choice[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019, 51(1):72-98.
[26]BANDELJ N,GRIGORYEVA A.Investment,Saving,and Borrowing for Children:Trends by Wealth,Race,and Ethnicity,1998-2016[J].Rsf-the Russell Sage Journal of the Social Sciences,2021,7(3):50-77.
[27]LOUIE V.Parents’aspirations and investment:The role of social class in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1.5-and second-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s [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01,71(3):438-74.
[28]李建龙,吕萍.住房财富与影子教育支出——对影子教育治理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0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