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的自然之光

2024-09-26 00:00赵鹏飞
油画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进步,印象派绘画逐步为大众所接受。印象派绘画不仅可以真实地呈现自然景观,还能对自然之光下的色彩加以勾勒,其绘画作品极具艺术性。本文以印象派绘画的起源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印象派绘画的技法、光色理论以及光色特点等内容,并对莫奈的印象派美术作品加以赏析,旨在充分体会印象派绘画对自然之光的运用,为绘画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印象派 绘画 自然之光 光色理论

19世纪末,印象派绘画已成为法国美术界议论的焦点。印象派绘画对自然之光尤为重视,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瞬间光色的感知,迅速完成绘画创作。为深入欣赏印象派作品,我们需要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独特技法与光色特点,知晓画家对自然之光的运用理念,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意图,实现对印象派绘画的深度感知。

一、印象派绘画概述

(一)印象派绘画的起源

19世纪初,欧洲美术学院重视线条的绘制、重视素描,导致学生缺乏对色彩知识的正确认知。直到19世纪30年代,欧仁·德拉克洛瓦开始对色彩与光进行创新性运用,他运用光色呈现绘画的浪漫主义氛围,而此种绘画形式便为印象派绘画的起源。起初,印象派绘画并未得到人们的赞赏,反而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人们认为印象派绘画属于粗制滥造的作品,无法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19世纪70年代,以莫奈为首的一批印象派画家开始进行首次画展,画展涉及29位印象派画家,展出美术作品超过160件。其中,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被当时的记者讽刺,他们认为印象派的作品是在搪塞观众。印象派画展虽连续开展8届,但仍未扭转人们对印象派绘画的看法,人们仍旧对印象派绘画作品做出“潦草”“未完成的美术作品”等评价。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印象派绘画风格逐渐为大众所接受。[1]印象派绘画更加关注自然之光,绘画对象多为室外风景,通过光线、色彩的变化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绘画流派。印象派绘画摒弃绘画原有的棕色基调绘画风格,通过极为绚烂多彩的颜色勾勒人们当下的生活。

(二)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特点

印象派绘画突破传统的欧洲绘画方式,摆脱室内作画的固有形式,在室外进行绘画。室外光线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而画家只能依据脑海中的瞬时印象进行创作。印象派绘画技法特点鲜明,在颜色的运用上,画家直接使用并未调和的颜料,将其涂抹于画布之上。画家对不同色层进行自然调和,使整个画面的色彩更为鲜明。在创作时,画家会根据自然光与投影的关系进行描绘。物体在受到自然光的照射后,会形成光的反射,并与环境色形成对比。画家根据光学原理与自然光的反射现象,将景色最真实的一面加以呈现。此外,物体的颜色会受到环境色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因此画家只能抓住瞬间的画面,即刻绘画。印象派绘画的笔触十分密集,短促而有力。印象派画家对细节不加修饰,而是将眼前出现的景象迅速勾勒完成。同时,画家通常在室外一次性完成创作,而非反复勾勒,与欧洲传统的绘画方式截然不同。印象派绘画的构图方式极为灵活,与传统绘画大相径庭。其构图更加追求自然之感,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框架,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以最真实的面貌展现在观者面前。[2]

(三)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理论

印象派以光为主,通过对自然之光的积极探索,使作品更为自然、真实。牛顿的光色理论阐述了光色运用的客观规律,为印象派提供了理论支持。描绘对象所呈现的色彩不仅由物体本身的颜色决定,还与环境颜色紧密相关。众所周知,三原色分别为红、黄、蓝,而将三原色两两结合,又会形成不同颜色,由此所得的颜色则被称为“复合色”。当画家将三原色与复合色并列放置后,会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此种反差被称为“同步反衬”。将传统色环中的两种颜色并列放置,会增加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这两种色彩具有补色关系。如,黄色与紫色并列放置,黄色会比本身颜色显得更黄。同样,紫色也会比本身颜色更紫。印象派绘画常运用光色原理,将互补色QFa41SuIoMg/oI1Gk27v0w==并列而置,从而增加绘画作品的色彩效果,提高绘画作品的魅力,如雷诺阿的《泛舟塞纳河》。

在《泛舟塞纳河》中,雷诺阿将橙色与钴蓝色并列而置,通过补色关系使钴蓝色如同蓝宝石一样晶莹剔透。同时,也将橙色的船只衬托得更为炫目。如此,两QFa41SuIoMg/oI1Gk27v0w==种颜色皆得到强调,整个画面也更具视觉冲击力。此外,船头的红色与水中绿树为互补色,画面中的紫灰色建筑物也与亮黄色小路形成鲜明对比。雷诺阿充分利用光色理论,为《泛舟塞纳河》绘画作品增强了色彩效果。[3]

二、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特点

(一)真实性

印象派绘画中的光色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对传统绘画而言,画家可能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对色彩不求甚解,缺乏实际观察,从而导致传统绘画作品的色彩较为死板。而印象派画家更加重视作品的真实性,善于捕捉瞬间画面,将眼前的景象加以真实呈现。对真实光色的研究与表达,使画家将自然之光直接呈现在画布上,体现出印象派绘画的真实性。

(二)整体性

印象派绘画具有整体性的光色特点。印象派画家更加重视画面的整体性,忽略画面细节。传统绘画会在笔触上仔细处理,几乎看不到绘画的边界。而印象派绘画的边界极为明显。印象派画家认为过多的笔触会影响人们的观感,使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欣赏绘画作品。他们更加看重绘画作品的整体氛围与光色变化,认为只要抓住画面的光色特征,即可完成绘画。[4]

(三)多样性

印象派绘画具有多样性的光色特点。在传统绘画中,人们采用“固有色”绘画理念,即白光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同时,传统绘画对技法要求较为严格,在绘制明暗画面时,画家会将固有色当作过渡颜色,而画中的阴影也仅为单一的颜色。与之不同的是,印象派画家提出“环境色”这一理念,他们认为物体在现实中的颜色并不固定,其必然受到环境色的影响,呈现出不同颜色变化。物体颜色与光的角度、距离、光源、时间等因素息息相关,因而环境因素不同,物体颜色也会出现变化。此种理论对阴影的描绘也产生了影响,画家不再将阴影处理为单一的灰色,而是根据环境色的不同,将阴影处理为紫色、黑色、青色、灰色等不同颜色。同时,还会在描绘时考虑到周边环境色的映衬,使阴影色彩显得更加丰富,这也体现出印象派色彩的多样性。

三、莫奈作品中的自然之光

(一)“干草垛”系列

印象派画家莫奈认为,在室外绘画时要尽可能忘记眼前的景象,而后闭上眼睛,想象头脑中留下的影像,随后将其呈现在画布上。这便是莫纳的绘画理念。为进一步了解莫奈的绘画世界,笔者将对“干草垛”系列作品加以赏析。

“干草垛”系列作品为莫奈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莫奈选择的绘画角度与绘画位置大体相同,而从这种相同的构图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莫奈是如何利用光色进行创作的。莫奈选择在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时间进行绘画,描绘不同时间段下干草垛的颜色变化。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处于不同位置:当太阳处于早晨5点钟方向时,干草垛的颜色呈灰色;当太阳处于早晨6点钟方向时,干草垛颜色呈粉色;当太阳处于中午11点钟方向时,干草垛颜色呈黄色;当太阳处于下午2点钟方向时,干草垛颜色呈蓝色;当太阳处于傍晚6点钟方向时,干草垛颜色呈红色。干草垛的颜色随外界自然光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莫奈也捕捉到了这种瞬时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发现物体反射的光线与环境色之间具有重要关联。不同色彩之间具有独立性,同时又具备关联性,而这种理念也为莫奈的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5]

(二)“鲁昂大教堂”系列

莫奈曾于1892年去往鲁昂,在此期间创作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超过30幅。莫奈在创作《鲁昂大教堂》时,通过对光与色的特殊处理,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的色彩变化加以生动呈现。鲁昂大教堂始建于14世纪,是典型的北欧哥特式建筑,其外观十分华丽,顶端呈拱形,装饰效果强烈。鲁昂大教堂表面具有起伏感,采光效果强。而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凹凸不平的建筑物表面会出现跳跃的光影,使鲁昂大教堂显得更加神秘。鲁昂大教堂外立面的细节颇多,而丰富的细节也激发了莫奈的创作激情。

“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阴天。阴天的自然光较弱,画面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天空颜色。整个画面的饱和度较低,给观看带来一种阴沉的感觉,而这种感受也与阴天的天气情况相对应。其二,晨光。莫奈将晨光下整个画面的色调设定为紫灰色或蓝灰色,且侧逆光部分的呈现较少,主要表现鲁昂大教堂的正面。整个教堂皆笼罩在阴影中,与天空中的金黄色形成鲜明对比,仿佛鲁昂大教堂即将消失在大雾之中。其三,日光。日光下,画中天空为蓝色,同时鲁昂大教堂的墙体反射出白灰色的光芒。此时太阳所处的位置较高,因而未被照射到的拱门窗下方仿佛形成了一个黑洞。而当太阳所处的位置不断下降,拱门窗下方的黑洞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呈现不同时间段自然光照射下的鲁昂大教堂,莫奈同时设置多块画布进行创作。当自然光角度出现变化时,便立刻着手绘画。虽然鲁昂大教堂的墙壁原本为灰色,但受到自然光的影响,会呈现出金色、青灰色、雪白色等不同颜色,色调极为丰富。其四,日落。《鲁昂大教堂》的日落景象主要呈现为金黄色或者橘红色。日落时太阳所处位置较低,因而拱门窗下方的黑洞消失,花纹也逐步显现,且色彩丰富。不过,因拱门窗阴影部分的刻画减弱,所以整个画面的立体感有所下降。[6]

总而言之,莫奈在绘画《鲁昂大教堂》时,通过对光色的运用,表现不同时间下的建筑物,呈现出了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同时,莫奈忽略建筑物的细节,通过短促的笔触迅速勾勒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光色细微的变化加以呈现,形成了印象派独具特色的风格。

四、结语

印象派绘画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画家充分考虑光色变化,忽略细节,关注画面的整体氛围。画家在室外进行一次性绘画,力求呈现最真实的世界。印象派绘画中的光色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画家运用光色理论为绘画增添色彩效果,为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注释

[1]沈娟.从色彩与线条的角度浅析后印象主义绘画[J].色彩,2023,(10):86-88.

[2]蒋霞.“彩色的诗”: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印象派绘画因素探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3):137-141.

[3]吕慧颖.简论后印象派塞尚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观念[J].收藏与投资,2023,14(06):155-157.

[4]赵心怡.从后印象派绘画中探究“有意味的形式”[J].收藏,2023,(02):82-86.

[5]杨春雨,张嫣.印象主义绘画的真实性——以莫奈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24):37-39.

[6]崔杰.印象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2,(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