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毯,经纬线上的织造艺术

2024-09-26 00:00于苑
世界博览 2024年18期

康玉生大师及徒弟王国英共同织造的盘金毯《带子上朝》。

宫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历史上宫毯皆出自给宫廷提供御用器物的宫廷造办处,因而宫毯也被称为“官坊毯”。

自元代始,各代帝王在宫毯的使用、铺设、织造、配色、图案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宫毯的原料、染色、大小、数量,用在哪座宫殿、哪个位置,往往都要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

王国英是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她的绝活是织造精美的“盘金毯”。精美的盘金毯见证了北京宫毯由兴盛到败落,又从抢救到传承的过程。

《带子上朝》(局部)。整张宫毯节点多达14400个,使用金线近万米,光金线价格就高达几十万元。

一丝一缕间

宫毯技艺本属皇家,秘不外传,为何流入民间,这背后有一段故事。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为筹集银两支付赔款,造办处开办了传习所,传授雕漆、景泰蓝、宫毯等技艺,名曰:教习百姓、以利民生,所制精品出口国外换来银钱,作为庚子赔款的来源之一。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宫毯技艺流入民间。

寻常人,自是无缘得见御用皇家之物。王国英的师傅说,那时候谁家里,要是有几条宫毯,非富即贵。据说,最大的一块宫毯,乃是故宫太和殿皇帝宝座底下的那块双龙纹大宫毯,面积达64平方米,价值连城,清帝退位后,不知所踪。

皇家秘法,学来全靠机缘。1985年,王国英进入北京市地毯五厂的新品试制车间学习织造地毯。这个车间专攻新工艺的研发和新品打样,在这里学习,宫毯染、织、平、剪、修等全工序都能接触到。

据王国英介绍,新产品试制车间由她的师父,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康玉生创立。康玉生是从年少起就在作坊中磨砺出来的老手工艺人,这样的经历让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艺,后来成为能够掌握北京宫毯全部11道制作工艺的大师。王国英感叹,自己就是在康师父创立的新产品试制车间真正打开了织造技艺的视野。

“燕京八绝”包括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曾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

进厂先学基本功:绕线。将线丢进染锅,一锅十斤,上色后绕球。两月之后,练习拴8字扣,这看似简单,实则难为,左右手几个动作必须连贯起来。

王国英那时候年纪小,玩心正盛,免不得被训斥几句。王国英的师傅,见她织造不精,便讲了一个故事:明末清初,有个姓金的宫毯艺人,技艺精绝。绝到什么程度?他将清朝时的大龙铜钱,挂在缯棒上面,根本不画图稿,眼望铜钱,手里照样能织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龙来。

师傅说,金师傅还能用三个绒扣,织出一个小哈巴狗,鼻子眼睛能动。王国英就想了:“这可怎么织,师傅这是编的。”

后来,王国英临近出师才明白,其实就是记住了纹样组成的绒扣数目,不用画稿也能织造。她慢慢地体会出,织出纹样即为型,纹样的灵活度是神,形神兼备,动静皆宜。

一块宫毯很难由一个人完成,每个人通常负责两至三尺。王国英将织造宫毯形象地比喻为接力,将曾经的自己比喻为黄花鱼,她说:“织毯是多人合作的结果,我记得当时康师父负责中间一侧,带我的师父负责中间另一侧,我就在他们之间插空织、溜边织,他们都说我是属‘黄花鱼’的。”王国英笑谈这一段过往,一再强调自己很幸运,因为在传统工艺的传习中,最常见的是一对一的师徒关系,而机缘巧合,学徒时的王国英拥有两位师傅。

宫毯之神奇,在于从羊毛始,织成纱,上好色,纺成线,不起眼的各种色彩的毛线,织造成行。王国英说:“这才叫化腐朽为神奇。”

宫毯的纹样多以吉祥富贵纹饰为主,色彩配置以高贵的明黄色、富丽的红色、淡雅的蓝色为主。

一块宫毯,图案简单的只需三四种颜色的绒线,图案复杂的则需七八十种。图案的配色类型可分为捷色和润色两种。捷色,指的是颜色过渡分明,用同样颜色的纯色绒线来实现。而润色是指颜色过渡柔和,用不同颜色的绒线组合,来实现这种效果,逐渐改变绒线的配色比例,可以精确地控制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

历朝历代,宫毯纹样皆不相同。汉唐元多素朴,至明朝时期图案有所变化,较为复杂。明永乐绣即为典型,图案上更多吸收了中原地区刺绣、陶瓷、织锦等纹样的设计特色。到了清朝,满族与汉族文化相结合,图案丰富,由如意馆(清代宫廷中的画院)设计的宫毯纹样,呈皇帝首肯,下发作坊依样制作。用料极为奢靡,工艺也变得细腻起来。

如此细腻的织造技艺,就需要坐得住,静得下,宫毯行话叫作“板膏药”:沾在哪儿,不离坐板。王国英说:“宫毯需手工织造,手上的技艺有持久性,如果心不静,织出来的宫毯平顺度就不好。”

在博物馆的燕京八绝展厅,观众就仿佛跟随时光的脚步,在皇家审美与民间智慧的光芒中开启了一段悠远的京韵之旅。

盘金毯的秘密

在王国英看来,集宫毯技艺之大成者是盘金毯。盘金毯属于清朝官坊品种之一。前盘金,后盘丝,纹样栽绒,行话叫“前金后丝中栽绒”,极尽奢华,工艺复杂用料昂贵,只有皇帝才可使用。

盘金毯之所以金光灿灿,源于所使用的金线,行话叫作金箔线。将黄金锻造成薄片,把薄金片粘贴在上胶上礬的毛边纸上,进行砑金,使其砑平、磨光、磨亮,再切割成约一毫米的细丝条,加捻缠绕在丝线之上,制成金箔线。再用这种金箔线,盘绕竖经按纬线走向、横向往返盘绕成均匀的人字辫纹,组成金光闪烁的平面实体,衬托柔美的各种彩色丝线栽绒,凸起的纹样在虚灵的大地上,花纹飘浮其间,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展现出不同的光泽。

2023年5月,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京华绝技古韵今香” 展举行。宫毯纹样图案: 白头翁( 左) 、古装仕女(右)。

2003年,王国英和她的师傅康玉生参加了抢救濒临失传的盘金毯技艺小组,两次深入故宫,见到了真正的乾隆时期的御用盘金毯,用显微镜观察了丝线和经纬纱的配比,这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盘金毯是双面盘:前盘金后盘丝夹栽8字丝绒结。

盘金毯的制作,当时已经处于失传状态,许多技艺需要重新挖掘。比如说宫毯所用原材料金箔线,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生产,在北京根本买不到。王国英说:“我们四处打听哪里还能够生产,最后找到南京金箔厂,但由于传统金箔线使用纯金制造,造价昂贵,早已不生产。为此,南京金箔厂还特意寻找到早已退休的老师傅,在这些老艺人的带领下,这项传统的技艺终于再次得以面世。”

两年半的时间,王国英与盘金毯技艺小组终于完成一幅“九龙聚福”盘金丝毯。中间夔龙,四边抱角。毯面中的盘金纹路清晰可辨,沉稳华丽,剪雕修饰后的丝绒纹样动态流畅,浮雕感强,色泽柔和。

2008年,宫毯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宫毯织造技艺被保护和重视起来,王国英也成了该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王国英说:“只要是热爱宫毯的人,我就愿意教,这么美的东西,总会有执着的人为之坚持下去。”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