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绿洲,丝路上的绿色奇迹

2024-09-26 00:00薇薇安
世界博览 2024年18期

哈萨绿洲地处阿拉伯半岛东部,由花园、运河、泉眼、水井、排水湖,以及历史建筑、城市机构和考古遗址等一系列遗产组成。

提起沙特阿拉伯,人们的第一印象大概会是“富得流油”——一个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的国家,因为石油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们在照片或者纪录片中看到的沙特阿拉伯的影像,常常是在茫茫沙海中若隐若现的骆驼商队,而在这片沙海中,却隐藏着世界上最大的绿洲之一——哈萨绿洲。

闯入一片绿色的世界

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发,一路向东沿着公路行进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绿洲的所在地——胡富夫(Hofuf)。沿路向车窗外望去,是一片橙色的沙漠。从根本上来说,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与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两者原本就属于同一片沙漠,数千万年前,阿拉伯半岛才与非洲大陆分离,地壳变动形成的红海将这一大片沙漠分开。

就在我们一行人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搞得晕头转向,甚至有一种永远被困在沙漠中的焦虑时,车子突然闯进了一片绿色的世界。拜各种电影与动画片所赐,我心中绿洲的样子大概就是沙漠中的一个小水潭,旁边长着几棵树、一小片草丛。然而进入绿洲的一瞬间,好像整个沙漠被终结了——在这片绿洲之中,有250万棵椰枣树与棕榈树,这些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一片郁郁葱葱。沙漠与树林之间的“无缝切换”让我有些恍惚,总有些海市蜃楼的不真实感。或许最早发现这里的人,也会有这种不真实感吧。

人们利用绿洲中的泉水修建水利设施浇灌椰枣林,与城镇共同构成了文化景观。

在古阿拉伯语中,“哈萨”的意思是“地下的流水声”,这个名字也揭示了这片绿洲形成的奥秘。上古时期,这片地区并没有那么干旱,这里独特的地质结构让地下的岩石形成了一片隔水层,储存了丰富的地下水,即使后来形成沙漠之后依然为这片区域提供丰富的水源。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了280多口自流井,然后汇聚成湖泊、溪流和湿地,滋养着这片土地。我们驱车去看了两眼泉水,位于胡富夫老城区附近的拜哈里耶(Ain Al-Buhairiya音译)可能是与当地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泉水,据说当时修建城市的时候就是围绕着这口泉修建的,很多政府机构都设在出水口附近,直到今天,城市附近的大部分种植园还在使用这口泉的水进行灌溉。

在绿洲西南方与城市交界的地方,是这片绿洲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泉水群,由40多个泉眼组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焦哈利亚(Al-Jawhariyah)、翁萨布(Umm Sabaa)和库杜德(Ain Al-Khudoud)三处泉水,这三处泉水的水流很大,已经形成了一些湖泊,泉水淙淙,湖光如镜。因为这些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很多人相信它们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所以在这里经常能看到有人直接饮用泉水。一些泉水还连通着沟渠,组成了当地人的“生命线”。

从这组泉水群向东,就正式迈入了绿洲之中。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发现了这里,并将这片绿洲奉为神迹,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定居,修建了水渠和运河,并在这里耕种。从历史上来看,哈萨是阿拉伯半岛为数不多的能种植水稻的地区,可见其水资源的丰富。当然,除了粮食作物,人们还在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棕榈树和椰枣树。后来,来往的商队形成了集市,集市的繁荣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这里,建造了城市、宫殿和清真寺,可以说,这片绿洲是人类与大自然联手创造的奇迹。也正因如此,2018年哈萨绿洲变迁的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拉山以其迷人而独特的洞穴而闻名,这些洞穴是由于水溶性岩石的溶解、磨损造成的上部岩层坍塌和地震裂缝而形成的。洞窟内有2 8 条高大的直线通道,总长约1.5公里。

易卜拉欣宫没有那么流光溢彩,古朴的造型反而别有一番风味。
在胡富夫西部郊区,有沙特阿拉伯最大的骆驼交易市场。
胡富夫市中心的凯撒利亚市场建造于1822年,市场中售卖各种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历经千年时光的洞穴

在绿洲的中心地区,有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格外醒目,这个“大石头”名叫卡拉山(Al Qarah,阿拉伯语中是大陆的意思),登上山顶,便可以俯瞰整个绿洲。不过,这座山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其交错联通的洞穴,据说这些山洞就是古人天然的定居点。

从远处看,这座山就好像刀削斧凿一般,到了山脚下,抬头望去,石头被侵蚀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石柱好像天然的雕塑一般,仿佛一个个巨人在低头俯视着你,压迫感陡然而至。不同种类的沉积岩给这座山绘上了丰富的色彩:黄色的砾岩和灰色的石灰岩中,红色的泥灰岩间歇地分布其间,好像为山体涂上了淡淡的腮红一般,仔细观察,不时会看到小颗粒的砂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进洞穴,好像一下子从酷热的沙漠走进了空调房里。洞穴中的温度常年在20多摄氏度,时不时还能感受到从洞穴深处吹来的凉爽气流,可以说是天然的优质居所。从洞穴的形态能大致判断出它们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洞穴狭窄崎岖,是地下水侵蚀形成的;而一部分洞穴比较宽敞,则是由于风化和侵蚀导致上层坍塌,下层被流水冲刷形成的;还有一些狭长的洞穴是由地震或者冰层造成的。由于形态不同,洞穴的用途也不同,一般的洞穴古人用来居住,宽阔一些的用来进行各种集体活动。而到了今天,虽然人们早已不在洞中居住,但这些洞穴除了供游客参观外,一些村落还会在洞穴中举行婚礼等活动,延续着古老的传承。

离开洞穴,我参加了山脚下举办的一个展览会,里面不仅介绍了卡拉山的历史,还让人们展望了沙特阿拉伯的未来,拿着“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小册子,好像历史与未来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千年时光中,人们对繁荣的追求与向往始终不变。

绿洲汇聚文明

胡富夫这座城市依托于绿洲而建立,拥有悠久的历史。起初,这里只有三个市场供人们进行交易,随着聚集在绿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又修建了宫殿、城墙和护城河,最终形成了城市的雏形。

胡富夫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名叫易卜拉欣宫,普遍认为这座宫殿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建造的。离得很远就能看到易卜拉欣宫高大的城墙,中间和四角分布着驻扎守卫的圆形塔楼。建造这座宫殿可以说是就地取材,主要建筑材料就是这里盛产的石灰岩,木材则是绿洲中的棕榈树,再用泥巴与稻草混合作为墙壁的涂层。

走进宫殿,发现这里完全是军事与宗教建筑的集合体,宫殿中最为显眼的莫过于拥有巨大圆形屋顶的清真寺,因为外部使用泥灰涂料,所以这座清真寺并没有那么流光溢彩,但古朴雄壮的造型反而别有一番风味。环绕清真寺的几乎都是军事用途的建筑:门口守卫的高楼,城墙附近长长的兵营,走廊中军官居住和开会的办公室,宽敞的马厩让骑兵往来畅通无阻,在宫殿的地下室还有专门存放兵器的武器库。不过,清真寺旁的一间土耳其浴室倒是给这座宫殿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据说这间浴室在建造时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冷热水分开供应,并通过陶制管道从加热房直接输送到浴室。

如果说易卜拉欣宫见证了绿洲向城市的演变,那么在市中心的凯撒利亚市场则见证了绿洲悠久的商业与贸易。这座市场建造于1822年,开始只是一排小商店,后来经过不断地扩建形成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市场,规模在整个沙特阿拉伯都是数一数二的。市场的大门非常高大,随处可见的伊斯兰拱门和精美的雕花让这里成了拍照打卡的好地方。走进市场,一排排商铺鳞次栉比,每家商铺的木门都是一模一样的,逛着逛着就不知道身在何处了。市场内的空间非常高挑,抬头就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用棕榈树干制作的房梁和天花板。在墙壁的高处,开着很多精美的窗用于通风和采光,所以即使过道非常狭窄,也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在过道的交界处,还能看到供人们休息的台阶和伊斯兰风格的水池。

离开市场时,天色已晚,在去餐厅用餐之前,我特意买了一盒当地产的椰枣。如今,这种甜甜的果实不光供当地人食用,还有不少出口到中国。随着沙特阿拉伯的旅游逐渐开放,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沙漠中的绿色奇迹,也感受千年的丝路传承。

(责编:昭阳)

椰枣树

椰枣树的外观像椰子树,而果实像枣,主要生长在中东地区,呈乔木状,高达35米左右,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树龄可达百年。

椰枣树树形美观,常作观赏植物,是人类最早进行驯化栽培的四大果树之一(其他3种为葡萄、无花果和油橄榄)。枣椰树的树干可用作建筑材料与水槽,建造农舍和桥梁,枝条可以制作椅子、床以及筐子,叶子可以用来编席子、捆扫帚、制托盘等,还可做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