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爱情故事

2024-09-26 00:00:00孙越
看世界 2024年18期

克鲁普斯卡娅生于1869年2月26日,比列宁大一岁。1890年,克鲁普斯卡娅成为俄罗斯信奉马克思主义者的圈中一员。几年后,她遇到了20岁的俄罗斯革命家乌里扬诺夫,也就是后来的列宁。克鲁普斯卡娅被列宁的革命激情感染,与他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1895年,列宁创建反沙皇专制政权的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联盟”,克鲁普斯卡娅当然也是组织成员。12月,列宁和不少联盟成员被宪兵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舒申斯科村。第二年,克鲁普斯卡娅也被捕,当局不允许她和列宁一起服刑和同居,因为俄罗斯只承认教会婚姻。

列宁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以前绝不同意与克鲁普斯卡娅举行教堂婚礼。但是现在他在流放地失去了克鲁普斯卡娅的陪伴,感到无限空虚和寂寥。最终,列宁只得妥协,1898年7月22日,他牵着克鲁普斯卡娅的手,在东正教教堂举办了婚礼。

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婚后未育,是后者的问题。因为她自幼患有先天性自身免疫方面的疾病。她长大后双眼眼球凸出,患有弥散性、病毒性甲状腺囊肿,这影响了她的生育功能。

克鲁普斯卡娅在传记《列宁回忆录》(1933)一书中说,她是丈夫忠实的伙伴和得力助手。他们虽无子嗣,却思想融通,精神相依,爱情相伴。但是实际上,他们生活中还有一位非同寻常的女人同时存在,她就是俄罗斯女革命家阿曼德(1874—1920)。她不仅影响了俄罗斯革命进程,也改变了列宁的情感轨迹。

1908年11月,阿曼德从流放地逃往法国巴黎,与列宁结识。1912年7月,列宁派遣阿曼德潜回俄罗斯,向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传达指示,并监督《真理报》的舆论导向。

孰料,阿曼德入境两个月即遭逮捕。1913年3月,她出狱后逃亡波兰,与列宁相会,列宁征得克鲁普斯卡娅同意后,便让阿曼德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俄罗斯秘密警察的侦查报告说,列宁非常信任阿曼德,她堪称左膀右臂,能力超过托洛茨基。克鲁普斯卡娅也对她褒奖有加,她在《回忆阿曼德》一文中说,阿曼德与她家相处得亲密无间。

那时,列宁推荐阿曼德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列宁认为小说激发了他敢为人先的革命勇气和领导力,而阿曼德读过后,也走上了改变俄罗斯妇女社会地位之路。阿曼德还是个出色的钢琴家,她不仅会弹奏贝多芬的曲目,还可以激情澎湃地弹奏列宁喜欢的音乐。

1920年,阿曼德积劳成疾,患病倒下。9月,列宁建议她去高加索度假,但他不知那里正霍乱横行。阿曼德21日晚抵达高加索,24日清晨便染病去世,享年46岁。列宁闻讯悲痛欲绝,下令将她的遗体运回莫斯科,以最高规格国葬将她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阿曼德死后,列宁的病情开始恶化,终在1924年1月21日病逝。

丈夫去世后,克鲁普斯卡娅仍担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但苏联人仍习惯地尊称她为“列宁同志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坦言不喜欢这个称呼,她更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