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上与线下教学联系越来越紧密.适逢“双减”政策实施,面对减负不减质量的要求,“信息化手段是否能对教学产生作用”“信息化手段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功能作用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其产生的价值巨大.实证研究表明,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实验班,较对照班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复习课、讲评课、新授课三种课型中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总结大数据助力数学教学学情异同,旨在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认识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学情分析;反馈;双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1]信息技术使得线上线下教学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功能可作用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高效收集课堂反馈信息;教学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还可以帮助教师高效批改作业,轻松实施教学反思和教学构想,快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双减”政策要求减负担不减质量,运用好信息化教学方法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
1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运用的效果实证研究
1.1实验目标
检验信息化教学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1.2实验设置及过程
选取两个七年级平行班(每班46人),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对照班教学中不使用信息化教学,实验班使用信息化实施教学.在同一个教师,学生程度相差不大,大体保持同样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实验班以智学网平台为依托,采用EN5与反馈器为课堂教学服务,手阅系统为试卷作业批改服务.一学年教学后,智学网平台存储了大量数据,时时反馈着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学生通过智学网学习记录发现学习缺漏,改进学习方法.
1.3实验数据分析
1.3.1实验前
在实验开始前,对执教的七年级两个班学生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以开学后第一次摸底数学考试为契机,获得前测数据.使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班数学成绩均实现正态分布,数据有效,可以实施下一步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知,对照班均值为77.7174,实验班均值为78.4783,两个班平均分相差约0.76分,相差不大.
表2是两个班级成绩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F检验的Sig值=0.390 >0.05,认为两个样本的假设方差相等.在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均值t检验的P值为0.738 远大于0.05,可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上无显著差异.
1.3.2实验后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以期末考成绩为后测数据,使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个班级的分数均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可知,经过一学年教学,实验班均值为83.9855,超过对照班4.94分.
从表4可知,F检验的Sig值=0.476>0.05,认为两个样本的假设方差相等.在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均值t检验的P值为0.013小于0.05,说明2个班的成绩差异显著.
分析数据,实验后实验班均值提高,标准差下降明显,说明实验班整体数据分布较为集中,实验后整体成绩提升.实验班学生成绩较对照班提高了近5分,说明信息化教学对提升学生成绩是有效的.
1.4实验反馈
1.4.1学生反馈
实验结束后,向实验班学生发放46份问卷,实收44份.问卷中有95.45%的学生(42名)认同信息化教学方式,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帮助他们明晰错因,把握学习重难点,提升学习成效.大部分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后主动登录平台查看学习任务,反复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积极表达自己观点,但也有4.55%的学生更喜欢传统课堂.同时,对10名学生进行访谈,他们表示很喜欢信息化教学方式,觉得课堂互动多,比教师单纯讲更有趣,学习更专注.在这10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课后会找资源更深入学习;有5名学生提出只有线上课容易走神,更喜欢线下的信息化教学;有2名学生提出网络影响课堂效率,希望学校改进网络速度.
从学生的问卷、访谈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方式很认可,认为信息化教学能更清晰地分析问题,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在高效率提升数学成绩的同时,信息化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素养、数学探究素养和数学应用素养的培养.
1.4.2教师反馈
与6名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他们认为,智学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给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特别在试卷讲评课上,根据后台提供的错误率有的放矢地教学,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EN5里批注擦除功能节省板书时间,小游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班级优化大师、反馈器的抽答、抢答、必答功能留下的过程性数据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辅导.其中,2名年长教师表示做EN5课件是个负担,信息技术的不熟练导致备课耗时太长,反馈器涉及的设置、管理问题耗时耗力.3名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研究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虽然课后多花时间,但上课更高效,特别是几何画板的使用对几何教学尤为有利,教师讲解更轻松,学生吸收更好.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环节的效率,助力教师个性化、高质量教学,整体上减轻了教师负担.
1.5实验小结
上述实验表明,线下运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有正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高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它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前、中、后各个环节工作效率,减轻教师工作整体负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初中数学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化教学价值
2.1复习课
课中在复习完相关知识后,选取平时练习卷、周测、单元测验中智学网统计出来的易错题进行原题重测,采用反馈器统计学生答题情况,通过对比,了解学生上课成效.
课中教师根据知识点难易运用抢答、必答、抽选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反馈器的数据统计功能方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成效,及时调整教学.如果班级学生程度不错,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编题环节,让知识结构化.
在课程结束后,云平台会生成一份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清单,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缺漏,也便于教师课后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资源以及复习试卷供其查缺补漏.
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会反复错?为什么同一个知识点学生会反复错?该怎么改进教学?这是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平时的测验数据为复习课提供了素材,当堂的数据反馈为教学内容设计提供了方向.
2.2讲评课
智学网手阅系统的开发为师生带来了便利,教师手动批改学生试卷,然后扫描进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统计数据.
通过数据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得分率从低到高进行讲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得分率较低的题分配给各小组作具体试题分析.各小组组长及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试题分析并举一反三,也可出变式题在全班展示,其他小组组员可以对分析提出疑问,对变式题进行解答,解答方式采用抢答或必答方式,并通过反馈器实时统计正确率,教师在旁适时点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相应知识点、数形结合等重要思想方法再渗透.
此外,在课程结束前5分钟,对得分率低的知识点进行变式并当堂检测,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数据反馈让教师改变以往仅凭借改卷印象讲评的模式,以数据为依据,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点,让教师的讲评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高效.
2.3新授课
新授课教学与复习课、讲评课一样,都可采用前测、后测、练习等方式,利用反馈器的抢答、抽答、必答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新授课的特点,在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导入视频、游戏环节等增加趣味性,如课中可以增加生生互评环节,以互赠小红花的方式,统计每个学生的票数,得票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深度思考、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对部分学生赠送小红花,并点评课堂总体效果,促进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新授课也可以在课后开展交流互动环节.学生可以利用QQ群,通过文字、录音、拍照上传等方式交流互动,弥补缺漏,提升知识水平.
无论是智慧课堂生成的数据,还是QQ群里的交流数据,数据的及时反馈功能可以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从而进行个性化辅导,做到培优辅差两不误.
3信息化手段助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关注事项
3.1数据进入课堂,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通过高阶思维活动来学习,要不断思考,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去建构知识.学生只有能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将思路和方法类比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实现高阶思维活动的学习,才是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大数据进入课堂,师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途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活动经验总结,共同探索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3.2数据进入课堂,关注教师的备课量
大多数教师很认可数据引领下的课堂的学习成效,然而课前检测、微课制作、课堂活动环节设计、课后资源推送、课后检测等资料的准备,虽不是每节课都需要,但仍然耗费了教师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工作负担.这时就需要学校教研组成员群策群力,合理分配任务,一起完成这些资源的准备.
3.3数据进入课堂,关注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在实践初期,学生由于好奇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反馈器、平板、班级优化大师等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同时有了抽答、必答、互评等环节,平时上课爱走神的学生更加专注学习,课堂效率显著提高.然而,实验显示当学生好奇心过后,学习兴趣呈现下降趋势,部分中下程度学生难以改变以往学习习惯,对课前测验和课后网络资源推送的补缺补漏产生了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耐心引导,突出教学实践主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疏导学生因为学习习惯不同或者学习困难等引发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共同克服困难.
3.4数据进入课堂,关注电子设备的管理问题
在数据引领的新型教学模式下,网络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信息化数学教学,能够拓宽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课期间,学生使用反馈器不会影响课堂学习,然而用到iPad设备时,加注网络,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或建立与家长的合作.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专注课堂学习,摒除与课堂无关的事项.学生在家期间,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学生用手机或电脑下载云平台教学资源学习,或在QQ群讨论问题时,家长注意控制时间,关注学生网络学习内容,家校共同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实现教学共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华,陶涛.“双减”背景下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3(19):57-59.
[3]翁举闻,陈颖.基于智学网大数据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探索——以《实数复习》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20(6):43-46.
[4]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5]龙宝新.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兼论“双减”政策的限度与增能[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146-155.
[6]李银萍.信息技术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2(10):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