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游戏三则

2024-09-26 00:00:00王山根
资源导刊 2024年9期

前几天,回老家小住,和几个儿时的伙伴喝茶时,谈起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颇有感触。我们在感叹日月如梭的同时,也对一些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对其规则和玩法已经模糊,但大家还是努力回忆,最大限度地还原游戏的本来面貌。

这种回忆,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慰藉。以前,我断断续续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总感到有些不完整,生怕出现遗漏。根据大家的回忆,对抓石子、打面包、弹玻璃球这三种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一下子熟悉起来。这三种游戏,都带有比赛性质。

抓石子

抓石子,也叫拿石子、抛石子。这种游戏,取材方便,随便找块空地就可以玩,而且不分男女、不分春夏秋冬。需要石子数量5粒或7粒,人员2至3人。说是石子,其实是一种统称,小砖头块、杏核也可代替。以5粒石子为例,其具体的玩法为:

第一步,采取“石头剪刀布”方式,决定上场顺序。

第二步,先上场的人,右手握住石子,撒到地面上。同时,嘴里开始念叨开场白:“老鸹,嘴巴,抓石子,圆蹦达,吉毛彩(人名),寻人啦,叫三姐,上楼了。”撒石子时,各个石子之间的距离不要过大,否则,抓石子难度会增大。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判断,先拿一粒石子用右手抛向空中,石子在落入手中的同时,抓起地上的两粒石子,迅速放在一旁。接着,将这粒石子再次抛向空中,石子在落入手中的同时,抓起地上剩余的石子,与先前抓的石子放在一起。最后,一把抓住全部石子向上抛出,手掌立即翻过来,让抛出的石子落于手背,手背上石子多者为胜家。每次抛、抓石子的次数,不得超过3次,否则也算输。

7粒石子的玩法与5粒相同,只是抓石子和让石子落在手背上的难度有所增加。开场白为:“大姐姐,二姐

姐,看黄花,摘茄子,先拿三,老鸹爪,叭嗒,一把抓。”至于开场白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已经难以考证,也许与押韵、顺口有关。

我老家属于豫北平原,不产石头,所玩的石子,都是从公社打井队那里找来的。打井队就设在我们村,尽管平时大门紧闭,但我和小伙伴还是经常趁门开的时候,偷偷溜进去捡点石子或鹅卵石。那时,书包、衣服口袋里经常装着石子,随时准备比赛。

打面包

打面包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玩得最多的一种游戏,说是“面包”,实则为四方形的纸包,将其称为“打纸包”或许更为合适,但大家都习惯称作打面包。面包主要是用材质硬一点的报纸、牛皮纸、墙画、书籍和杂志封面折叠而成,实在没有这些纸张,就拿使用过的作业本充数。

叠面包时,先拿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从一端将纸叠成一个三角形,与纸边对齐。接着,在三角形的上边继续右折。之后反复折叠,把最后一个纸角插入其他三角产生的缝隙中就成了。叠好后,再放到地上用脚踩一下,让它变得更加瓷实。

打面包时,双方以“石头剪刀布”决定出战方和受战方。受战方要把自己的面包放在地上,供出战方去打。

打面包需要技巧和力气,出战方通常都会选择面包的一角用力去砸。如果出战方把面包打翻了过来,就算赢了,面包归出战方所有。受战方继续拿出一个面包,供出战方再打。如果出战方没有打翻,则把自己的面包放在地上,供受战方打。每次只允许一次摔打,如此反复,直到比赛结束。

为了防止自己的面包轻易被对方打翻,叠面包时,我们都会在面包里面加上一张硬纸片,以增加它的重量。

因夏天炎热,打面包多是选择在春天、秋天和冬天,尤以冬天居多。操场上、大街上、场院里,到处都是小孩子打面包的身影。

公社兽医站离我家很近,那里经常有打针用过的药盒。这种药盒是纸质的,比较硬。我几乎每天都要去一次兽医站,从医生那里要来几个药盒,回家后剪成纸片,塞进面包里。所以比赛的时候,我赢多输少。

当时结婚,流行给新人送崭新墙画的风俗,以示祝福。我们班里有一位叫大柱的男同学,为了叠面包,竟将他哥哥新房里的墙画偷偷取下做材料。结果被其父亲发现,打了一顿,成为大家日常的闲谈笑料。

弹玻璃球

玻璃球是由玻璃制成的小球,直径约1厘米左右,分为普通和彩色两种,普通球纯色透明,彩色球则里面嵌入了各种图案,有的像树叶花瓣,有的似一弯新月,有的呈数条彩线,非常好看。特别是滚动时,如行云流水、风轮旋转,妩媚动人。

弹玻璃球的玩法有两种。

一种为“进坑法”。在地上挖一个碗口大的小坑,然后在距离小坑四五米远的地方画一条直线。小伙伴全都站在直线外,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决定出场顺序。参加比赛的人员一般为2人,参加人员多的时候,可分成若干组。弹玻璃球时都是蹲着,或一条腿跪着、一条腿支着,聚精会神规划弹道。进入小坑者为胜,进不了小坑者为败,这种玩法有点像高尔夫球。

另一种为“碰球法”。一方将玻璃球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在距离其四五米处,让对方弹出玻璃球,打击自己的玻璃球。打中者为赢,打不中者把自己的玻璃球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对方去打。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出场顺序也是按照“石头剪刀布”决定。不过,这种玩法,常常把玻璃球打得“遍体鳞伤”,不得不心疼地再换球打。

无论哪种玩法,基本要领相差不大,就是将食指和中指弯曲,玻璃球放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节处,用力向外拨动,把玻璃球直射出去。

弹珠类游戏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16世纪。早期的弹珠材质为石头或大理石,1846年,在德国出现玻璃弹珠,后传遍世界。

当时,我们不仅喜欢玩弹玻璃球游戏,而且也爱收集玻璃球。那时,村里大街上、胡同里,经常都能看到比赛留下的小坑,衣服口袋里装的都是积攒的玻璃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玩过这些游戏。虽然那时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玩具可玩,但还是想方设法,玩出了不少快乐和健康。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启迪和教育。(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