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性改革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先立后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驭势而进,经过两年多的奋战,“一局一院一集团”地质新架构实现“1+1+1>3”,产业经济向上向好,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地质事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主责主业落实有力。河南省地质局立足新的职能定位,在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方面彰显担当。能源资源勘查实现重要突破。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地勘项目480余个,煤层气地面抽采累计产气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有效拓展省外矿产勘查市场,新探明多处金、钼大中型矿产地;优化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布局,推进建设坦桑尼亚金矿、东南亚稀土多金属矿等4处境外勘查开发基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实施河南秦岭东段山水工程项目,助力生态强省建设;实施南水北调中线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助力“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河南省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承担多个县(市、区)的调查检测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准有效,率先在全国地质系统组建900余人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组建河南地质应急救援队,在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较重的13个省辖市设立工作站,为河南省安全度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河南省地质局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拓宽工作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地质服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黄金集团等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单位,以及三门峡、洛阳等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扩大“朋友圈”。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南京、武汉三大中心和安徽、湖北两省地质局共同签署《桐柏-大别找矿突破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开创跨区域合作找矿新模式。联合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地质系统,成立“中部六省地质系统服务国家战略联盟”。积极响应援疆号召,与哈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选派30余名干部人才柔性援疆,打造“地质援疆”找矿合作新模式。履行全省境外矿产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召开地质工作“走出去”座谈会,成立河南“一带一路”矿业产业联盟,邀请省直部门、矿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法律等相关机构各展其能,推进海外找矿事业。
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河南省地质局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联系对接合作,联合申报科技专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8个领域专家库。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0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地下水污染快速识别与风险监测管控技术”完成成果验收。河南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北斗系统河南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河南省地质局树立大地质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塑全链条竞争优势,做大做强地质产业。与河南省统计局联合,在全国率先构建地质产业统计体系,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河南省地质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29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7.7%;利润总额518.3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9.4%,地质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河南省地质局系统回顾全省地质系统70年发展历程,举办地质工作成就展,建成地质文化陈列馆、党建陈列馆,有效提升了队伍凝聚力、行业影响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河南卫视开设《地质河南》专栏,努力讲述好河南地质故事、传播好河南地质声音、树立好河南地质形象。举办首届全省“忠诚奉献地质人”纪念章颁授仪式,歌颂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弘扬“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强大能量。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河南省地质系统重塑性改革在全国开创了新模式,实现了地质事业新跨越,彰显了地质系统新形象。
“河南省地质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部署,以更实的作风、更强的担当、更拼的干劲,继续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在重塑性改革中继续铿锵前行。”谈及下一步工作,河南省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迎军表示。(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