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中的“隐逸”思想

2024-09-25 00:00刘馨
书画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隐逸”思想;倪瓒;山水画;元代

在中国艺术史上,“隐逸”思想贯穿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而元代是“隐逸”思想最流行的时期。随着元代初期科举制度被废除,文人不得不放弃步入仕途的想法,“隐逸”思想开始兴起。元代山水画也因此产生了审美上的变化,逐步转向追求禅意境界,最后形成了以“逸格”为特点的绘画鉴赏标准[1]。关于绘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总结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2]其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元代的“隐逸”思想影响。

一、倪瓒山水画中的“隐逸”思想

(一)“隐逸”思想初现

早年家境富裕,倪瓒见过的古画不少,杂学各家。在中年前,其在绘画上多学习董源,从《东岗草堂》中可以看出山石仿董源的长披麻皴。由此可见,倪瓒早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画风,主要以师法前人为主,同时借景抒情。

《岸南双树图》(图1)是倪瓒为好友所作的一幅画。在这件作品中,倪瓒将画和诗相结合,以表达他的离愁别绪。图中画面空间开阔,两棵树并排而立:其中一棵稍高一点,树干笔直,满树枯枝;另一棵树干优柔弯曲。两棵树互相平衡、互相偎依,这也展现出倪瓒和好友之间的关系。倪瓒在画面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余既为公远茂才写此并赋绝句:‘甫里宅边曾系舟,沧江白鸟思悠悠。忆得岸南双树子,雨余青竹上牵牛。’”倪瓒借画与诗来表达他对好友的思念。在画中,优雅而有力的笔迹似乎在诉说哀怨而缠绵的离情,流露出一种持续不断、超然画外的韵味。这也为后期倪瓒山水画“隐逸”思想的形成做了铺垫。

(二)“隐逸”思想的形成

1345年以后,倪瓒开始到自然中去观察景物,师法自然,其绘画逐渐凸显出倪瓒的“隐逸”思想。其在《雨后空林图》(图2)中表达了对生活及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不屑,以及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

倪瓒的作品中以土坡、低丘为主,而《雨后空林图》中则是高山大川,景物十分丰富,描绘出江南雨后山林的景象。淅淅沥沥的春雨洗涤着尘埃,山中水雾如烟,崖上草木寥寥,茅屋内空无一人,一切都显得氤氲、空荡。山体绵延,重峦叠嶂,清泉穿石而下,流入山前的一片水域之中。水又绕山坡、穿石桥,湍湍而流。从这幅画中,观者似乎能听到这流水声,犹如进入桃花源一般。平坡上的茅屋独立于画面,房前、屋后、溪桥边的一片树林挺立于寒风中,给画面增添了苍凉之意。《雨后空林图》中呈现出很多景物,如重山复岭、丛树溪桥、茅屋草堂等等。尽管如此,倪瓒在用笔及经营安排上,体现出清雅的“逸格”山水;在表现雨后山林朦胧的景象上,不以水墨来表现,而是对景物进行设色,烘托出一种苍凉荒寂的氛围,从而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遁入山林的向往。

《雨后空林图》作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时,倪瓒正处于人生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在他看来,一切如过眼云烟,只有归隐山林才是他的人生寄托和精神追求。

(三)“隐逸”思想的成熟

到了人生后期,倪瓒用“自娱”来标榜自己的山水画。他不再追求皴法,而是在创作中融入情感并进行创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倪瓒将山水画作为“隐逸”思想的感性显现,以超凡脱俗的心态来接近自然,将山水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凸显出对避世隐居、回归自然的追求。

倪瓒的山水画不取材两宋时期高阔、深远的雄浑壮丽之景,而取材他所居住的太湖一带的风景,画风简淡萧疏,似嫩而苍。倪瓒所作《渔庄秋霁图》(图3)是最能体现其山水画空灵、简淡风格的一件作品。他运用“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法,将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画中留白之处,水平如镜,无任何波纹起伏,流露出平静而淡泊的意境。远景有几处矮坡,起伏有致,体现出宁静致远、寂静辽阔的心境。在这幅画中,没有飞鸟与渔船的痕迹,也没有人迹。整幅画面使用大面积留白,“逸气”充盈其中,营造了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空灵之处透出人生境界的淡与静,反映了倪瓒对隐逸生活的希望。

二、倪瓒山水画“隐逸”思想的价值

倪瓒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念,借助画面上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生体验。这些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附着了“隐逸”思想,被画家赋予了生命、情感和品格,成为倪瓒思想情感的依托,使画家的“隐逸”思想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倪瓒生逢乱世,家道中落,强烈的生活反差使他苦闷、茫然。他寄身山林,专心绘画,通过写意山水来倾吐孤寂、凄苦的情感,取得了元代写意山水画的至高成就,对后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结语

宋元时期文人画“隐逸”思想的表达既体现出文人画的艺术特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隐逸题材绘画是宋元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对隐逸题材的偏爱促使此类文人画在审美意象、笔墨形式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作为中国画史上独具风格的文人画家的重要代表,倪瓒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解读融入其绘画,对后世文人隐逸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