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图像学;工笔;花鸟画;创作;融合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工笔花鸟画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工笔花鸟画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了当代艺术家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图像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新尝试,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活力。工笔花鸟画历史悠久,始自唐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工笔花鸟画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如表现手法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此外,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传入,中国传统绘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成了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作为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图像学强调对图像深层含义的探究。将图像学研究方法引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不仅能够帮助艺术家深入挖掘传统花鸟画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为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艺术流派的比较和借鉴,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和个性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工笔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还可以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一、图像学视角下的工笔花鸟画
根据易英在《图像学基础》中所述,图像学起源于中世纪,由瓦尔堡提出,而作为学科是由潘诺夫斯基提出的。潘诺夫斯基被认为是20世纪有重要影响的美术史家之一,他的图像学核心思想是,对美术作品的解释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识别作品中的人、动物和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线条与色彩、形状与空间关系,即艺术创作的母题问题;第二层是解释图像的象征意义,识别作品中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物象所代表的意义,即创作的主题和教育的内容问题;第三层是解释图像的历史意义,识别作品中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信息,即创作的背景问题。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思想对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欣赏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艺术作品,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途径。在《图像学研究》中,潘诺夫斯基指出研究图像学的目的:“研究艺术品的主题活动和意义。”尽管潘诺夫斯基对图像学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进行了颠覆与改革,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解决“符号”宏大的叙事方式,以及画家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直到贡布里希提出,一个作品想要表现的艺术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画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艺术意义,因此,作品的解释者必须首先能够确定一个画家的创作初衷。图像学是一门研究图像的学科,专注于图像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这些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释,并作为哲学和社会观念变化的体现。在图像学的视角下,花鸟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现象。因此,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新尝试
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图像分析可分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不仅描述了图像本体,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环境、时代发展、艺术家和观众等问题。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艺术形式,工笔花鸟画以其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的演变,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也面临着创新的需求。从图像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进行一些新尝试,以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我们可以使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融合现代元素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艺术创作的母题问题。任何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它首先“表现时代之精神,而非表现时代之物质”[1]84。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画画家创造出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其中凝聚着古老民族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中华传统的审美习性。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画画家遵循各自的情感趣味、理性精神和自律意志,不断改变以笔墨为基本表现的审美机制,表现出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和难以磨灭的辉煌光焰。中国绘画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变通”。如不知变通,画家只能成为古代画家作品的复制者或拼凑者,搞那些“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式吠影吠声的“奴画”[2]228。故清唐岱在《绘事发微》中主张:“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诀曰:落笔要旧, 景界要新,何患不脱古人窠臼也!”这说明画家只有“胸有丘壑”“胸有成竹”“胸有造化万物”,才能运用古人之笔墨格法,创自己之绘画境界。中国画画家重视驾驭或变革前人成法,不亦步亦趋。正如清王昱在他的《东庄画论》中所说:“以性灵运成法,到得熟外熟时,不觉画境顿生,自我作古,不拘家数,而自成家数矣。”当然,仅仅是师法前人、师法自然,参以己意,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古而化”“借古开今”“独立门户”。由此,当代艺术家所考虑的问题已然是艺术如何当代化的问题。在传统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画家主要描绘自然中的花鸟,或表达心中情感,或迎合统治者的喜好。每个时代,艺术先行者追随时代的步伐,“借古以开今”,正如现代张大千的“晚年泼彩”和齐白石的“衰年变法”。《石涛画语录》云:“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3]“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3]
不同现代元素的融入,促使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元。艺术的规律在于“每变益奇”[2]232。“中国艺术是哲学的、文学的、伦理的”[4],这是它的基本特性。当代工笔花鸟画有了新的创作方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主流。在“科学愈发达,艺术之需求愈殷”[1]83思想影响下,一些艺术家将现代科技等元素融入工笔花鸟画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元素的融入,体现在多方面,例如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
传统工笔花鸟画往往采用较为固定的构图形式,如S形、三角形、Z形等。在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更为自由、多样的构图形式,如运用空间透视、多角度构图等手法,打破传统构图的束缚,使画面更具动感和层次感。如孙超的作品《未见蒙太奇》(图1),蒙太奇本是影视艺术技法,即通过特定的组合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效果。孙超借鉴蒙太奇技法在作品中展示出不一样的空间分割,蔷薇花的白与墙面的粉红、紫分出了层次,墙面与画面底部的云形成折面,为画面增加了空间感,而作为主体的鹿放在画的右下部,流露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息。
在色彩运用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传统中国画通常以墨色为主,色彩较为单一,而花鸟画更多地遵循了“随类赋彩”的原则。通过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运用手法,我们可以运用更丰富的色彩搭配,如对比色和冷暖色调的结合,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运用现代的色彩理论,对画面色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当代工笔花鸟画打破了传统的“随类赋彩”原则,转向“随情随意赋色”,更加注重色彩的意象性和环境色;在表现事物固有色的基础上,引入了各种新的色彩材料,如丙烯、水彩颜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拓宽了色彩语言表现空间,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色彩范畴;此外,更加注重色彩的语言表达,运用光影、中间色、莫兰迪色系等创造出朦胧、神秘、雅致的高级灰色调。
借鉴西方绘画对环境色和冷暖色的运用,通过对色调的统一,可以使画面色彩更加协调,还可以对背景色进行处理,以营造静谧、幽深的氛围。莫晓松教授对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飞鸟集系列之一·和谐共生》(图2)所作的评语说:画家“立足于传统的精神本质而又对传统做出了现代阐释,创造性地转换工笔画的新形态,能够体现出时代性和美学品格。画面造型自成一格,并非图像的机械再现,而是一种归纳与再创造”,“在以色彩为主的画面中,强调不同质感的变化、线的变奏。线与物象形状的结合,延续了写意性笔法及点线面的组合形式。以色点、色线构成的笔触之美跃然纸上,达到了线、色、墨浑然一体、薄中见厚的效果,构成一种新的图式,别是一家”。
《飞鸟集系列之一·和谐共生》还将丙烯、水彩颜料等材料与传统的中国画色彩相结合,发展出了混合色、中间色的渲染,以及石色、水色对比色的叠加混用。这些新的色彩运用方式,使得画面色彩表现具有厚重感和清透感的特点,相比传统中国画色彩更加丰富。总的来说,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语言的探索上,更加注重主观处理和色彩表达,以丰富画面效果和情感表达。
(二)创新技法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的第二层次就是创作的主题和教育的内容问题。一些艺术家尝试使用电脑软件、喷绘等来创作工笔花鸟画。这些新的技法不仅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也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传统工笔花鸟画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技法,如“勾勒填色”“没骨法”等。然而,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绘画(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的技法,我们可以运用点、线、面的结合,运用不同的笔触和肌理效果等,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技法与肌理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拼贴与岩彩颜色、塑形膏的应用,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肌理感和层次,将抽象形式语言转化为物质材料的具体表现。新材料的使用弥补了单纯依赖国画笔墨的不足,并通过拼贴、堆积、撞粉、撞色、揉纸、喷洒、用矾、沥粉、拓印等绘画技巧,形成新的抽象画面肌理。我们还可以使用有各种纹理的实物蘸墨或颜色在宣纸上拓印或点簇,或制作拓包以拓印实物肌理。对于背景和物象的处理,我们可以采用拓印、立粉、反复擦洗、色彩叠加等表现手法,根据画面肌理属性寻找合适的材料,利用松节油、酒精、矾水、豆浆、牛奶、洗洁精、洗衣液、增白剂等,在画面未干时滴洒、喷涂等,创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这些材料与技法的运用,丰富了新材料的语言和画家的表现手法,使绘画的形式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皮理文融合传统艺术理念与当代技术观念,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图3)。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颜色等材料应用的熟悉及创新。正如柯普·施密特所说:“图像学工作的目的,是要描述或者重建那些因为时代变迁而逐渐被人所遗忘的图像意义,好让艺术史的门外汉和非该类型艺术的专家学者理解这些艺术品的实质内容。”
(三)探索主题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第三层次是解释图像的历史意义,即创作的背景问题。当代艺术家开始尝试探索新的领域,关注社会问题、人性问题等,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融入工笔花鸟画,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社会意义。传统工笔花鸟画往往以自然物象为题材,如花卉、禽类、动物等。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尝试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观念融入作品,如反映社会问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的表现手法,以丰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中国画注重构境立意,画作的境界是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如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意造境生”,当代画家应将个人的独特视角、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融入创作。对女性画家来说,作品要尽可能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灵动情感,以及文人所追求的淡雅而温润的情趣,运用传统工笔花鸟画手法,描绘当代女性生活场景,使画面呈现朦胧且优雅的氛围。而对男性艺术家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另一种表达方式。当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与当代、自由与灵性之间寻求平衡,在不同格调下营造出不同的意境空间。绘画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唯美精致的状态,而且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感悟,揭示物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在真实与超现实之间实现和谐统一。正如唐代苻载在《观张员外画松石序》中所言:“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
从“图真”阶段进入“画意”阶段,以“境外意”和“意外妙”为画家思维的基点,画面逐渐从“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过渡,是对当代画家个性化造境的最好表述。画面以一种最平易的方式引导观众去感受生活的真实,引发观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画面中的“物”是当下生活状态、思想、情感的具象化媒介,是观念的呈现形式。我们在这里超越了对外部世界物象的镜像呈现,更加注重对内心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认知和理解并非停留在对自然世界的表面模仿上,而强调在艺术家的内心深处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
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赋予作品以生命力,精致的作品背后呈现的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审视。他们笔下的花草树木仿佛在诉说着艺术家的内心逸气,折射出含蓄、自然、淡泊的情怀。这些精神内涵的传达将工笔花鸟画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让观者感受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至空之境。从专注于对直观的物象“塑造”,到描绘空间的情境,再到完全摒弃对“塑造感”和“空间感”的表达,青年女性艺术家李娇以一种更单纯的语言风格示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灵动”和“清淡”的特质。
三、图像学视角下工笔花鸟画创作新尝试的意义
从图像学的视角来看,画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理念,重新解读并变革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语言,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使得工笔花鸟画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焕发出生命力,成功摆脱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程式的束缚,展现出当代工笔画形式语言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在当代美术中,绘画已经进入一个以画家内心意识为主导的时代,对画面形式美的追求已成为一种趋势。掌握并理解画面形式语言和构图创作技巧,对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作品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表现。深入探究新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的特征,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并运用新材料、新技法、色彩、构图等语言要素,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艺术必须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精神和倾向的表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在变革形式语言的同时,也要借鉴、吸收传统绘画语言,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形式语言,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理念隔阂,从生活实践出发,丰富画面形式语言,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反映当代人审美观念的优秀艺术作品。绘画形式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要在理解形式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投入感情,对自然现实有敏锐的观察捕捉能力,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绘画技法,以及强烈的作画欲望。美术作品以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叙述着历史故事、时代精神、审美情感。美术作品的艺术内容需要通过合适的形式语言,并且使用恰当的艺术手段才能表现出来。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在掌握艺术形式语言的基础上,根据美术修养和个人生活经验创作出的独特的图案样式和色彩程式。研究、分析、掌握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的特征,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在保留传统绘画美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技艺,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力。这种创作方式延续了传统花鸟画典雅的内在审美品质,并注入当代人的精神属性,传达了当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同时,它以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运用当代的视觉形式和媒介材料,超越了“工笔画”的概念。这使得工笔花鸟画家能够回归绘画的根本属性,探索艺术形式语言的发展,为工笔花鸟画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无限变革的可能性。因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来说,深入了解当代艺术形式语言和审美特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是传承工笔花鸟画艺术的关键。
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性。在技法和构图上,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巧妙地融入了日本和西方现代艺术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绘画元素的混合上,还体现在对色彩和主题的选择上。他们勇于尝试将水墨、色彩、线条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这种创新尝试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更加全面地对比和借鉴中西美学,以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并丰富创作手法。
此外,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更追求一种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画面上,更深入画家的内心深处。他们以花鸟作为媒介,传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理解,以此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与敬畏。同时,画家也重视对个性的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既尊重传统,又发挥个性,进行创新。尊重传统与发挥个性的并存,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具有更深层次的美学意义。在图像学的视角下,工笔花鸟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符号和社会现象。因此,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结语
从图像学的视角来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新尝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新尝试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更加多元化,也使得工笔花鸟画的主题更加丰富,使其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这些新尝试推动了工笔花鸟画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