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绘画材料;中国画;色彩语言;水墨画;岩彩画;金箔画
引言
艺术被人类视为精神活动的产物,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材料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艺术史可以被广义地视作艺术材料史,材料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动了艺术形式的演变,也塑造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命名便源自古代中国对自身的认知[1]。汉代人认为中国位居天地之中,因此得名“中国”,进而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绘制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毛笔、宣纸及墨等[2]。这些工具、材料为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体系和艺术风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必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传统精神。但是,时代在进步,艺术亦须创新。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法,以期在色彩语言上实现突破与重构。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材料替换或技法革新,而是对传统绘画材料语言的深度挖掘与再创造。因此,研究深入分析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结合点,探索新材料在画面上的表现力与可能性,以期推动中国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一、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概述
(一)传统绘画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传统绘画材料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共同承载着绘画作品的物质性存在。从绘画的物理构成来看,传统绘画材料可以分为绘画依托物和被绘画依托物承载着的物质材料两部分。绘画依托物是指作为画面依托的基底材料,具有支撑和固定画面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宣纸和绢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绘画依托物,这些绘画依托物为绘画作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绘画的风格和技法[3]。被绘画依托物承载着的物质材料主要指各种颜料和调和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颜料的种类极为丰富,既有天然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青等,又有植物性颜料如花青、藤黄等。这些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稳定性强等特点,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同时,调和剂的使用也十分重要,它们能够将颜料调和成适合绘画的状态,使画面呈现出理想的色彩和质感。传统绘画材料的使用与绘画技法、绘画样式紧密相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画家依托这些绘画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样式。例如在工笔画中,画家利用绘画材料绢的细腻光滑特性,采用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形象;而在水墨画中,画家则利用绘画材料宣纸的吸墨特性,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营造丰富的画面效果。
(二)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变革与创新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古至今的深刻转型,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在这一变革的洪流中,中国画色彩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许多青年画家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纷纷远赴海外留学,将西方的绘画技法和先进理念带回祖国[4]。在当代中国画的色彩观演变中,画家逐渐挣脱了传统色彩表现的束缚,开始大胆尝试将中式色彩观与西方科学色彩观相互融合。他们致力于探索个性化的色彩体系,使得绘画题材越发丰富多样,色彩运用也更为自由灵动,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程式化上色规则,也不再受自然光照下色彩面貌的局限,而是根据创作需求,随心所欲地运用色彩,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这种变革与创新,既体现在绘画作品本身,也深刻影响了画家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追求。不仅如此,画家还超越了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模仿,开始追求画面形式的美感与色彩的和谐构成[5]。画家灵活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使中国画在色彩表现上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同时,画家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色彩表现方式,如西方现代绘画、民间艺术等,为自身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
二、传统绘画材料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实例分析
(一)水墨画:水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之精髓,其巧妙地将水与墨、水与色融于一体。在中国画创作中,水的运用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潘天寿在《论画残稿》中提道:“墨非水不醒,笔非水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可偏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水在调节墨色、塑造画面氛围中的关键作用。以王仁华的中国画作品《胭脂》为例,画中女子身着黑色长袍,一手持煤油灯,一手握胭脂盒。王仁华运用墨色撞水的独特技法,形成了大片的黑色块面。这一技法在丰富画面色彩语言的同时,还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性,使得整幅作品更加鲜明生动。这种墨色撞水的运用,正是画家对水与墨、水与色关系深刻理解的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的作用远不止于调节墨色,其更是营造画面意境的关键元素。画家通过不同的用水方法,能够营造各具特色的画面氛围,使画面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元气淋漓障犹湿。”这种湿润、酣畅的感觉,正是水墨画所追求的艺术境界[6]。在水墨画中,水作为重要的媒介,从性质上分类,主要有清水、浊水及墨水三种。清水,以其清澈透明的特质,能够鲜明地突出墨色的本真和颜色的明亮。浊水的水质相对混浊,在生宣纸上进行创作时,其边缘易产生独特的洇出痕迹。这种痕迹若被画家巧妙利用,便能够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岩彩画:矿物材料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
岩彩画是中国画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以其对矿物材料的精妙运用,为中国画色彩语言带来了新的活力[7]。这一艺术形式深深植根于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土壤,并在材质与技法的探索上大胆创新,从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质。岩彩画的核心材料源自矿物色或新型的岩石、水干色等,这些天然材料蕴含着独特的晶体颗粒,其粗细与生成的色素各异,为画面带来了极其浓烈的色彩效果。当这些矿物色素被精心运用于画面之上,会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如同钻石般的折射效果,赋予整个画面优雅而绚丽的色彩魅力。这种独特的材质美感,使得岩彩画在众多中国水墨画中独树一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与触觉体验。矿物色的粗细影响着画面肌理的厚度和凹凸程度,使画面呈现出更加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这种斑驳的肌理感,与东方人深厚的审美习惯相契合,形成了一种东方美学。同时,矿物色的丰富运用也使得中国画在色彩上更加饱满、多元,满足了人们对美的无尽追求。岩彩画在继承传统重彩语言的精髓之余,还巧妙地借鉴了西方色彩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岩彩画自身材质之美,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张大千的《巫峡清秋》(图1)为例,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设色之经营极为用心,充分利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巧妙地将青绿、白粉、金碧等色彩相互映衬,打造出一幅色彩艳丽、气派堂皇且极富装饰性的艺术佳作。
(三)金箔画:金箔材料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
金箔画是近百年才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从古代佛像、壁画等中国画形式衍生出来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在当代中国画绘画领域,金箔的运用逐渐增多,为画家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灵感与手段。金箔作为一种效果极佳的绘画材料,其闪耀的金属光泽与独特的色彩属性,使其在绘画中展现出极高的表现力和装饰性。与传统的绘画材料相比,金箔能够与各类颜料和谐搭配,并能在画面中让人产生一种视觉冲击。以画家郭继英的作品为例,其常常巧妙地运用金箔材料,通过贴金箔、洒金、描金等技法,将金色巧妙地融入画面的色彩之中,为作品赋予一种璀璨夺目的装饰效果[8]。在人物画作品《存在——10(瞬)》(图2)中,郭继英倾向于在画面的余白部分贴上金箔,并刻意留下方形的标记。这些方块虽无具体含义,却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画面中,有效地实现了画面的平面化,使整体构图更为简洁明快。在风景画创作中,郭继英常以大自然为创作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郭继英还利用金箔的闪耀光泽,将阳光、水面、山峦等自然元素表现得更加生动逼真。此外,郭继英对金箔的运用非常谨慎而精准。其深知金箔的珍贵与特殊性,因此在运用时总是恰到好处,使每一块金箔都能完美融入画面之中,既不显突兀,也不显单调。这种对金箔的精准运用,展现了郭继英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他对中国画色彩语言重构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三、重构后的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价值与影响
重构后的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不仅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更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文化审美观念的变迁,引领着艺术潮流的发展。
首先,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相较于传统中国画中墨色浓淡干湿的单一运用,现代画家巧妙融入多元色彩元素,使画面色彩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烈,更具艺术感染力。其次,重构后的中国画色彩语言深化了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理解,并推动了其创新。画家既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大胆尝试新材料和新技法,将传统笔墨技法与现代色彩理念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再次,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也深刻反映了当代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重构后的中国画色彩语言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作品充满时代感,同时兼具国际视野,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更为中国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重构后的中国画色彩语言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激励画家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尝试新的材料、技法和理念。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持续进步,也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重构后的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在丰富表现形式、深化技法理解与创新、反映当代文化审美观念及推动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与影响。其为中国画艺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璀璨夺目的瑰宝。
结论
中国画的色彩发展经历了由简至繁、由鲜艳到淡雅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绘画材料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研究通过对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进行探讨,发现这种重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首先,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其次,重构后的中国画色彩语言深化了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理解,并推动了其创新;再次,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也深刻反映了当代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最后,重构后的中国画色彩语言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但是,研究仅对当代中国画中的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叙述,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范围,选取更多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以更深入地揭示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