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中书法艺术特征与审美内涵研究

2024-09-25 00:00董铖钰李也
书画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匾额文化;书法;审美内涵

引言

匾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深深烙印着历代先人的智慧与创意,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鲜明标志,更因其深厚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匾额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反映了古代物质情况、精神层面、艺术发生及审美内涵。本文从书法、艺术特征及审美内涵进行研究,体会其深刻内涵。

一、匾额书法的内容

古代匾额简称“额”“牌”“匾”,书法包括正文和款识,正文为匾文,字数多为四五个或一两个,词语精练,辞藻华美,寓意深远。书法题字主题广泛,不同类型匾额选词内容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

就文人题字匾来说,其文辞多轻松雅致,意味隽永。匾额文字大都出于文人泼墨而作,既可直接描绘建筑,彰显环境特色,亦可间接表达心声,抒发独特之情怀。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殿中上方的狂草匾额“瑰伟绝特”(图1),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匾”。匾额内容是取自唐代诗人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之句。其笔法瘦劲有力,飞动自然,书法率意颠逸,与滕王阁的大气磅礴相呼应,给人更直接震撼的视觉体验。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匾额更是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太和殿上方的“建极绥猷”匾(图2),字体庄重沉稳,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皇家气派的庄重与威严。而养心殿内的“中正仁和”匾,则以其秀美的楷书字体,彰显出皇帝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期许。

这些匾额中的内容以最简练的方式反映了人们当时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揭示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其中作为体现匾额内容的书法,传递了文字所难以传递出的审美内涵。匾额中的内容与书法作为匾额文化的重要元素,二者相互发生,使匾额的审美更具特色。

二、匾额书法的艺术特征

匾额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艺术特征独特而鲜明。匾额因须悬挂于高处,其书法要求大字书写,因此,书家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精湛的书法技巧,表现出文字的神韵和气势。这种技法的运用,既体现了文脉气度的艺术生发,也彰显了匾额文化的独特审美魅力。

(一)书体的灵动

匾额的书法艺术文雅精致且洒脱苍劲,故伴随匾额相应而生的匾额书法备受人们瞩目。书法字体主要包括五种:篆、隶、楷、行、草,正文和款识相互搭配,实现画面与寓意的融合,表达墨客内心感受。各类书法字体均可在匾额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同书法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

篆书在匾额中运用往往能够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永锡难老”的匾额(图3)就采用了篆书,字体古朴典雅,既有庄严气质,又不失文化的厚重感,与晋祠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得益彰,源远流长,是对晋泉永流不息的赞颂。但篆书字体较为难认,缺乏匾额所具有的实用性功能,因此篆书字体的匾额相对较少。

隶书的特点在于其笔画曲折多变,结构舒展自然,既有力度又不失柔和,使得整个字体显得既庄重又飘逸。在匾额中,隶书的运用往往需要与匾额的主题和氛围相协调。例如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匾额(图4)就采用了隶书,字体宽博厚重,既有古朴典雅之感,又不失端庄大气,与岳麓书院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氛围相得益彰。

楷书在匾额中运用最多,这是由于楷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笔画规整、整体端正、结体疏朗,因此经常被题匾人使用。现其书法结构刚正,就要求用笔有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如“天一阁”匾(图5)三个字楷法工整,木质匾加上黑字,笔法得势,遒劲中见豁达,结构紧密且匀称,此乃绝佳之作,又是一种不一样的书法艺术,带给了游客更深层次的文化享受。

行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笔画连贯、结构自由、节奏明快,既具有楷书的端庄稳重,又不失草书的潇洒自如。因此,行书匾额往往能够展现出一种既规整又不失灵动的艺术效果。如“黄鹤楼”的匾额(图6),采用了行书字体,笔画流畅,结构自然,既有端庄之感,又不失生动之趣。整个匾额给人以高远、超脱的艺术享受,仿佛黄鹤翩翩起舞,楼台高耸入云。行书匾额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动态感和节奏感,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为建筑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采。

在匾额书法中,草书虽然使用得较少,但每当出现,都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结构奇特、动态感强,给人一种奔放不羁、豪迈不羁的艺术享受。就拿上文所提到的滕王阁著名狂草“瑰伟绝特”匾来说,字体豪放,气势磅礴,笔画如龙蛇飞舞,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展现着滕王阁的宏伟壮观。

总之,不论任何书体,在匾额中的使用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建筑内涵并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不仅为匾额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也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风的从容

匾额上的书法都需要有的共通点就是酣畅浑厚、雄健洒脱、笔酣墨饱。匾额书法文化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有现代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书法艺术的笔墨章法、结构布局,都积攒着深奥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形式美感及意境,它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1]。

匾额书法常用楷书和行书两种书体,其中楷体的特征表现为规矩有法度、结体整齐并且用笔严谨,在章法上行气贯通、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得当;行书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含书体正楷更多,只是有点行体书写的一种实用性书法。匾额选择楷书或行书,所表现的笔画既规整方正又含蓄扭转的篆体和隶体书法比比皆是,而笔势奔放、飞鸟惊蛇且笔墨横姿的狂草更是吉光片羽[2]。

匾额大字书风具体所指当为笔画沉稳健壮、规矩匀称、气势宏大且结构整密,它首先要满足于全社会的审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卓绝群伦,同时展示出不同凡响的美感形式。整体来看牌匾字宜肥,方能与周边环境相统一,一眼看过去高大耸立,气势恢宏,带给游客一定的氛围感,其次笔画偏密则画面聚集,精神抖擞,具体到笔画尽量少边带运笔,给人以恢宏气势。

匾额寓意丰富,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产物,也是建筑及其环境艺术性的体现,同时展现了我国建筑对文学和史学价值的重视。

三、匾额书法的审美内涵

作为大字系统的匾额书法,康有为曾发出榜书“作之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之叹,并指出“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3],可见书写之不易。匾额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内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匾额书法的审美

匾额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其动力源自实用性。为了满足高大建筑与书法艺术的和谐统一,以及环境美学的需求,匾额书法往往尺寸较大。

在匾额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和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既体现在字形的端庄稳重上,也体现在笔画的圆润流畅上。它要求书者在书写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平和与稳定,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匾额书法还注重“气韵生动”的表现。书者运用笔法和墨色,表现字形生动,让观者感受艺术感染力。

匾额的特殊性,因而要求其书写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故其上的书法便更加引人注目。匾额首先要满足的是全社会的审美要求,要满足“稳实而利民用”[4]的实用性目的,在此基础上融入个性化、独特的艺术风格。匾额不仅体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古建筑、庙宇、商铺等地方看到精美的匾额书法,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匾额整体的审美

所谓的“匾额整体”,是指由匾额的文字、书法艺术,以及匾额的形制设计,再加上悬挂匾额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环境等审美元素共同组成的整体。这一整体必须达到和谐统一,从而给人以美的视觉和心灵享受。

匾额作为建筑的眼睛,是集字、印、雕、色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其当时的制作工艺,展现了当时的书法特色,更体现了当时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每一块匾额上面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再现,在历史中重大的节日或事件,多以匾额的形式来记录和宣扬,建筑物的建成、功臣成就的表彰、店面的开业总会加以盛大的悬挂匾额仪式。什么时候题的匾、所因何事、何人所提、为谁而题,几乎都会有历史记载,这些零散的有依据的历史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内容详细、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

总的来说,匾额书法不仅是装饰艺术,为环境增添美感,同时它也以丰富的形式和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深刻的信息。有意无意间,它反映了书写者和使用者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取向,从而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具有文化色彩的艺术空间。

结语

匾额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人们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匾额书法的内容、艺术特征及审美内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匾额书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