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轼书法;当代书法;创作影响
引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身为书法创作历史上的“宋四家”之首,对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其书法为当代书法创作及发展带来全新启示。
一、苏轼书法的特点
苏轼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及特色,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苏轼书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笔画比较丰腴,运笔如行云流水,笔墨运用较为流畅。在用墨落笔时,如苍松劲枝般,有力量感,给人一种刚强正直、敦厚诚实的感受与体验。苏轼在继承古人笔法基础上,突出个人特色,创造出了既纯正又不呆板的书风。
从苏轼的《与董长官帖》等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书法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字体大多展现出丰腴形态,且每一个字都仿佛在纸上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苏轼的书法很少出现枯笔现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流畅而自然的气息,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苏轼书法具有“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的特点。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使苏轼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深受后人喜爱。
其二,苏轼书法结字扁平,错落有致。其独特魅力和生动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自身独特的执笔方式。苏轼曾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揭示了苏轼书法创作的核心理念:执笔不应受固定法则的束缚,而应追求自然、宽松的状态。其中,“虚”指创作者在运笔时,手掌应留一定的空间,仿佛在手掌中握了一枚鸡蛋一样,以此防止在练字时出现紧握拳头的现象;而“宽”指创作者在运笔时,手腕运用应顺畅,不能被阻碍。
其三,苏轼书法还具有轻重有致的特点。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字与字之间总是容易出现运笔一轻一重的现象,比较容易呈现出字体一大一小的韵律感,能够将苏轼不拘小节这一性格特点进行良好的展现。
其四,苏轼书法还具有左突右撞的特点。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出其在运笔时的字势,以横向为布局形式,左势与右势之间不断变化,不仅多变,还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例如在《黄州寒食诗帖》(图1)中,“哭”“途”“穷”这三个字占据的空间较大,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据的空间还要大。而这样大小悬殊的书写特点,能够有效吸引观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苏轼的书法创作思想
对于临帖这一书法学习方法,苏轼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将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图2)与王羲之《十七帖》中原作(图3、图4)进行比较,我们能够看出苏轼的临作并不是根据原有样子临写下来的,特别是其笔画形态有自己的行书特征。其行笔流畅,字形大小布置,线条厚重而又飞动。
苏轼在评价自己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时写道:“此右军书,东坡临之,点画未必皆似,然颇有逸少风气。”[1]这句话不仅反映了苏轼对书法的深刻理解,还透露了他在临帖时的书写态度。其在临摹时并不追求与原作完全相似,更注重捕捉王羲之书法中的神韵和气质,具有优游不迫、从容闲适的境界,而这一点恰好与王羲之的原帖精神比较契合。除此之外,由于苏轼是根据原帖进行临摹的,所以字形也基本依照原帖,居于似与不似之间。
苏轼在向古人学习时,并不是处处模仿,而是不拘束于点画形态的精准或者书写规则,追求对书法文化内容或内涵的把握,并对古人书写时的精神、风采及风度进行体会。
对于创作,苏轼还认为,他的书法作品虽然不算特别好,可是能够发挥他的性情,表现出个人的意趣,不重复古人的写法。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对书法意蕴的表达比较注重,而并非一味追求古人的书写方式。他在古人书写方式形式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自己新意的书法作品,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面貌及书法风格。
与此同时,苏轼还曾在《论书》中提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2]其意思是说:进行书法创作,初始时不要刻意去追求更好,而是需要放松心态,自然而然地书写,方可达到佳境。
如果当代书法家仅仅是为了去参展而创作,那么其通常无法创作出书法佳作。而当他自然而然且漫无目的地去书写,则具有极大的可能产生书法佳作。例如崔寒柏荣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其获奖的书法作品源于他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书写实践。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崔寒柏个人的书法造诣,更巧妙地融入了苏轼书法特点,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书写风格。
三、苏轼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一)思想传承
由苏轼“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主张能够看出,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并不是通过刻意雕琢而完成的。
我国汉代文学家扬雄在《法言》中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其所说的是语言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可以通过书法来窥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书法家在练习书法之前,要完成从心理到物质的准备。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能够有效地将他的创作思路或书法思想进行展示。
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有这样一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3]这句话传达的意思是:苏轼的书法创作源自随心所欲的想象力,本身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章法可循;每一点、每一画都是随性书写,不过分推敲和琢磨。这句话展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作书过程中,书写者不能只是对点画的书写方法进行过多的探索与研究,应重视书法创作的意义。在“我书意造本无法”这句话中,“法”代表书法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而“意造”指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自由与随性,不受传统法度的束缚。
(二)书法中文化涵养的体现
黄庭坚为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及书法家,其《跋东坡书帖后》一文有云:古来文人墨客名扬四海,多不擅长书法,正因如此,苏轼翰墨作品备受世人推崇。如今市场上的书法作品若出自苏轼之手,定能卖出高价。想象一下,百年之后子瞻书法余韵仍存,恐怕要用万金才能购得珍藏。从黄庭坚的这段评论可以了解苏轼的文学造诣和道德品质对其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体现在苏轼的文学创作中,更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不断创新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看出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特点。而书法同样会受到现如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比如对书法艺术的态度过于重视或者过于轻视,以及对书法的表现形式过分关注等。
其一,书法创作程式化。如有许多书法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及书写内容,以致创作程式化。
其二,书法作品没有生机。有些创作者的书法作品过于呆板,没有活力及生机,看不出任何创新及优化。
其三,书法作品缺少中心思想,没有文化内涵,使人无法对其提起更多的兴趣。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书法创作者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及丰富的知识积累,以致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缺少文化内涵。
如果我国现代书法家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素养,不仅书法的发展会受到影响,而且其精神层面的价值也将被削弱。创作者在对书法进行创作时,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素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结语
对苏轼书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苏轼书法的认识与了解,了解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从而推进我国书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