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经常会觉得读不懂或理解不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提问和示范,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作品。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一谈。
一、提问题,帮助学生定向思考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 “史” “情”融合在一起的。若是直接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他们将难以找到词中景、史、情之间的联系,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怎样引导他们突破这一难点呢?我们可以将这一复杂的问题拆分为几个子问题,如: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赤壁的美丽景色,你能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吗?
2.面对这样的景象,词人有哪些感触呢?
(前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景”的特点。)
3.提到“豪杰”这个词,苏轼的脑海中为什么只浮现了周瑜的身影?
4.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这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史”进行探讨。)
5.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第五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情”进行总结。)
6.阅读了这首词,你觉得景、史、情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第六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解决主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定向思考,使他们快速找到学习的方向。
二、作示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
我们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在自主阅读作品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词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杜甫的《登高》时,我们可以以杜甫的另外一首诗歌《旅夜书怀》作示范,让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具体可以逐一分析《旅夜书怀》中的诗句,分析其中隐藏的情感。如:前两联写了岸上的细草、江上的孤舟、远处的原野、天边的星宿,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之情;后两联写自己辞去官职,老来多病,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迷茫和痛苦的心情……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逐句解析《登高》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情感。通过示范,他们可以更顺利地解读作品,了解诗人登高的原因及所见所感,了解诗人当时流落他乡、年老病多的悲惨处境。
以上是笔者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两种方法。希望各位语文教师都能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古诗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