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2024-09-25 00:00:00顾莉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4年6期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定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课前环节 ——安排预习任务

预习是探索新知的开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会更有方向。教师需要立足文本,设计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 Let’s talkteens 中的“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猜测文章可能探讨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引导性问题,如:“How does the phenomenon of strangers under thesame roof arise?(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How does this phenomenon affe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y members?(这种现象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文本的内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本,寻找答案,并做好笔记。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而且能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预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二、课中环节 ——安排合作任务

教师在课中安排合作任务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布置合作任务,让学生互动交流,在团队讨论中自由表达观点,展现自我,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深入理解知识。

如在开展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 Let’stalk teens中的“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这一文章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说一说文章中描述的青少年为何会感到与父母如同陌生人一般。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作为小组讨论的焦点,让他们在团队中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互相倾听和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彼此之间的观点差异,有的学生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导致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导致的,进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三、课后环节 ——安排总结任务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后,教师需关注学生总结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布置针对性的总结任务,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深度反思,巩固知识,并发现自身不足。

在完成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 Let’stalk teens中的“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的阅读教学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以下课后总结任务:Pleasesummariz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 ”among teenagers, theimpact of this phenomenon on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suggest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understanding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families.之后,让学生摘录文本中与之相关的句子,整合信息,并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结合自身的经验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通过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在总结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后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他们与家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教师应以文本主题为核心,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巧妙设计多样化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增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