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举措

2024-09-25 00:00:00单丽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4年6期

写作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脑力劳动。在此过程中需要表达观点和见解,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独特感受,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健康成长。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收集身边的素材

“贵在真实”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取决于他们是否善于观察生活、是否积累了足够多的生活素材。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灵感,从而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文章。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以培养其观察力和思考力,帮助他们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例如,我们可以以“校园”为话题,让学生写一写与“校园”有关的内容。有的学生张口就提及“西南联大”,遥想革命先驱在躲避战乱时的故事。这类历史故事虽然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但它们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从遥远的历史中挖掘细节往往比写身边的事更有难度。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提问: “大家有没有身边的事可以写呢?”

有的学生提道: “我发现校园内种满了丁香花和串串红,这些花儿的颜色正好与鱼池里鲜艳的红鲤、黄鲤相配。清晨,阳光照过来,就像是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非常美丽。”学生提及的虽然是校园内再平常不过的景色,但非常真实可信。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素材是值得仔细挖掘、好好利用的。之后,再让他们将其写下来。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收集身边的素材,培养写作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和情感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于功利,注重讲解所谓的“应试技巧” “写作模板”等。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文章不再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载体,而是沦为“取悦”考官的工具。因此,我们有必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例如,在讲解了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话剧单元的课文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剧本。写剧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此,我们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

上早自习的时间到了,大家纷纷来到教室里……我们将情境设置在“教室里”,可以帮助学生缩减思考的范围,而且可以暗示他们“只要是在教室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写”。有的学生提出问题: “教室里的同学那么多,我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以《雷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在《雷雨》的开头,刚出场的人物多吗?人物关系复杂吗?

大部分学生立马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之后,有的学生创作了这样的剧本:

自习课,我在睡觉。

学习委员:自习课也是课,不要睡觉。

我(睡眼惺忪):自习课是自己支配的,睡好了觉才有精神学习。

学习委员:照你这么说,大家都白天睡觉,晚上再学习好了。

我:不是不行,只要你分配好时间。

生活委员:确实应该分配好时间。现在是学习的时间,你还是利用课余时间睡觉吧。

这段文字非常真实,人物所说的话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对话显得十分自然。我们创设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不需多加引导,他们自然会沉浸其中,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各种观点。

三、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不同的修辞手法往往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比喻”能“化繁为简”,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去呈现事物的特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且要带领他们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并不会影响文章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此时,我们不必急于讲解,只需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来比对即可。

比如,以“家乡”为主题,有两名学生分别写道:

例1.我的家乡位于东北,简称“辽”,总面积14.86万平方千米……

例2.我的家乡是沉睡在东北的巨人,他是“共和国长子”,曾经为国家工业文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人嘲笑他跟不上时代,他只会憨憨地一笑继续作奉献。

两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辽宁。很明显,前一名学生并未采用修辞手法,写出来的文字略显枯燥。后一名学生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仅用短短几句话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透过他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他的骄傲与自豪。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记录身边的素材;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表达观点和情感;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鼓励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此,我们便能将学生拉出“只知应试”的思维困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