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古诗词鉴赏题

2024-09-25 00:00:00廖圆圆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4年6期

一些学生在解答高中古诗词鉴赏题时常常觉得摸不着头脑,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到位。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巧用方法阅读古诗词,以提高做题的效率。笔者将此种方法简称为“三‘一’法”,即“看一看”(看题目、作者、注释)、 “抓一抓”(抓景物、人物及其特点)、 “练一练”(做相关的练习题)。下面,笔者就来举例谈一谈。

一、指导学生看一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呢?可以让他们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能体现(直接体现或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一看诗中的关键信息。看到诗歌的标题“登高”,他们会联想到人们在重阳节时有登高的习俗,会联想到祖国的山川,会联想到自己登高望远的一些经历。看到诗歌的作者为杜甫,他们会想起之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如《春夜喜雨》《春望》《望岳》《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会想起杜甫是“诗圣”,是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作“史诗”,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看到诗后的注释为“此诗为杜甫55岁时寓居在夔州时所作,当时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诗人只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们可以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当时的人生处境。

再以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一看词作中的关键信息。看到这首词的标题“鹊桥仙·赠鹭鸶”,他们可以联想到同以“鹊桥仙”为词牌名的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可以猜测这首词是词人为鹭鸶而作的,可能是为了歌颂这种鸟的某种品格。看到这首词的作者为辛弃疾,他们可以联想到之前学过的辛弃疾的词作,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可以回想起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作品意境宏大,气势雄壮。看到词作后面的注释“物我:物与我,即白鹭和它的主人。这两句是说请白鹭勿食我的鱼儿,应和我欣然相处”,他们可以发现词中的“我”似乎在和鹭鸶对话,展现了美好的生活情趣。

二、指导学生抓一抓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一抓作品中的意象、人物形象,并让他们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歌的前两联写的是景,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抓住了“风” “沙” “鸟” “落木” “长江”等意象。 “落木”是什么样的呢?是“无边落木”。 “长江”是什么样的呢?是“不尽长江”。这两个意象展现出广阔深远的意境。 “萧萧”的落叶声与“滚滚”的水势展现了深秋的气象万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结合这些意象,他们可以感受到秋景的萧瑟。诗歌的后两联写的是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抓住能表现诗人形象特点的信息,分析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诗歌中的“悲秋”“常作客” “独登台” “繁霜鬓” “潦倒”等,学生不难发现诗人是一个漂泊在外、年老多病、鬓发斑白、孤独寂寞的失意之人。此外,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抓一抓其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如“哀” “悲秋” “艰难苦恨”“潦倒”等,由此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悲伤。

再以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为例。这首词中的意象比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抓一抓其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溪” “白鹭” “鱼儿” “白沙” “青泥” “虾”“鳅”等。结合词作的内容,学生可以发现“白鹭”是一个斗士的形象,溪中的“鱼儿”是善人的代表,泥中的“虾”与“鳅”是恶人的代表。词作中还出现了“我”,因此我们还需指导学生抓住“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我”看到“白鹭”在溪边吃“鱼儿”,便劝告它不要吃“鱼儿”了,去吃在泥沙中舞动的“虾”与“鳅”吧。词作中的“我”晓之以理,劝白鹭体谅主人的心意,非常幽默风趣,展现出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三、指导学生练一练

最后,我们还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一练,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检验其阅读的成果。

针对杜甫的《登高》,我们可以布置这样几道练习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属于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针对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我们可以布置这样几道练习题:

1.上阕的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

2.试简要分析词作中“我”的形象。

3.这首词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简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巧妙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去阅读古诗词,快速地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提高解题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