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抚州家风家训探析

2024-09-24 00:00:00黄蓉
今古文创 2024年33期

【摘要】抚州家风家训是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成了抚州地区“崇文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抚州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赖以成长的文化沃土。以宋代抚州南丰曾巩家族为例,研究曾巩家族的家风内涵及家训特征,有利于弘扬临川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好家风好社风。

【关键词】宋代;抚州;曾巩家族;家风;家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3-006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3.021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内在精神体现。家训是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传承家族文化、塑造家族成员品格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由来已久,发轫于先秦,兴盛于宋元。楼含松先生说:“家训大行于世,是在宋元时期。”宋代家训是士人阶级治理、昌盛家族的智慧结晶。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因此,研究宋代抚州家风家训(以南丰曾巩家族为例),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一、抚州南丰曾巩家族概述

“曾氏源流之出处,传自夏王姒姓禹。传至五世孙少康,分封世子烈于鄫。鄫君曲烈是其名,累世居鄫遂为氏。历及春秋继霸时,列国强弱相吞噬。至鲁僖公十九年,诸侯会好在城南。是时鄫君不及与,后被外孙莒灭祀。世子名巫逸之鲁,鲁复立以为桑梓。鄫巫因叹国既亡,遂自去邑为曾氏。” ①这首《曾氏世系歌》对曾氏家族渊源作了大致概述,述说曾氏是黄帝后裔,出于山东(今山东省峄县),曲烈世子巫是曾氏一世祖。

后历经数代至春秋末期,曾氏家族中出了一个圣人曾参,世称“曾子”,尊为“宗圣”。曾参与其父曾点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年十六求学于孔子,得孔子真传。相传其参与编撰《论语》,著书《大学》《孝经》等。因此,全国各地曾姓都以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并以此为荣。

曾氏家族从山东迁徙至全国,其中宋代抚州南丰曾氏家族发展繁荣昌盛,人才辈出,成为江右望族。

曾洪立,字子展,南城县人,南丰曾氏的开基之祖。在唐朝为官,官职南丰县令。唐昭宗封赐,加授检校司空、金紫光禄大夫及南门兵马节度使,后因直言被免职。其生三子:延福、延构、延铎。只有第三子延铎定居南丰。因此曾肇在《子固先生行状》言:“今家南丰者,自高祖讳延铎始也。”

曾延铎,字振之,官职唐代检校右散骑常侍,生有五子:仁敷、仁昭、仁暠、仁旺、仁光。

曾仁旺,字伯兴,因后人显贵,被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累赠太师沂国公。生四子三女,其中四子:致尧、从尧、咨尧、佐尧。

曾致尧,字正臣,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累官户部员外郎。他是宋代南丰县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也是南丰曾氏入国史的第一人。其生有七子:易从、易知、易直、易简、易占、易丰、易持。

曾易占,字不疑,登天圣二年(1024)宋祁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赠光禄大夫,因子布贵,加赠太师,封鲁国公。其生六子:晔、巩、牟、宰、布、肇。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其文学成就突出,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牟,字子迪,嘉祐二年(1057)进士,初授衢州安仁县令,后迁临川推官。

曾宰,字子翊,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舒州司户参军、湘潭主簿。

曾布,字子宣,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宰相。

曾肇,字子开,治平四年(1067)进士,起家黄岩县主簿。为官40年,经历英、神、哲、徽四朝,担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

南丰曾氏是耕读世家,从曾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起,77年间,曾氏家族及进士第者17人,解试10人,以神童召试舍人院1人。后因曾布、曾肇陷于北宋朝廷党派争斗,致整个家族重创,直到南渡后,曾氏家族命运才逐渐好转。

据统计,两宋期间,南丰曾氏家族从太平兴国八年至宝祐元年,登进士第者55人,解试41人,荐辟19人,在朝廷为官者过百人。南丰曾巩家族人才辈出,在仕宦、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一方面得益于宋朝社会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另一方面归功于曾氏家族家风传承和家训教育。

二、抚州南丰曾巩家族家风内涵

南丰曾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世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家风闻名于世。曾氏家风的核心理念源自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具体而言,南丰曾氏家风内涵为:

(一)耕读传家

“带经而耕”是曾氏家族千百年保持的良好家风。早在春秋末期,曾子就开始“带经而耕”。“曾子衣弊衣以耕。”(《说苑·立本》)这一传统延续到南丰曾氏家族,特别是在曾易占去世后,家道中落,曾巩带着四个弟弟和九个妹妹回到南丰以种田为生。

为生计所迫,曾巩和兄弟们一边躬耕陇亩,解决温饱,一边苦读经书,准备科考。十年乡间耕读生活是曾氏兄弟科举求仕的最后冲刺,也是曾巩文学道路的沉淀期。曾巩能成为宋朝一代文豪,位列唐宋八大家,与在这段时间积累的广博知识密切相关。在曾巩的教导和带领下,四个弟弟都进士及第,成功走上仕途。

耕读传家是曾氏家族发展繁荣的传家宝,对我们今天塑造良好家风、教育子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修身齐家

“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南丰曾氏以光耀东鲁家声为旨归。曾仁旺从小聪颖,极为孝顺父母,母亲去世时悲痛欲绝,哀毁骨立,对兄弟手足情深,仁让友爱。整个家族近两百人共居共食,能和睦相处,且家业兴旺,成为十里八乡百姓艳羡和学习的榜样,人人尽道“吾人修身齐家须若曾氏”。

曾仁旺年42岁便英年早逝,其妻周氏“母仪妇道为乡里师法”,尽心侍奉公婆,管理家务,含辛茹苦抚育7个子女,使儿子们都学有所成,其中两子高中进士,特别是长子曾致尧累官户部员外郎。

曾氏家族女性大多贤良淑德,对上孝敬公婆,对下抚育子女。曾易占年不过六十就去世,留下十多个幼小的子女,当时曾巩不过12岁,曾肇不过周岁。其妻朱氏(曾巩继母)“以勤俭经理其内”,教子女诵读经典。因长兄曾晔体弱多病,曾巩便早早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曾巩“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且归”。

曾氏家族历来重视修身养性,秉承老祖宗曾参“以孝为本”“修齐治平”的思想。曾参把孝分为三个层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纵观曾氏家族,他们大多践行着老祖宗的理念。

(三)耿介廉洁

南丰曾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世家,廉洁是曾氏家族为官传统。曾致尧为官多年,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在《赠沂国公曾仁旺夫人周氏墓志》中记载:“致尧官梁州假归,置酒东廊为夫人寿。致尧衣朴素,仆马羸劣。或诮之。夫人曰:‘儿官而贫,是吾荣也。若抱货而归,鲜衣怒马,岂吾所以为教哉!’”

曾致尧不仅廉洁而且耿介,敢于直言进谏。据清《南丰县志》记载:“初,致尧尝宴见,太宗从容语及内币充牣,甚自喜。时方忧旱,致尧即奏对曰:‘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帝为之动容。”因此,曾致尧被称为“秋雨名家”。曾致尧的耿介廉洁为曾氏后人树立了榜样。

曾巩为政廉洁。在福州,他加强寺庙管理,减轻百姓负担,并将自己俸禄中一部分的菜园子改为他用,不与菜农争利。在明州,他断然退还高丽国进奉使依照惯例送给明州知州和通判的土特产。

曾氏家族这种以民为贵、廉洁自律的精神,不仅受到时人的尊敬,也为后人所称颂。

(四)忠君爱民

南丰曾氏家族以“修身齐家治国”为己任,忠君爱民。曾致尧以天下为念,敢于言人不敢言之事,上书弹劾苏州知州魏庠行不法之事,致其罢官。连皇帝都深感震惊,言“曾某乃取治魏庠,克畏也”。

曾易占秉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处理地方事务。在临川,他“不威而令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在越州,“其守之合者倚公而治,其不合者有所不可,公辄正之”;在如皋,他坚定地向知州请求“越海以籴”,购买粮食救灾民;在玉山,他铲除恶霸,修葺桥梁、道路、驿站等,兴修孔庙,教化百姓。

后曾易占被诬陷丢官,仍心系苍生,写十余万言,汇成《时议》十卷刊行天下。《时议》所言之事皆是国家大事,阐述的都是古今国家存亡治乱的道理。

曾巩为官深受其父的影响。在越州,他大力开展赈灾活动,助百姓度过饥荒;大兴水利工程,加强鉴湖治理。在齐州,他除盗肃霸,治理水患。在襄州,他重新审理积案,复查纠正量刑定罪的偏差。在洪州,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瘟疫蔓延,修建孺子祠堂教化百姓。曾巩施政有章法,堪称为官之典范。

后曾巩向宋神宗皇帝上书《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再议经费札子》等,“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

南丰曾巩家族家风由曾子的“孝道”“修身”,至曾致尧的“秋雨名家”,再至曾巩的“太守可与民争利乎”,始终以儒家为宗,忠孝为本,修身立世。

三、抚州南丰曾巩家族家训特征

曾巩家族重视家训的制定与遵守,其家训是以儒家道德为范。目前整理和发现曾氏家族的历史文献,“仅各地区各支派的《曾氏家谱》(含家规家训)就达上百部”。

现存南城县《曾坊曾氏支谱》里收录了一篇曾肇写的谱序。谱序写于宋元丰七年,内容除了介绍祖宗及迁徙情况,还提及“盖自吾祖考仕皆不称其才,泽不加于天下,然教行于家者六艺之学,孝友之行,廉耻之操,忠信直谅之守,少而习于目,长而成于心,虽不肖者不敢不勉也”。文章提出曾氏家族子弟在家要学习“六艺”“孝友”“廉耻”和“忠信”。

此外还有一篇《祠训》(即家训),具体内容为: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②

清道光《曾氏族谱》(现藏于南丰县博物馆),家谱中先附清康熙九年颁布用来规范百姓行为的规范准则、道德训诫的“圣谕十六条”,还有在“圣谕十六条”基础上细化形成的十条家规。十条家规包括:崇祭祀;睦宗族;谨婚姻;正闺门;尊师门;端蒙学;勤耕种;勤职业;禁斗恨;止诬讼。

民国辛巳年《续修曾文定公族谱》中有明代万历年间修谱时增加的十七条《族训》,具体内容:联族众;尊祠宇;重谱牒;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勤职业;崇节俭;睦姻邻;供赋役;严守望;止诬讼;御群小;禁邪巫;明正学;谨婚姻;联远族。

从上述的曾氏族谱、支谱及祠训的内容可知,曾巩家族家训具有如下特征:

(一)蕴含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内核

曾氏家族家训主要围绕提升品德修养、尊祖睦族、和谐家庭及教育子弟等方面展开。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此数者,天之所以立命,即人之所以心也”“同并而居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岁时伏腊,斗酒慰劳,和睦邻里,有如家人,父子在焉”“凡族中子弟皆当赴祠读书习礼”“仕宦者不许以赃败官,贻笑乡邦,违者不得入祠助祭,终身耻辱”。

曾巩家族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传扬儒家文化精神,重视祭祀祖先,讲究长幼有序,孝敬父母,尊重师门,和睦乡里,毋作非为。

(二)内容广泛,规定细致,实践性强

曾巩家族家训涉及面广,囊括修身、婚姻、治家、求学、教育、处世、从政、职业等。例如关于婚姻方面的家训:“谨婚姻。古人慎重姻媾,择配择婿必求阅相当者,近时不论门户,攀援殷富,贪其资遣,贻讥乡里者,往往有之。除以前各支有蹈此者,业已查处外,以后如有违者,各支自行举首。已聘者责令取回聘礼改聘,仍量情议罚。已婚者或责令别嫁,或降为侧室,不得出公堂与公会,仍行重罚。如有不遵者黜族,知而不举者,众共攻之。” ③

每一条家训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便于族人记忆、传承和遵守,以此形成良好的家风,代代相续。

(三)维护宗法统治,重视家族和谐

曾巩家族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紧密整体。家训明确规定了伦理纲常和惩罚制度,“人生所赖节性检身不流于放肆者,以有礼仪豫制之也。礼仪莫严于名分,逾越无所不至矣。今后长幼拜揖必恭,称谓必明,叔侄座次必依先后,如有言语抵触尊长,以亲疏为等,轻则罚跪垢责,重则黜族除名。”

此外,家训重视家族和睦。“今后族人务皆以礼自处,一应庆吊拯恤,宁先毋后,宁厚毋薄,”“勿出恶言伤情,勿行凶暴伤人,各约预行,戒止临事调停,庶全亲睦之道。”

(四)弘扬耕读传家,亦不惟科举

曾巩家族家训规定子弟自幼便要端正言行。为方便子弟读书习礼,家族用族产在祠堂延请有德行且博文强学的老师教授子弟,而且规定“族中读书者,父兄不得吝惜束脩,便图小利,不及俟其成材即令经营衣食”。

家族鼓励子弟“带经而耕”,“学而优则仕”。若家族子弟没有读书资质,亦不惟科举。曾巩家族认为每个人都应有相适的谋生能力。“能读书者,科甲纵然有数,品行自是清高,孰不钦仰敬服?至在县固宜读书,若居乡可读则读,子弟不能耕天地,自然之利尽在田间,故百工商旅虽足资生而农为本”。

四、结语

目前南丰曾巩家族家风家训已潜移默化地走进抚州地区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当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例如抚州举办有关曾巩家族的公益讲座、展览和视频展播等。

2023年9月8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纪录片《光照临川》,该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临川文化的辉煌,介绍了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汤显祖等先贤的生动事迹。2023年10月24日,抚州市博物馆在临川区第十六小学开展《秋雨名家 江右望族——曾巩家族家风家训展》,展示南丰曾氏家族以儒家“忠、孝、仁、义、礼”等旨意为家规家训的内容,从而品味南丰曾氏家族醇厚的家风。

作为中国古代家族的典范,曾巩家族的家风家训,是我国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要汲取其中修身齐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精神养分,涵养好家风,促进好社风。

注释:

①《曾氏家谱》,南丰曾氏藏本。

②《续修曾文定公族谱》,南丰曾氏藏本。

③《曾坊曾氏支谱》,南城曾氏藏本。

参考文献:

[1]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2]罗伽禄.曾巩家族[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3]李秀华.论南丰曾氏对“曾子家训”的传承与发展[J].今古文创,2020,(18).

[4]李震.曾巩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

作者简介:

黄蓉,女,江西抚州人,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