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井荷风的《荷风细雨》,营造了一种如绵绵细雨般细腻且温柔的氛围,使人读来感觉轻盈流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梦境之中。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其在艺术构造上的独特手法。首先,永井荷风擅长运用空间变换和时间跳跃的手法,来描绘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给予作者的各异感悟。他通过描绘某一特定的时节、天气,或者是人物行为,以此传达情感。其次,永井荷风倾向于选择恰当的意象,以营造出一种唯美和谐的气氛,使得景物的特质生动且立体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永井荷风的作品也传承了日本文学中“物哀”的传统。他通过具象化的语言,将当下的情感融入变动的景致中,使得读者在欣赏《荷风细雨》时,能够感受到清新隽永、唯美哀伤的情感。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文学世界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推崇。
【关键词】《荷风细雨》;永井荷风;物哀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3-00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3.008
一、永井荷风及《荷风细雨》介绍
永井荷风(1879—1959),原名壮吉,别号断肠亭主人、石南居士等,是日本近代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他一生都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文学作品热衷于体现江户情趣与日本传统的“物哀”之美。永井荷风于1952年获政府颁发的日本文化勋章,1954年被推选为日本艺术院委员。《荷风细雨》是其散文代表作,其以悲惋的笔调表达了对江户世俗生活的回味与向往,凸显了一个传统文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批判眼光。这部作品读来隽永清新,其中颇多艺术价值值得去挖掘,本文致力于探究其读来清新隽永的原因。
二、情感的时空变换
在《荷风细雨》中,作者以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为背景,去追忆过去在类似生活情境下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在作者的脑海中不断地转换和跳跃,最后又回到现实。这种手法旨在强化某一特定状态,并通过赋予天气、景致等特定意义,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作者还擅长捕捉过去某个时刻与当下某个时刻的关联。通过描绘某一相似的行为或情境,打通跨越时空的共感,从而实现情感的放大和深化。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共鸣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思考。通过以当前生活状态追忆过去,以及突出刻画过去与当下的关联,作者成功地增强了对特定状态的描绘,同时也赋予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且感人的画卷。
在《雪日》篇,作者以雪天这一特定天气为线索,从当下的状态追忆起以往下雪时作者的不同情境,从而赋予雪天以特别的意义。作者自一个阴霾无风,临近傍晚的日子开始写起,从当下生活空间开始描述——作者置身于房间内部,房外飘雪,外面是女人的叫声与卖豆腐的吆喝声。从这一静置的生活状态转向别处。接着作者回忆起“明治时代没有电车和汽车的东京”,思绪随着雪花飘到了巴黎和伦敦的雪景之中。巴黎的雪赋予作者灵感,使他想起了普契尼的音乐作品,进而联想到哥泽歌谣中对雪的描绘。歌词中的场景与现实中的雪景交织,引发了作者对歌谣情感效果的强化。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将思绪转移到永春水作品中的雪景情节和人物上,将不同作品中关于雪的情感元素汇集到一起,融入当时的心境中。这样一来,落雪这一特定天气现象的寓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放大。通过以雪景为引子,将现实与歌谣中的雪景相互交织,作者成功地提升了情感表现力。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寓意。
随后,作者将回忆的时光和地点从文章开头的室内转移到创作《隅田川》这部小说的时候。这一转变同样是由于作者观察到了落雪的景象,而时间正值黄昏。由于相同的景色和时间,作者的思绪转换显得尤为自然。作者想起了当时与童年好友井上哑哑一同在河边赏雪的情景,此时屋内传来了老板娘的声音。接下来,作者描绘了老板娘的话语和她亲切的语调。然而,作者并未沉迷于过去的时光,而是在这里暂停了一下,将思绪拉回现实,对比过去和当下的生活。那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市街的光景,那番心情,那番风俗,”再也“难得一见了。”这种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状态的怀念。接着,作者回忆起当年与友人共吟诗篇的场景。这一回忆是为了追寻那个“人情温润的时代。”尽管物是人非,曾经陪伴身边的朋友已经离世,作者在多年后的某个下雪傍晚,仍然回忆起那个充满友爱的时代带给他的温馨。不仅如此,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提及,但读者可以感受到,在两个时空之间的那段时光,当时的感受曾给作者带来慰藉,并且那段时光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历程。
随后,作者以落雪为触发点,将思绪飘向了大久保家庭院中的一只鸽子。那时,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和母亲搬到了空荡荡的家。回忆起山鸽的契机,是母亲曾说山鸽来了就会下雪。每当作者回想起这个场景,他必然也会想起那时的生活状态。所以每当“催雪的冬日”和“日暮时分”,他的心情就会变得“倦怠沉滞,寂寞难当”。作者借助雪景串联起了不同时空的回忆。后来,作者卖掉了房子,过了三四年辗转各地的生活,身边的亲人相继离世。因此,每逢落雪时节,他都会想起母亲的嗓音和鸽子。这时,文章的情感基调变得悲戚,作者回到现实,想到自己即将迈入七十岁,心境就像雪日的天空。接着,文章将回忆的地点转到药研护城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一位姑娘在雪夜的柔情时光,将文章的调子从哀伤转向柔情。最后,作者以模仿魏尔伦的诗歌作为文章的结尾,让读者在细腻且温柔的韵味中沉浸不已。
文章以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回忆为主线,紧紧围绕着落雪这一特定的自然景象,勾起了许多往事,并从中反思现在的自己。这一切都在作者七十岁那年冬天的一个黄昏发生——他望着窗外不同人物的不同动作,回忆起过去雪景中的种种场景和心情。通过追寻往昔雪中时光的不同经历,作者将感悟与雪景融为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从而使得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都与此刻的作者紧密相连,让读者感受到,正是过去那些不同的心境,才使得今天的雪景独具一格,并赋予雪天特殊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将过去与现在相互交织,以雪景为载体,展现出人生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共鸣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回忆与反思,作者与读者一同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荷风细雨》中的许多其他篇章,作者也通过某一特定天气现象来唤起过去的感悟和回忆。例如,《骤雨》一文以骤雨为引子,巧妙地将往昔的感悟与事情串联起来。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不同剧作、绘画和曲子中展现的骤雨场景,以及在不同地点如东京、巴黎、纽约等地遭遇骤雨的经历。最终,作者将这些回忆拉回到写作当下的时空,使得骤雨这一常见的天气现象赋予了新的意义,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这种写法给读者带来清新隽永的感受,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此外,《荷风细雨》一书中的《草红叶》篇同样采用了这种描写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雨为线索,描绘了不同场景中细雨的韵味,以及细雨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回忆。通过这种写法,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互交织,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这些作品都表明,作者善于运用天气现象这一独特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新优美的画面之中,感受到天气现象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人生哲理。这种写法使得作品独具一格,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
三、清新隽永意境的营造
《荷风细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篇章都构建出哀伤而别致的氛围。作者将“物哀”的观念融入文字之中,通过描绘景物色彩和状态的变迁,将自然的兴衰与生命的起伏紧密相连。这种写法打通了不同感官的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创造的美丽境界。此外,作者的语言表达细腻且贴切,常将内心的感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意境。这使得文章读来更加富有韵味,让人沉浸在其中,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美好与哀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文字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境界,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哀伤。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得《荷风细雨》成了一部充满韵味的佳作。
以《草帚》这篇作品为例,作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通过清扫飘落的花瓣和树叶,进而描绘出各种不同的花叶种类。这些花叶又引发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从而营造出多样化的意境。在文章开头,作者写道:“因无聊至极,才要打扫落叶,以茫然的心情送走岁月。”接着,从初春时节开始,描绘出四季中在不同季节里活跃在岁月舞台上的各种花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给读者带来各异的感觉。文章从新春伊始,描述了扫帚下许多常绿树的老叶,再到春末的雨季,作者将人类常见的感冒现象移植到自然中,猜测自然或许也患了感冒,因此常青树的落叶才会击打在窗纸上。随后,作者写道:“年中之胜景,当推首夏之新树或晚秋之黄叶。”通过描绘夕阳下不同叶子状态的场景,以及木叶从“软绿”到“浓黑”,再到“薄黄”的过程,表现出季节变迁带来的惆怅与忧伤。
在这里,作者将树叶颜色的变化与自己的忧愁情绪融为一体,延续了“物哀”的情结,使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对花木也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然后,作者将思绪拉回当下,描绘扫落花落叶的场景,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将木叶的颜色比喻为管弦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绿色管弦乐”与“黄叶管弦乐”。十月则标志着新的乐章。在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下,树梢树叶的意境更加形象化。接着,作者描绘了十月时节,庭院中树木从泛黄到枯叶飘散的过程。虽然氛围清淡而忧伤,但在这种氛围中,作者还描绘了胡枝子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十一月半依然挺立的景象。这使得在枯萎与暗伤的意境之外,又给人带来一股向上的力量。随后,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十一月的藤叶、蜡梅、朴树变黄的美景。细致地刻画了石榴叶金黄飘落的场景,石榴叶飘落的地方,暮色朦胧,落于池水,增添了一丝幽趣。从侧面展现了石榴叶为秋色增添了趣味,使读者感受到,秋天并非只有萧瑟与枯寂,还有一丝幽美的韵味。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即使寒冬时节,所有叶子都脱落,菊花也早已生出新芽。最后,作者回到当下,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虽然每年景色大致相同,但只要心境更新,总能感受到幸福。
总而言之,《草帚》篇显见作者对生活之热爱的关怀。作者细腻描绘四季植物,引人入胜,体现自然之美。作者利用植物特性酝酿氛围,使得文章有生气。回顾植物生长,作者得新感悟,显其生活敏感。文中“物哀”传统,展现其丰富情感。文章始于扫落叶,简单动作成感悟生活契机,自然有趣。读者可领略作者热情和感悟,感受生活中的诗意。细致描绘,带人入多彩世界,感悟自然之奇与生命伟大。作品清雅,生活气息浓厚,展现和谐自然与人类关系,予人美感和深思。除《草帚》之外,作者在《立秋所见》《五月》等篇章中,同样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这些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多与作者的感悟紧密相连,通过意境的巧妙营造,作者将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和谐与愉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运用了清丽悠长的语言,描绘出贴近不同景物的形容。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凸显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这种贴近自然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在构造技巧之外,展现出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美感。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优美的画卷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魅力。这种艺术性的提升,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令人陶醉其中。
总之,在《荷风细雨》中,作者凭借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成功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清丽悠长的语言和贴近自然的表达,作者营造出一种和谐畅快的阅读体验。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荷风细雨》这部作品一直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赞誉不断。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得文章读来异常流畅。这些手法并非僵化死板,而是根据表达的对象灵活调整,具有隐性和灵动性。文章中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便是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作者总能自然而然地将个人的思绪与景致相联系,使得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这篇文章仅从作者的写作角度剖析了其作品读来清新隽永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其写作方法,必须真正感悟到某种情思才能落笔。作为日本作家,永井荷风深受日本文化影响,认为自然是生命的母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源。他们以亲和的态度触摸自然、感悟自然。再加上作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和自然情怀,使得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永井荷风的其他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极高的自然性,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他被称为日本唯美派开山鼻祖的原因。通过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永井荷风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心灵的宁静。
总之,永井荷风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读者,就在于它们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人文关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悟,将自然与心灵相融合,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能体会到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永井荷风.荷风细雨[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15-52.
[2]王园利.永井荷风作品的自然审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李阳,张同胜.永井荷风“物语”书写中的西方文化体验研究[D].兰州大学,2020.
[4]李晓.永井荷风中后期小说的创作特征——以“形影相吊”为中心[D].山东大学,2014.
[5]张丽红.永井荷风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胡峥,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