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产品交易市场不仅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更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深入了解福建省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开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在提高运营效益、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以及管理运维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难点堵点,需要各方齐抓共管、综合施策、联动发力。
关键词:农产品交易市场 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
农产品交易市场不仅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更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深入了解福建省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走访供销社、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相关部门,并对全省22个主要农产品交易市场及240家代表性商户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在提高运营效益、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以及管理运维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难点堵点,需要各方齐抓共管、综合施策、联动发力。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转型发展稳定有序
为精准指导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各地以制度先行,出台制定实施各类工作指引、规范标准、管理办法等,规范推进升级改造工作。如泉州市2023年出台《泉州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对农贸市场的新一轮改造提升。2021年以来,宁德市共争取省级商务发展资金630.34万元,推动全市21个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完成规范化建设或改造提升。三明永安市某交易市场入驻商户150家,出摊率达100%。2021-2022年改造提升仓储物流设施,2023年市场年营业额达20亿元,比改造前提升约3%。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环境明显改观
环境差、设施落后是多数群众对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前的基本印象,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后,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旧貌换新颜”成效明显。如泉州市德化县某农贸市场投入约500万元进行改造,改造了37个摊位、50个自产自销便民摊位、14间店面、158位地面公共摩托车停车位,2023年荣获福建省“五星级文明集市”。2023年,龙岩市累计对新罗区、永定区的29个重点市场和10个乡镇农贸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提升和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垃圾屋10个,改造无障碍卫生间31个,停车场地板硬化并施划停车线800多平方米,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调研显示,79.2%(190家)的商户对所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很满意或较满意。
(三)打造多元发展模式,市场功能有所拓展
部分升级改造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探索“市场+商业配套+社区活动中心+文旅休闲”的运营模式,提供便民服务、亲子教育、社区文娱、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在“新零售”时代下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如泉州安溪县某茶叶批发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乌龙茶集散地,前几年茶叶市场的低迷使得市场收入减少、运营困难,后投资5亿元设立茶文化博览厅和多功能文化厅,实现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综合购物、体验观光等一体的新型市场,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国重点茶市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共入驻商家1200余家,其中近3成商家涉及电商。2023年,市场内毛茶交易量达1.72万吨,同比增长5.8%;交易额28.15亿元,同比增长13.1%。
(四)联农帮扶促进增收,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农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农产品流通行业自身优势,通过为市场内商户与农业生产基地、零售终端等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在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品种选择和拓展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助力周边农业种植与市场有效接轨。如泉州安溪县某茶叶批发市场积极抓好毛茶交易大厅(茶农交易大厅)的管理和服务,摊位无偿提供给茶农进行自产茶叶销售,并提供政策、信息咨询、相关金融服务。三明永安市某交易市场开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户商户建立长期稳定的采销关系,有效推动了永安及周边地区笋类产品的销售,直接带动永安市笋(竹)农3.2万户、8万多人,人均增收约4800元,辐射周边县市,带动笋(竹)农户6万多户、20余万人。
(一)交易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压力日益加大
一是电商平台挤压份额。调研显示,50%(11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经营者反映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网络平台发展迅猛,对农产品交易市场造成挑战”。如南平建瓯市某农贸市场工作人员魏先生反映,近几年美团优选等网络平台发展对果蔬类、粮油类产品冲击较大。二是缺少准入准出机制。调研显示,31.8%(7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经营者反映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市场准入准出机制,农产品交易市场竞争激烈”。如宁德福鼎市某农贸中心市场占主任反映,福鼎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商户信用分类管理平台,市场经营主体之间无法共享互通,导致一些不诚信商家离开一个市场后仍可在其他市场继续经营。三是流动摊贩低成本竞争。流动摊贩缺乏合理的管理与疏导,在市场外部形成“店外店”,对场内商户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如南平浦城县某农贸市场负责人余女士反映,市场周边的小摊贩较多,已经形成规模,场内商户在租金、水电等多重压力下,与外部摊贩相比,价格缺乏竞争力,经营直接受到冲击。
(二)现代化设施建设滞后,难以跟上升级步伐
调研显示,45.5%(10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经营者反映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设施及功能不完善”。45.0%(108家)的商户反映所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化设施欠缺。一是冷链仓储物流建设仍不完善,跟不上市场转型升级步伐。63.6%(14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没有冷链冷库设施,53.8%(129家)的商户反映所在农产品交易市场没有冷链冷库设施。如泉州安溪县某茶叶有限公司反映,其所在的泉州安溪县某茶叶批发市场缺少冷链冷库设施,不少商户担心茶叶变质影响价格,但自建冷库既增加成本,又加大用电火灾风险。三明永安市某交易市场管理人员反映,目前交易市场笋干流通中,大部分商户以散装运输为主,若销售地较远,需自行联系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二是早期规划没有充分考虑需求变化,后续改造受限难以施展。如漳州漳浦县某中心市场建设于30多年前,市场位于城区中心地段,改建数次,但升级改造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市场内面积有限,无法容纳大型车辆进入,道路经常出现拥挤现象,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三)数字化发展程度不高,推广普及遭遇瓶颈
调研显示,68.2%(15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没有信息化数字平台,55.8%(134家)的商户反映所在农产品交易市场没有信息化数字平台。一是市场经营者缺乏数字化改造积极性。市场经营者存在效益优先的逐利思维,信息化设施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短期又无法提高市场运营效益,经营者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据南平市商务局某工作人员反映,2023年南平市出台文件明确支持农贸市场数字化建设,但目前无意向农贸市场前来申报,经与部分农贸市场经营者了解,他们均对农贸市场数字化建设投资意愿不强,对数字化建设持观望的态度。二是部分商户对信息化升级改造存抵触心理。如宁德福鼎市某农贸中心市场占主任反映,智慧电子秤等产品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录入所有品类的产品,部分商户认为农产品的扫码入库、录入信息等新增的操作程序较繁琐,存在抵触情绪。南平浦城县某农贸市场负责人余女士反映,市场正在计划“农改商”升级改造,但较多商户文化水平不高,习惯了直接收费方式,对于“农改商”由市场统一结算收费,事后与商户清算的方式缺乏安全感,对“农改商”的推行支持度不高。
(四)部门管理未形成合力,市场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多,多头管理难协调。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部门多,各部门管理存在交叉,同时又有空白点。如龙岩市商务局某科长反映,商务部门负责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指导建设和改造提升,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监管,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消防安全、占道经营和环境卫生等进行管理,各部门职能互有交叉,难以完全独立,遇到工作责任划分时,协调有难度。二是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26.7%(64家)的商户反映所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水平不够专业。如龙岩市某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反映,市场日常垃圾堆放在过道,清运不及时,高峰期间,运输车辆堵塞过道,影响物流配送和正常经营。南平建瓯市某农贸市场反映,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市场无法提供加工包装、3pX5Apk3yig4FN7Gt10ENA==营销推广等服务。
(一)加快法治化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
调研显示,81.8%(18家)的市场经营者期盼政府制定流通标准,提供产销信息,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管理;19.6%(47家)的商户期盼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后市场秩序更好。一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顶层设计”。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从规划布局、市场准入、运营管理、公平竞争、规范标准、政府管理等方面入手,明确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解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体制问题,确保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法、科学、合理、有序、规范、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用地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在水、电、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配套扶持,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三是加强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相关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市场经营者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并对农产品交易市场周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顽疾”进行重点整顿,同时引导流动摊贩归行入市,共同打造文明卫生的市场周边环境。
(二)加快现代化设施建设,推动“融合发展”
调研显示,45.5%(10家)的市场经营者希望完善配套仓储、现代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54.5%(12家)的市场经营者期盼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新模式;32.5%(78家)的商户期盼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后配套设施更强。一是加快现代化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快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功能拓展,加快现代化停车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市场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仓储、分拣、加工、配送、冷链等物流设施配备,全面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化设施水平。二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市场宣传,吸引更多商户入驻。在以往的客源基础上,继续吸引其他大宗进货商和散户,推动升级改造的新市场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三是拓展商贸业务新模式。加强市场与农副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进行产销对接,精准对接各地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开展驻村设点、集中收寄、直配专线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形成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产业链一体化模式。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智慧交易”
调研显示,50%(11家)的市场经营者期盼创新商业模式,搭建农超、农批对接平台;42.9%(103家)的商户期盼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后经营更便利,17.5%(42家)的商户期盼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后市场信息化程度更高。一是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相关部门要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智慧市场建设力度,在电子交易、食品安全溯源等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及标准化运营管理上进行探索,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物联网综合运用在市场服务管理各个方面,提升信息技术投入力度。二是引导市场经营者加快转型。鼓励市场经营者积极搭建信息化数字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灵活运用网络平台、电子支付等技术,逐步建立智慧交易、智慧管理、智慧支付、智慧物流等智慧农产品交易市场系统,推动市场向现代化流通经营模式发展。三是加大“数字化转型”培训力度。增强市场工作人员信息化发展意识与运营能力,加速市场转型升级步伐,同时也要做好数字化推广与宣传工作,争取让每个商户都能把数字化工具运用起来,以实际行动共同面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四)提升服务化管理水平,修炼“看家本领”
调研显示,31.8%(7家)的市场经营者希望提升市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18.3%(44家)的商户期盼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后交易管理水平更高。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农产品交易市场应增强服务意识,在物流、仓储、检疫、信贷、宣传等方面对入驻商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发挥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枢纽功能优势,为入驻商户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形成销售合力。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农产品交易的主要渠道,对产品安全、供应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管理者应该加强管理理念、职业素养和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学习,确保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积极引进具备现代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管理队伍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共同富裕视域下农贸市场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23,20:215-220.
[2]农贸市场智慧化转型升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13-15.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