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数字经济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助力数字乡村的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共建共享机制不成熟,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发展不完全适应,数字人才短缺等短板也需要我们重视。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健全农村数字化转型体系,立足实际,探讨出有效的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方可以高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规模从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步入了数字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特征明显,表现为数字技术与经济活动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领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可见,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结合,是势在必行。利用数字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服务数字化,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有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国凝心聚力。鉴于此,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数字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基层数字信息化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增强农民幸福感,促进共同富裕,进而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际参考意义。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数字经济促进农产品流通。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农产品流通的局限,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可以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零售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数字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数字经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了农业供应链的整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三是数字经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农村电商等平台,可以将农产品有效的和城镇市场连接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农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二)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村地区的精准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促进农村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达68.2%,党务、村务、财务“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4%,县域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数字技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通过5G、卫星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覆盖,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管理水平。三是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数字经济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乡村治理上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手段。农民群众不出村、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效的信息与办事服务,更是解决了基层治理“最后一步”的难题。同时,政府部门依靠数字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支农惠农政策,线上就医、农民务工等消息推送,利用线上政务服务平台解决农民困难,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生活现代化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接入,农民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娱乐内容,提高生活品质,通过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让农村子弟能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数字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金融科技服务的普及,使农民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转账、支付等金融活动,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线上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创新产品,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风险保障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技术。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销售、金融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对促进农民生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不全,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有待加强,宽带速度慢,影响信息的传输和数据的处理。2024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与城市地区差别较大,农村地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率相对较低,限制了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基础设施的落后限制了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导致数字技术难以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农村电力供应不稳定,对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制约了信息化服务的开展。
(二)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存在农业企业规模小,农产品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等缺点。农业企业的发展结合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有限,虽然一些数字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但总体上的应用浮于表面,深度不够,未能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分析利用,限制了数据驱动农业发展的潜力,更未形成规模效应,对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是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如农技指导、金融服务、市场信息等,一是尚未实现数字化,二是与农民农户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三)农村数字农业人才不足
《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缺口达到3000万,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数字化推进,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全面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农村地区的数字农业人才短缺,阻碍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影响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缺乏专业的农业科研人员,会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缓慢,从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当前农村留守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人员比重较低,严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员,懂技术、运用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短缺,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同时,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对能够提供专业服务和管理的人才需求增加,包括农业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运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三是由于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优秀人才往往流向城市和其他行业,农村地区因为相对落后,吸纳不了、留不住新型农业人才,加上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而人才匮乏又反过来影响技术进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循环制约模式。
(四)乡村基层数字化治理水平较低
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是乡村自身发展与政府统筹治理、村民主体参与自治的总协调过程。当前的乡村基层治理依旧是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农村基层治理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人才缺乏,“老经验”“老办法”“低效率”的现象依旧大规模存在,制约了治理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农村农民对于大数据、互联网+的使用,都较为陌生,尤其作为基层管理者,对于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迟迟不勇于接受并推广使用。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依旧存在,农村基层治理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影响了治理效率和效果,阻碍了乡村建设进程。同时,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数字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数字技术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一)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
一是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从宏观角度来讲,政府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支持和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大对农村通信基站的建设力度,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资金、人力支持等,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二是为更好的适应“三农”发展,建立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中心,在供电、燃气、自来水、无线网等农民基础生产生活服务上,在提供农业技术咨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健康咨询等农民生产生活多元化服务需求升级上,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同时推广数字设备普及,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设备普及率,进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保护农民个人信息和农业数据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三是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缓解农村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补齐农村电网短板,加强重要的基础保障,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多方合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进程。
(二)促进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信息、技术、组织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农业农村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和数据基础,应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发展上的契合度。
一是发展智慧农业。在改变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上,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智能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加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支持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打破城乡之间的物理壁垒,推动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促进各类农产品有效的在城乡之间流通,为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也是探索了数字经济在改变传统农村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上的新应用。
(三)加快数字乡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强化人才振兴密不可分。围绕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都离不开乡村数字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一是强化现代农民的新农业意识,数字意识,智慧农业意识,加强对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的认知,农业新机械的使用。举办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加强智慧农业典型模式、先进技术装备等的展示交流。二是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三农”行业工作者的培养,从新的农业技能,到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农业市场的了解掌握,以及如何进一步将智慧农业结合到实际生产、销售、经营等的能力提升做好培养。另外,提倡引导高校学子投身乡村,投身农业领域,通过外源输入来提高农民整体数智素质。三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需求,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技术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农业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四是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强化参与,培养新型农民,适应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在通过以点带面,形成新型就业氛围形势,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为农业农村服务。
(四)着力提高数字乡村治理能效
加强数字乡村治理能效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通过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乡村治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开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规范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围绕数字技术,发展智慧政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治理效能。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和解决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监管能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群众往返次数;二是营造乡村数字治理环境,逐步打造乡村数字化治理试点,形成一套基础的成熟可推广的模式。政府主动招聘、培养一批数字管理人才,数字技术使用人才,逐步在当地推广数字管理,并在人力资源上形成“老中青”接力,最终形成由政府部门牵头,乡村居民适应使用的数字治理局面。最后,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同时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多方参与合作,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方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敏,范馨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企业数据产权制度构建[J].法治现代化研究,2023(06).
[2].王文青,乔立娟,王建忠.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24).
[3].李媛,阮连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23(08).
[4].赵一飞.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策略[J].新经济,2023(04).
[5].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工作更好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4(03).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