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理路

2024-09-23 00:00金锐张积良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9期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其作用机理在于以颠覆性技术推进乡村产业技术化、以高素质人才推进乡村产业合理化、以要素合理配置推进乡村产业合理化、以绿色理念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创造了巨大机遇的同时,凸显出资金保障、产业发展差异、新旧生产力衔接等问题,要加大乡村产业的科技投入、完善乡村产业人才机制、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作用机理 现实路径

*基金项目:论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B023。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和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创新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劳动要素结构的合理配置以及结构优化,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引领。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遇。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促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进程加速,是当前学界应当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对其理论、实践的研究络绎不绝,掀起了新质生产力研究的浪潮,而研究主体的细化程度不够,对于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更少,张志飞认为,“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驱动力,而当前乡村产业又面临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壁垒,所以需要多方面保障,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更多的研究集中于乡村的全面振兴,曾志诚提出了数字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概念,他提出“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表征,要激发数字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陈健、王丹认为,“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全面振兴高创新性、高素质性、高质量性以及高可持续性,这一过程又面临技术力量薄弱、转型发展困难、人才缺口较大等挑战,需要新质生产力在多方面路径中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得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路径。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其作用机理在于以颠覆性技术、人才活力、要素合理配置、绿色理念注入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技术化、乡村产业活力化、乡村产业合理化、乡村产业生态化,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一)颠覆性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新技术的运用,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性改变,创造新的劳动生产方式。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由克里斯坦森在1995年首次提出,他认为颠覆性技术能够将生产要素的高附加化转化为产品的高价值和配套服务,随后克里斯坦森又提出了“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扩大了颠覆性技术的应用界限,“颠覆性技术是对现状产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变革,在市场全范围内都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全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以科技促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传统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可以利用颠覆性技术,提高其产业发展效能,实现高效能、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颠覆性技术所包含的高创新性,持续改善乡村产业的要素水平,解放劳动力压力,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技术化,传统的乡村产业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注入,能够推动乡村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1964年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就提到了新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生产函数的确是一种必要的工具,所需要做的是不仅包括传统生产要素,而且还应包括体现了新生产技术的新要素”,这是他基于考察罗伯特·M.索洛提出的“总生产函数”所掩盖的内容后得出的结论。农业作为乡村产业的主体,新技术要素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带到乡村产业的各个部分中,更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总生产函数”的正向增长。

近年来,颠覆性技术已有部分运用于乡村领域之中,例如,智慧农业技术如北斗导航系统、 5G技术等促进农业生产精准化的应用,高新生物技术对传统生物技术突破在制种产业、农业土壤改良领域的应用,有机农场改造传统农业空间限制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服务业领域的运用等等,说明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颠覆性技术在未来乡村产业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在促进乡村产业科技化、精准化、高效率、高质量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乡村产业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包含各个产业,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随之衍生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现代生物产业的乡村发展,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大程度上创造了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颠覆性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创新发展,完全覆盖原有技术条件,以创新姿态展现到大众视野,将颠覆性技术运用到乡村产业各领域中,乡村产业也将实现创新发展,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也将加速推进。

(二)高素质人才赋能乡村产业活力迸发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造更高素质的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技能、知识结构的新要求催生新劳动者的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精尖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投入到乡村产业之中,将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机结合,推动乡村产业的新鲜活力迸发,推动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高素质人才渗透到乡村产业生产全过程,将高新技术、先进意识带入日常生产活动,推动知识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化,运用到乡村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对促进全部产业体系从内到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高素质人才,能够适应乡村产业随时代变化的新模式,有效投入到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数字化发展、高效能发展之中,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与此同时,新型人才进入乡村,有效带动传统劳动力科学素养以及技能素质的提升,促进传统劳动力向新质劳动力的转变,从而改善乡村劳动力的基本结构,从基数上扩大乡村高素质人才的规模,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科学性。

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能够催生高素质劳动者,对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创造大量的高新技术岗位以及高新产业空缺,吸引高素质人才回到乡村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的剩余问题,同时吸引高素质人才在乡村创业,再次创造大量岗位,形成劳动力就业的良性循环,也能促成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运用增加乡村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多面解决劳动力问题、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不断增长。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更大程度上促进农民进行素质学习、技术掌握的主体意识培养,增加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素质问题,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就劳动者而言,与传统劳动力相匹配的劳动者主要是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则是智力工人,即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所以更进一步说,新质生产力带来具备高新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创新品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化,能够推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在乡村的广泛传播、渗透,从而推进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的进程,其创新能力也能够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以及深度产业模式转型发展。

(三)要素合理配置赋能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新质生产力要求要素的高阶优化,其中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新型劳动工具,在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创新性配置能够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纵观生产力的变迁历程,正是不同发展阶段中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基础设施等的变化,推动生产力结构的持续演变,而承载生产力结构变化及生产关系适配性变迁的主体则是当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新型劳动工具所对应的新型劳动对象催动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又需要新型劳动人才的培育,再循环往复的进入到要素配置之中,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注重人力、物质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以创造最大化经济效能,乡村产业发展良莠不齐,新质生产力赋能要素优化配置,能够营造乡村产业均衡发展氛围,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优势区域打造乡村产业集群,带动欠发达乡村产业稳定进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素合理配置将乡村产业带入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以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乡村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更进一步促成乡村产业的结构优化。乡村产业要素与其他产业要素不同的是,其产业引力难以驱动高水平要素配置,发展乡村产业需要新质生产力赋予其产业动能。

经过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要素合理配置,乡村产业发展将趋于合理化,乡村产业结构也就得到优化和完善,展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固结构,促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要素配置优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机理条件之一。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面向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赋予乡村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城市是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产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新质生产力充当家琪城乡发展的媒介和桥梁,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和谐格局,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结构的革新以及乡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在多领域共同发力,构建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内部的良好循环和产业间的互补效果,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跃进”,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是推进产业互补和弥补产业空缺,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但仍存在空缺与不足,新质生产力将很好地促进乡村产业趋于完整和丰富,培育更加健全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和调整,从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整体进程。

(四)绿色理念赋能乡村产业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以绿色理念赋能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支撑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基础”,绿水青山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更是乡村产业赖以发展的自然基础,新质生产力强调的发展方式创新,正是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的重要理论指导,乡村本就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更要利用好、发展好,推进绿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对于已有的产业链充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产业链的绿色革新,对于已形成自然危害的产业模块,加大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机制,把握好绿色理念,竭力恢复已造成的危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质生产力将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将绿色发展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环节,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变,最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绿色发展又是创新发展的一部分,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推进低碳产业模式转型,才能实现产业的现代化、绿色化发展,培育起节能、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方式,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内涵,也就是绿色生产力,世界自然环境状态大调整的前提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其蕴含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若摒弃自然,一味地追求乡村产业的增长与发展,是不适应自然社会发展规律。“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既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又保持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走生态优先之路,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

新质生产力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资金保障问题、产业发展问题、新旧生产力衔接问题等,促进乡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握好现实存在的挑战。

(一)资金保障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52年开始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52年的50.5%到2022年的7.3%,70年间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然而经过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已经全然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农村投资一直是重要的问题,2008年至今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的各项支出也在不断变化调整,截至2022年,农业农村支出从2278.9亿元增长到7893.5亿元,林业和草原支出从424亿元增长到1788.3亿元,水利支出从1122.7亿元增长到4402.3亿元,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方面的支出从320.4增长到4431亿元,农村综合改革支出从607.9亿元增长到1719.5亿元,其过程中虽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但国家财政对于农村各项支出的总体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也随之从57420.8亿元增长到156065.9亿元。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小,而农村产业总产值却不断增长,说明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上升,产业精准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家财政保持对农村经济的支出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和保障,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乡村产业要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产业的资金就需要得到保障,这对于产业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大量的科技投入、新质生产力要素的投入之下,维持农村经济支出的稳步增长,加大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支出,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

(二)产业发展差异问题

产业发展差异问题,其实也就是各地区乡村产业能否实现同样发展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南北方在区位、社会、经济等条件上大相径庭,乡村产业发展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要实现均等化发展似乎遥不可及,因地制宜就显得尤为重要。“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差异将呈缩小态势,而中部、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差异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西部地区较为严重;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形势也较为严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社会发展迅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内部差异较小,但与中西部乡村产业发展之间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与东部地区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借助东部发达经济条件的需求较大,其中对点帮扶、东西协作,促进“造血式”帮扶模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各不相同的乡村产业。我国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差异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许多地区的农村脱贫后处于向乡村振兴衔接的阶段,发展动力正处于起势期,对于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构成了现实的挑战和问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就构成了整体像产业发展方向的差异,体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条件优异的地区发展情况好,要向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输送新质生产要素,促进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差异的缩小,解决好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破时空壁垒,减小乡村产业发展差异,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巨大挑战。

(三)新旧生产力衔接问题

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成果,即高质量、强创新。怎样将传统生产力转变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新旧生产力的衔接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也就是说要均衡协调新旧生产力的衔接,切忌“一刀切”的错误方法,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生产力,创造适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环境。乡村产业发展问题上,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注重阶段性、阶梯化和模块化,将传统乡村产业发展为新质乡村产业,以实际情况为准,可以以小规模、小园区、小集群为主,培育成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再推进全领域、多方向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做好乡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接轨与融合,也是衔接问题的一部分,新质生产力赋能,给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空间,不断创造传统生产力发展新局面的同时,加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元素,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全领域向新质生产力过渡,同时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有效衔接问题将得到解决,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质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把握住机遇,迎接好挑战,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不断发展。要不断加大乡村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乡村产业人才机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化发展,创造乡村“产业兴旺”美好局面。

(一)加大乡村产业科技投入

面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大乡村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科技投入,以颠覆性技术、革命性技术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一是要培育和发展农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涉农关键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在种业、农机和农产品加工流通装备上差距尤甚”,不断缩小与世界农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差距,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从农业、农场品加工业到乡村服务行业,健全产业的核心技术研究机制,实现涉农全领域科学技术的正向突变,转变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以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作为乡村产业的发展目标,凸显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高效能。二是确保乡村产业科技投入的资金保障,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科技投入的资金得不到保障,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交流,争取地区内部资金的支持,企业协同创建农业科技研究部门,既能保障资金,又能够带动企业以及区域乡村科技的高水平发展,研究成果将运用于乡村产业的各部门,实现全产业链科技化、效率化,能够极大减少生产成本,促进乡村产业经济的增长。将现有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优化组合,发挥其功能作用,促进传统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更好地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三是加强区域农业科研机构与地区乡村之间的联系,推进新型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层次化推进乡村产业科技运用,减少研究成本的同时最大化科技使用效率,成熟的技术“拿来即用”,有效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的培育以及区域乡村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四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创新性科技发展乡村服务业新业态,经过电子商务的多年发展,互联网商贸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业态之一,大批电商平台进驻乡村,促进农产品直销、乡村旅游推广,已经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潮流,现如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逐步培养起成熟的乡村服务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新型增长模式发展,促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乡村电商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扩大农村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产业业态的新质转型。科技在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加大乡村产业的科技投入,将创造乡村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完善乡村产业人才机制

新质生产力要求新质劳动者的要素优化,更加强调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乡村产业振兴也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现在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向心力、吸引力更大了。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实现发展中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以其创新精神、知识技能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不断完善乡村产业的人才机制,创造合理的人才环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农业农村,最大化给予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持”。一是要建立完整的人才引进机制。乡村产业环境存在天然的条件劣势,往往不能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要加大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晋升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返乡就业和创业,明确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做好人才引进的保障工作。二是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在解决高校就业难题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引入乡村,将现有乡村产业中的劳动力,送入高校相关单位联合培养,提升其知识技能和产业素质。亦或是为引进来的人才提供固定年限后的深造提升机会,加强对人才的深度培养,为高素质人才创造返乡就业引力。三是完善乡村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乡村就业,最大的难题就是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要不断寻求改良人才保障的有效路径,让从事乡村事业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真切地投身到乡村产业发展的事业当中,扎根乡村,发挥人才的优势以及人才聚类吸引效应。四是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利用返乡高素质人才的知识技能对乡村农民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和学习,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领域的专业科技,并能快速接受高新科技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乡村人群对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更高,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质劳动者将高素质转化为专业技能输出,以创新型技术为媒介,投身乡村产业发展的事业当中,有效带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三)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不断优化要素组合,把握市场导向与热点,培育产业业态,提升产业质量,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因时制宜把握市场动向。“要面向城市新的消费热点和趋势,从乡村寻找资源,实现城乡之间有机衔接,让企业成为城乡之间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和市场化沟通渠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渠道,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发展,要不断面向群众新的消费倾向,顺应市场的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建立优秀的乡村产业主体,推进乡村产业的专业化、靶向化,精准投入乡村产业生产,以确保收益最大化。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要不断发掘优势与特色,分析当地条件的优势和劣势,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还要塑造乡村优质品牌,提升产业生产、流通、销售的整体质量,面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挑战,要加强保证区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在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实现稳步发展。三是推进产业链延伸。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单一停留在作物产出的环节,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产业,延长乡村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当地乡村产业以及关联产业集群,降低产业之间的联系成本,促进乡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整合性,不仅能够创造农民增收途径,更能创造就业机会以缓解现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四是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同样要利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新业态,发展乡村新兴产业,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精准化,要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创造与现代乡村产业关联的新兴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产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新质生产力的强效赋能,以市场导向、现代化创新、未来化培育、价值附加的形式带动乡村产业的全方位革新,将推动乡村产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实现“质”的飞跃。

(四)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

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要推进乡村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兼顾好乡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抓住绿色生产力这个关键要素,把握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一是引进绿色技术。新质生产力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型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在绿色技术领域,要加强乡村产业相关绿色生态技术的运用,从产业整体上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从生产、包装、销售、流通各环节入手,打造全产业链的绿色职能,确保产业生态要素的培育,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解决现有污染问题。现代农业要求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乡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污染等。在农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环境,这对乡村兼顾多方面效益有重要意义。三是乡村绿色研发。要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下功夫,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绿色农业仍然需要科技创新的探索与设计,要研发绿色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是十分困难的,要以乡村为基础建立绿色农业科技的研究基地,就地取材、就地实验,有效推进乡村绿色产业建设。四是寻求相关支持。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产业科技含量较低,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绿色科技企业的合作,寻求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协同联动为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增添动能,形成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合力。绿色智能是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有机结合,新质生产力要以创新模式发展乡村产业的绿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志飞.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功能作用、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OL].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4-06-30].

[3]曾志诚.数字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挑战及进路[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03):5-14.

[4]陈健,王丹.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45(02):99-107.

[5]王康,陈悦,宋超,等.颠覆性技术:概念辨析与特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2,40(11):1937-1946.

[6]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20-122.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展.[EB/OL](2024-02-01).http://www.gov.cn/yaow- en/liebiao/202402/center_6929446.htm.

[8]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N].人民日报,2024-03-01(009).

[9]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10]黄群慧,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改革,2024(02):15-24.

[11]王飞,韩晓媛,陈瑞华.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24,46(06): 12-19.

[12]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EB/OL] (2024- 5- 31). http://www. qstheory.cn/dukan/qs/2024-05/31/c_ 1130154174.htm.

[13]张三元.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绿色健康生活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4(04):27-34.

[14]芦风英,庞智强,邓光耀.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及形成机理[J].经济问题探索,2022(04):19-36.

[15]姜长云.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发展重点、面临制约和政策建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3):1-17.

[16]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EB/ OL](2018-3-7).https://www.gov.cn/ xinwen/2018-03/07/content_5272045. htm

[17]王静华,刘人境.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驱动逻辑及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02):16-24.

Th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enabling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Zhang Jiliang Jin Rui

Abstract: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arx’s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mechanism of enabling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with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to promote the technic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with subversive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with high-quality talent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with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lements, and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with green concep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has created huge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but also brought about problems such as financial secur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ld and new productive forces.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 in rural industries, improve the talent mechanism of rural industries,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Action mechanism Realistic path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