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深刻洞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对建构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正本清源、凝心铸魂中逐步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特性和历史特质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意识形态保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自信。从战略意义、战略要义、战略布局和战略方案等方面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进行战略考量,有助于全面认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时代意义和显著成效。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战略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2]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依据和精神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目标追求,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建构以复兴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话语,就是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以审视,置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中加以考量,从而赋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浓厚的历史意蕴、鲜明的现实导向和独特的中国特征,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创新发展,不仅能够从理论上深刻阐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话语支撑;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引领前进方向,确保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
为推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基础和丰富内容。我们党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之制的优越性。制度自信需要通过话语传播得到体现,而且能够在话语建构中真正夯实制度自信的意识形态基础。与此同时,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愈发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战略位置,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一定是建立在安全稳固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将在发展中进一步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中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赢取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主动权,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
为强化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提供意识形态依据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指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渗透对于社会民众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价值观上影响了部分人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政治认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治认同实质上就是政治信仰问题,政治信仰其实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问ede3c676316eb9908e83e01710cd56dd371cea9f4a4dc17f3e5b2fb4f77aa28e题。政治认同是从政治生活层面树立起对于政治发展道路以及政治制度的基本信仰,而国家认同则是对于国家历史和现实发展的综合性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共同产物,具有深刻的民族历史印记和时代烙印。积极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其丰富内容既是对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国家认同,也是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新中国的国家认同,更是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认同。因此,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必不可少的意识形态依据,也是新时代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合法性来源。
为应对和抵御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意识形态保障和防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打“意识形态牌”,既在国际社会上对我国展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设置意识形态话语陷阱,妄图以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压缩我国国际话语空间;也加快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领域制造意识形态话题,试图达到迷惑人心、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等目的。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领域意识形态风险产生和杂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渗透群体的定向性特征日益增强,通过特定的西方价值观传播严重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在此情况下,积极建构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极为迫切的,对于坚定捍卫国家安全而言意义重大。
二、准确理解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战略要义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实践工程。只有准确理解其中的战略要义,才能把握最本质、最关键的内容,由此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以来党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大成果,也是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新篇章,展现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有机统一以及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有机统一’的鲜明理论特质”[3]。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之所以能够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性的紧密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统筹谋划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精准分析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时代境遇,不断从实践总结与经验积累中深化规律性认识,自觉以“两个结合”增强文化主体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主动权。
从国家安全全局角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突出特点。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建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4]60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愈发成为大国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博弈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风险已经与国家安全融为一体,并且这种风险挑战是客观存在、现实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明确提出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时代课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5]。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就是打好防范风险、维护安全的战略主动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防范战略性、颠覆性风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时代使命。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6]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成功实现了传统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坚守和巩固文化主体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宽阔的历史格局和更为广博的国际视野,立足于新时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丰富实践,着眼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我们党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担当,有助于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向世界表达中国主张、中国立场、中国方案。
三、系统把握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战略布局和总体布局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与党的治国理政各项事业紧密结合,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得到空前加强。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领域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涉及思想文化领域的众多行业,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和互联网建设内容等,对加强各领域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于互联网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引领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内容。他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4]42在论及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问题时,他说:“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4]2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强化互联网领域的治理工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舆论监管,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7]这一重要论断虽然意指互联网领域技术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指明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地带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8]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黑色地带”与错误思潮展开激烈交锋,对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针对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所谓“相互否定”言论,以及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改革开放以实现改旗易帜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割断历史,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对部分别有用心者坚决进行依法处理,有力地净化了思想舆论阵地。在“红色地带”建设方面,始终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这一重要论断,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改革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空前凝聚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社会力量。在“灰色地带”的争取和斗争中,党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积极理性引导,通过正能量宣传与坚决斗争,不断扩大“灰色地带”的“红色地域”,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局面,成功实现了“扩大红色、引领灰色、压缩黑色”的战略目标。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体系布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与创新发展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紧密结合,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入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体系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话语体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心思想的对外话语体系等,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我们党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通过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注意甄别学术话语、政治话语,以高度的敏感性动态把握学术问题和政治原则的界限。同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9]168因此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基固本。此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外宣传话语体系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世界视野和人类关怀的具体体现,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多体系布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全面推进,表明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更加成熟与自信。
四、科学谋划新征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战略方案
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战略意义、要义和布局,目的不仅在于总结新时代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经验和显著成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断强化对于未来工作的前瞻性谋划,以战略思维深入推进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进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等著名论断,都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党总揽全局的根本统领作用,明确核心主体和核心力量,确保新征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度统一,由此还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的全过程、全领域,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共同发力。同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要立足于党的自身建设,与制度治党、思想建党紧密结合起来,锻造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增强抵御风险、迎接挑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局势中,必须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而把稳方向,扎稳脚步,行稳道路。
坚持人民至上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必须始终遵循的价值导向。一是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也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话语权建构必须依赖的强大主体,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党建构话语权的重要依托,广泛而深刻的人民实践是形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党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全党,进而武装人民群众,使之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真正掌握和运用,在理论宣传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在党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中间,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意识形态情况,在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切实需要、关注人们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三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同建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整体格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夯实了物质基础。
全面促进话语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9]156党要发挥好核心引领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联动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由正式渠道、大众媒体和民间交往构成的全介质、全平台、全方位传播通道,搭建多种宣传平台,形成上下互通、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变革,实现由传统媒介的单一化向全媒体时代的多样化转变;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新的传播载体,做好网络宣传的大文章。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话语宣传要注意话语风格和特点,努力克服和消除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官话、套话和空话等现象,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语言不断增强话语宣传的实效性和认可度,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不断提升斗争能力。当前国际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科技、信息与生产力走向更高程度融合发展。与此同时,东西方两种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这种斗争必然长期存在。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对我们提出的斗争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必须牢固树立斗争意识,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坚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坚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就国内而言,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在国际上,西方国家妄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意识形态斗争使我们改旗易帜,破坏、消解甚至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既要对内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直面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实挑战,不断驳斥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并坚决避免其泛滥;也要对外不断赢取国际话语权,展现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国方案的成功经验,构筑高效对外传播矩阵,让世界能够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外宣战线要在这方面提升斗争能力,使其成为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与传播阵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65.
[3]段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实践导向[J].求索,2024(2):22-2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9-22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3.
[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
[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