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开发的路径创新

2024-09-21 00:00宋冰宋佳慧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9期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通过适宜的发展路径推进传统村落振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山东省竹泉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的开发逻辑框架,探讨其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探索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开发模式,提出挖掘村落特色、激活内生动力、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的路径创新策略,推进地域发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开发逻辑;路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华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动力和源泉。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已有8 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一直处于转型变迁之中,面临多方压力和挑战。城市化进程使得旅游开发成为目前传统村落的发展趋势,山东省竹泉村(以下简称“竹泉村”)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助于探讨传统村落开发中的多维逻辑与路径创新。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界定及其开发意义

(一)传统村落的定义

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指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本文认为,传统村落的定义不仅局限于其物质形态和历史价值,更应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传统村落是指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生态良好、社区结构完整的村落,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还是村民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因此,传统村落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社区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和综合价值。

(二)传统村落开发的意义

2024年3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指出,“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政策机制和法规制度,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二、竹泉村现代化转型的现状分析与评估

(一)竹泉村发展概况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因村中有一清泉,泉边多竹,得名竹泉村。2007年以前,竹泉村还是个相对贫困的村庄,村内院落破旧,每到雨季,村里道路崎岖泥泞,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房屋处于空置状态。2008年,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青岛龙腾集团开发建设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落”等生态和民间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为了活化当地民俗,竹泉村景观建设完成之后,请回一批有传统手艺的老匠人为游客进行表演,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极大促进了竹泉村的经济发展。村里的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各种民俗项目的展示保护是当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天优势。2014年10月,竹泉村被评为 “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6年11月,竹泉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二)竹泉村现代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宣传。目前竹泉村的游客多为旅游团和以家庭为主的散客,游玩时间很少超过一天,游客一般不会选择在景区内留宿,景区内民宿空闲较多。单纯依赖合作旅行社宣传带来的客流量,对景区游客量的改善影响较小。虽然竹泉村2014年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但知名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二是村民参与度不高。对于传统村落来说,人是营造者、居住者,也是保护和利用的受益者,更是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没有人的存在,村落就是空壳,就会成为荒野。在竹泉村当前的开发过程中,旅游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现出单一化趋势。在关键领域,如整体性产业的规划发展、开发决策、经营管理以及交通改造等涉及当地民众重大利益的事项上,村民们的参与度较低,导致他们在资源分配、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有可能被边缘化。

三是存在过度商业化现象。适度的商业化可以将竹泉村资源与现代化的服务和商品相结合,有效增加村民的收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竹泉村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凸显,村内商业街也有了同质化竞争的趋势,改变了原有的风貌和氛围,村落的文化特色逐渐削弱,对村落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是经营形态单一,游客体验性不足。在开发过程中,竹泉村的经营形态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等基础服务上,这种单一的经营形态不仅限制了景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也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餐饮和住宿服务虽然为游客提供了基本的食宿需求,但缺乏特色和差异性。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也显得较为单一,缺乏与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相结合的体验性、参与性项目,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村落开发逻辑的实践框架解析

传统村落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但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而,通过旅游活化利用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现实的选择。竹泉村作为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分析其发展模式,有助于探讨传统村落合理的开发逻辑。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并非所有传统村落都如竹泉村一样适合开发为旅游景区,各地在传统村落开发中没有唯一的标准模式。每个传统村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优势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保护和传承特色传统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开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村落发展的潜力。

(二)村民参与,利益共享

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中,村民问题占据着核心地位。若忽视村民问题,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将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开发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尊重村民的合理诉求。竹泉村在开发初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后期仍需保证村民的实际需求与利益,促进并提高村民参与竹泉村开发的积极性。

(三)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

传统旅游的核心要素曾长期聚焦于“吃、住、行、游、购、娱”这6个方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旅游的发展要素已经扩展到包括“商、养、学、闲、情、奇”等在内的多元化范畴。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明显趋势,旅游模式也正在经历从单一的文化遗产、人造人文景观观光,向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村落特有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竹泉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激活发展潜力。

四、传统村落开发的路径创新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第一,拓宽宣传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竹泉村的图片、视频、旅游攻略等,与潜在游客进行互动,提高竹泉村的知名度。第二,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如针对家庭游游客推出亲子游、家庭游等旅游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和专属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针对自驾游游客提供详细的自驾游路线、停车指南、景点介绍等信息,同时推出自驾游套餐和优惠活动,吸引更多自驾游爱好者前来游玩。第三,举办民俗文化节、乡村音乐节,展示竹泉村的乡村文化和音乐魅力,吸引民俗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激发更多的潜在游客,既弘扬了民俗文化,也能为村落创收,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挖掘村落特色,落实“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尽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能够较好执行并在传统村落中落地的案例并不多见,反而涌现出大量模式相似的“旅游小镇”。创新必须以尊重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为前提,并努力保持环境的原真性,确保自然环境、街巷布局和建筑结构的原汁原味。同时,“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需要产业支撑,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村落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激活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

原住民是传统村落开发保护的内dDT4XBIWMaB9XoAEzpk4VFg8BceNu8gZhPXq3uWs+As=在推动者,其主动参与和积极创造是古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村落整体保护与开发成效,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第一,鼓励村民参与村落规划和建设。在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村落的规划和建设符合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第二,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村落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推动村落经济发展。

(四)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激发传统村落新动能

竹泉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较强的开发优势,应整合美味农家乐、优质土特产、风情民宿等资源,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探索开拓出新的发展模式。竹泉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竹林翠绿,泉水潺潺,可开展竹制品制作、传统技艺体验活动,使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另外,竹泉村还应重视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可推广健康养生的理念,开发多样化的康养项目,如竹林瑜伽、冥想、中医养生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五、结语

本文以山东省竹泉村作为例,针对目前竹泉村存在的宣传力度不够、村民参与度不高、商业化现象日益凸显等问题,探索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开发模式,推进地域发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深入挖掘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开发模式,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愁得以安放,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林业产业,2022(10):6-24.

[2]财政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EB/OL].(2024-03-12)[2024-06-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3/content_6939380.htm.

[3]陈兴贵,王美.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30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2):114-125.

[4]杨梦君.日本乡村旅游经验对竹泉村旅游开发的启示[J].智能城市,2020,6(10):55-56.

[5]时少华,裴小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03-108.

[6]王经绫.文化“双创”赋能传统村落振兴:内在机理、核心举措与实践路径[J].青海民族研究,2023,34(4):165-171.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