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举措与启示

2024-09-20 00:00:00杨梅卡迪丽娅
教育与职业(下) 2024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日本自2017年通过修订法案设立专门职大学以来,取得了不俗成绩。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分析专门职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为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为数字时代解决人才供给需求、为国家战略提供关键驱动人才。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包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即战力”人才,强调课程体系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的深度融合,实施基于真实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校企多元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对标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理实融通以变革职业本科教学范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门职大学

[作者简介]杨梅(1973- ),女,四川泸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卡迪丽娅(1998- ),女,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日本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逻辑与效能审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WUS23028,项目主持人:卡迪丽娅)

[中图分类号]G719.3/.7"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8-0080-09

职业教育不仅是授人一技之长的实用性教育,更是社会迈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汲取发达国家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能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导向与思路。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深受政府、社会与企业的高度重视。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日本政府以“学历”与“能力”双提升为目标,于2019年4月改革高等教育体系,设立与普通大学具有同等地位的专门职大学。目前,我国关于专门职大学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剖析其人才培养的特点。李梦卿与陈竹萍通过剖析政策,对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实践策略进行了概述[1]。王文利与苏月基于实例考察,系统阐述了专门职大学的职能定位与制度设计[2]。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及其效果,进而总结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分析日本专门职大学育人模式的目标,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育人内涵。

(一)为技术人才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进入21世纪,各国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各行各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相应提高。各国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并融入教育的各阶段与各层次,以期提升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型社会生态。

在职业教育领域,专门职大学是日本政府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平台之一。在专门职大学成立之前,日本政府已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并建立起专本学校互为补充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如1976年日本政府设立的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这两所技术科学大学以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作为招生对象,定位为开展精英职业教育,录取规模较小,将人才培养重点放在大学院,培养本硕博贯通技术人才。技术科学大学培养的人才在20世纪末极大缓解了日本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但难以满足当今工业化国家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劳动者对提升技术技能的需求。为培养胜任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确保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和升级,日本设立“终身学习系统”参与主体之一的专门职大学,为学习者健全职业终身学习路径。

日本专门职大学服务技术人才终身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构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链。日本的基本学制为“六三三”学制,即日本学生在六周岁入学,接受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后进行第一次普职分流。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为基础的普通高中,或选择以商业、农业、福祉、情报等工学专业为主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高等专门学校。但是,学生想深造会遇到巨大的现实阻力。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院校在定位与生源上存在差异。日本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分别为专科层次的“专攻科”、短期大学、专门学校以及本科层次的两所技术科技大学。“专攻科”主要接受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短期大学以及专门学校则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三类专科院校主要培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级技术人才,但未能有效解决因高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结构性就业困境。另外,虽然存在本科性质的职业教育院校,但由于技术科技大学只招收工学部学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专科学生想要提升学历层次较为困难。日本专门学校以及短期大学的学生想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位授予制度。虽然该制度成功解决了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中“无学位”与“断头路”的双重难题,但至今仍存在制度缺乏后续突破、实际受益人数与领域有限、学位认可度不及大学学位等诸多弊端[3]。为解决以上困境,日本政府于2017年5月修改《学校教育法》,正式确立专门职大学制度。该法规定,专门职大学与普通大学地位等同,四年制毕业生可授予直接注明具有国内外通行的职业或产业领域专业名称的学士(专门职)学位,两年制毕业生则可以获得“短期大学士(专门职)”学位[4]。《专门职业大学设置标准》强调,“专门职大学有义务确保入学者身份的多样性”[5],因此,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留学生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都同等拥有进入专门职大学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格。同时,入学者可凭借工作经验或专业技术能力申请抵扣至多30学分的课程以及相应的修业年限[6]。专门职大学的设立作为延续日本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抓手,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链,推动了教育横向融通、纵向链接。同时,由于专门职大学招生的多样性,应届学生、在职人士与成人学习者都能在大学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保障自己的技能水平与社会人才需求一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设立既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服务技术人才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现实对策。

(二)为数字时代解决人才供给需求

在新兴产业领域异军突起的数字新时代,技术要素深度嵌入数字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智能化生产系统对社会活动方式的转变冲击着职业教育。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耦合,是各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方面,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为支撑的数字劳动不断涌现,推动日本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兴起将逐步替代技术技能含量较低以及流水线式的就业岗位。在日本,自20世纪起从事副业等兼职性质的非正规就业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已成为日本各行业聘用低学历和低技能劳动力的新趋势。职业教育毕业生大量进入零工经济岗位,虽能保证毕业生就业率,但不利于社会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加,阻碍毕业生向高技能人才转化,导致劳动力供需矛盾明显,大量人力资本被浪费。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就业市场对脑力劳动与高技术劳动的需求将更加突出,对拥有初级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在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升级是支撑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7]。为此,日本专门职大学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机串联起来进行系统设计,培养面向实践、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规划调整专业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新兴技术带来的技术岗位,在专门职大学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群。这种调整将专业从原本对应某一特定岗位或行业,转变为对应“数字化”及行业岗位,以确保毕业生拥有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知识具有通用性与迁移性。另一方面,构建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在校生,专门职大学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互联网与高新产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学习专业职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数字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合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阶技能劳动者。对于以简单重复性劳动为主的工作者,专门职大学逐一为其提供定制化数字技能培训,旨在迅速提升其操作智能机械的应用能力,避免被数字经济社会淘汰。概言之,确保并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链,是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变革的新动向。

(三)为国家战略提供关键驱动人才

为适应生产技术的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与物理社会融合,世界各国创新数智科技政策发展模式,如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战略计划”,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提出“英国数字战略”,日本政府提出“社会5.0(Society 5.0)”。“社会5.0”概念于2016年10月在《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中提出。该计划明确了日本将在人工智能等重点技术领域发力,通过技术和创新来创造更加智能、注重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强调构成“社会5.0”三要素之一的便是培育构建新社会的人才[8]。

日本长期面临劳动力人口减少、职业技术从业者不足、少子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亟须培养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作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日本从国家层面强化制度设计,鼓励专门职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创造能力的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生活品质。

二、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作为推行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专门职大学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学术知识理论传授及应用为人才培养重点的方式,以培养兼备跨界思维方式和融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心。

(一)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即战力”人才

“即战力”(即戦力)是日本专门职大学提出的要求学生拥有“无须准备就能立刻上岗就业的能力”,即具备各自领域的从业资格和实用技能以及相关实践经验,以保障其人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基于此目标,日本专门职大学注重人才的“即战力”培养理念,具体体现为优化师资结构、适时更新专业以及强调实践课程占比三方面。

第一,设立实务家教师(実務家教員)岗位,保障学生获取最前沿的实务知识与技能。《专门职大学设置基准》明确指出,专门职大学的师资队伍结构由在其专业领域有5年以上实际业务经验的实务家教师与担任理论类课程的研究员教师(研究者教員)共同构成[9]。其中,实务家教师占比不得少于40%,具备高度的实际业务能力。实际业务能力通常根据持有资格、实务业绩、脱离实际业务的年数等来判断其合格程度。实务家教师又可细分为兼具研究能力的实务家教师以及在职业一线进行实务工作兼任专门职大学教育工作的“类专任教师”。由此可见,日本专门职大学设立实务家教师岗位,不仅避免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陈旧,还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脱节。

第二,紧跟产业升级适时更新专业目录。截至2024年,日本共有19所专门职大学,涉及信息情报、医疗健康、饮食服装以及现代农业等领域,且多为与企业合作开办的私立院校。专门职大学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充分考虑到其专业设置与地方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对口问题,并带有明确的就业导向。因此,专门职大学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地方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让其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结构形成合理对接,避免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比例不协调,保障其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能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合并专业。例如,高知康复专门职大学(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由高知学园与当地医院合作开办,旨在培养在卫生和医疗福利领域具有先进知识和技能、高尚道德感和丰富人文情怀的合格人才,为地方社区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10]。在专业设置上,高知康复专门职大学从少子高龄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紧缺等保健医疗福祉领域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拥有先端医学科学推进研究中心的高知县优质医疗资源以及拥有世界一流医学研究设备的地方医疗设施,将专业设置在以往的理学疗法(理学療法学専攻)与作业疗法(作業療法学専攻)两类专业基础上,并考虑邻近医院对听力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开设了言语听觉疗法(言語聴覚学専攻)专业。学生在专门职大学所学专业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与实务能力能立刻胜任岗位需求。

第三,强调实习实践课程占比。与其他普通大学相比,专门职大学更突出实习实践课程比重,学生需在4年学习生涯中完成至少600小时的实践培训以及15周以上的实习课程,实习实践课程占比是普通大学的六倍[11]。四年制学生接受40单位以上、两年制学生接受20单位以上的实习实践课程,是专门职大学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在第三、四学年,学生需参加“实地实务实习”。该实习强调学生前往企业或商业场所直接参与从事实际业务来获取实务经验[12]。通过这样的实习经历,学生不仅能将所学技术技能直接运用于岗位来检验和完善学习成果,还能进一步积累该岗位的工作经验。

(二)强调课程体系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深度融合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具有应用性,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日本专门职大学的课程以“模块化”形式呈现,不同的课程模块承担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专门职大学的课程结构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一致。

例如,以培养农林产业专业人才为主的静岗县农业环境专门职大学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基础知识模块:通过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旨在获得经济学与社会学基础知识以及外文(主要为英文)交流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为进一步深入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职业专门知识模块:通过职业专门知识模块的学习,旨在获得经济学、农业学以及生产理论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基础支持。三是拓展知识模块: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与饮食的学习,旨在获得饮食生产与当地自然文化、产业经济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职业生涯中,并认识农林业及其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四是综合能力模块:通过演讲汇报与计划书写作的学习,旨在获得演讲与汇报能力,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在职场中自主与自立。从该课程模块设置可以看出,专门职大学的课程开发与设置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学术性融合的特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真实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

问题驱动就是将较为抽象的、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过程[13]。区别于表层化的劳动知识教育或碎片化的劳动体验教育,真实问题驱动下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融合发展,助力学生创造性解决真实问题,使其身心获得成长。

日本专门职大学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水平上要达到本科水平、在技术技能水平上要高于专科水平。具体来说,要培养能够积极应对社会、产业界等的各种变化,具备某种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和实务能力等的职业能力,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等的人才。基于此目标,专门职大学大力推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改革,打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局面。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课题解决型学习理念是专门职大学的实践教学指导理念。作为促进专门职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兴教学模式,PBL课题解决型学习理念强调学生理解概念并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基于企业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实践探索,企业与学校对过程进行全程评估,从而实现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下的内在生长,实现学习逻辑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积累的转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PBL课题解决型学习理念将日本专门职大学的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六个步骤,即组成小组—提出课题—收集信息—整理分析—总结汇报—反馈评估。例如,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東京国際工科専門職大学)与地方市政府合作开展为期6个月的PBL教学计划,以应对该地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城市购物街客流量较少、如何加大城市宣传力度等有关旅游学以及传媒学的实际问题[14]。该计划以当地现实问题为载体,由教师根据具体项目与相关理论设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全程构建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框架,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将知识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衔接,对接社会发展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专业职业能力。

(四)校企多元协同开展实践教学

日本专门职大学坚持开发办学和合作教育理念,通过疏通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实现职业教育多方实践资源和优势集聚并形成目标合力,保障其培养的人才适应行业市场、企业及社会和国家需求,形成了多方协同参与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实践的形式。

第一,校企共同建设高质量实训基地是日本专门职大学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日本专门职大学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带动各级教育部门、企业共同建设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企业创新与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5]。专门职大学与企业协同创办的实践实训基地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于学生,高质量实训基地帮助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的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提升其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对于专门职大学,高质量实训基地不仅解决了高校实习实训场所欠缺的难题,还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科研和产业需求的有机融合。对于企业,高质量实训基地有助于培育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为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第二,引入外部社会力量动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是日本专门职大学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日本专门职大学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将“教育”与“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重视新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又重视科研技术的开发。日本专门职大学主动与政府、企业和产业部门等多方利益群体建立合作关系,深化多方协同育人,合作开发和拓展实践资源与形式,如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由企业出资支持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接受企业委托研究等。东京信息设计专门职大学(東京情報デザイン専門職大学)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引入信息通信、电子游戏、通讯产品与信息技术等知名企业,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16]。学生不仅能在学校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能提前了解相关产业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并积累开发创新经验。这种引入外部社会力量动态参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了知识融合,增强了人才流动性。

第三,校企合作项目是日本专门职大学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驱动方式。专门职大学与企业以项目驱动联合开展实践项目,以合作方式提供真实场景实践实习、训练和社区服务等多类实践项目,通过课程作业、动手实践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静冈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静岡県立農林環境専門職大学)是一所将大学、产业和科研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职业本科院所,它以当地发达的林业与畜牧业为优势,培养将来能在农林业经营和地区社会发展中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在实践实习教学上,它与富士森林公司、原田茶园株式会社、农健株式会社等以农林业发展为主的当地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农业机械应用研究、新品种草莓的培育、如何科学饲养山羊等校企合作项目,帮助学生学习农林业管理技能与专业知识,以职业人的身份融入地区经济建设,解决当地农林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该专门职大学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农业技术与智力支持,农业科研所与大学长期有效的合作为农业人才提供实践的平台,并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发展,为培育作物的高技术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日本专门职大学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人才培育模式,不仅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还提高了企业产业效率,推动了行业发展。

三、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成效及挑战

日本专门职大学以提高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大力促进学生就业、发展地方本土经济为培养目标,通过密切与企业、产业部门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一系列校企合作培养和实践平台,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同时也面临挑战。

(一)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1.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日本自明确提出发展专门职大学以来,广受好评。在学生反馈方面,“专门职大学实践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便利”等好评持续居于高位[17]。在企业反馈方面,得益于专门职大学以“即战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大缩短了职前培训时间和团队磨合时间,有效实施了校企“协同培养—合作研究—技术转化”的人才培养互动合作机制[18]。以2020年4月举办的开志专门职大学(開志専門職大学)为例,其第一届毕业生的就职率达到100%[19]。

2.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日本专门职大学追求产教深度融合,与软件开发、医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汽车设计等领域的全球顶尖企业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合作。例如,东京工科专门职大学在日本顶级游戏评奖“日本游戏大赏”中屡获殊荣,凭借其实力碾压其他学校。静冈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积极参与当地农林领域植物生长与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相关课题[20]。通过问题解决与人才供给的形式将成果返还给地区,支撑地区发展,在努力促进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地区农林业竞争力、促进地区活性化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专门职业大学的特色建设。

3.社会效益显著。对于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时进入用人单位的敲门砖。高知康复专门职大学2022年国家考试的合格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其原因在于日本专门职大学普遍通过开展个别指导、小组学习、就业技能专项学习、面向国家资格考试课程的方式,协助学生在毕业前取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大部分学生能在毕业前通过国家资格考试,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进而获得就业机会。这不仅弥补了日本高技能技术人员的短缺,也满足了就业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同时,得益于日本专门职大学的海外实习项目以及具有国际认可度的专门职学位,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取得国际认可的职业技术能力资质,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二)日本专门职大学面临的挑战

专门职大学作为日本具有本科性质职业教育的新兴院校,虽然在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

1.专门职大学联盟阻碍育人进程。日本专门职大学中多数为私立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管理和监督力度有限,教育治理难以得到保障。为此,2020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创立“专门职大学联盟”,旨在促进各联盟成员在教育领域共享专门职大学建设经验并促进合作[22]。然而,联盟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对各成员的约束力与凝聚力相对有限。因此,专门职大学的教育质量与日本职教体系转型的成效仍待进一步深入检验和研究。

2.新办院校招生人数不足。2019年,文部科学省允许日本专门职大学进行招生试点工作以后,对职业本科院校招生原则的调整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招生政策,虽然在招生考核过程中强调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不过分关注申请者的测验分数,侧重对申请者能力和意愿的审核,但仍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情况。以电动移动系统专门职大学(電動モビリティシステム専門職大学)为例,该校于2023年开启招生,计划在电动车辆系统工程系招生40人,实际只招收到3名新生。同时,该校拥有专任教师23名、20名兼职教师,共计40名教师负责这3名学生的日常学习[23]。因此,如何提高私立学校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是日本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我国产业和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无到有,从前期初步的试点探索到现在强调稳步发展。国家对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历史必然。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办学经验对中国自主培养职业本科人才,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互嵌集成,科学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培养对标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的产物,其核心是以职业实践为基础,围绕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进行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它既不是简单地将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纵向提升至本科层次,也不应是普通本科教育的横向盲目扩展[24]。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的人才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不断促使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充分结合国家、社会、区域、产业及行业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既要保持“类型”特色又要保证“层次”质量。日本的专门职大学考虑到“高等性”和“职业性”两个要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优势学科,定位于培养适合日本产业经济发展且拥有丰富创造力与高度实践力的人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集中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应对标市场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对接产业需求,推动基础理论与技术实践相融合,凸显专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特色。应厘清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属性,避免与普通本科教育同质化,培养面向基层和一线、兼顾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第二,专业布局应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战略上需考虑其专业设置是否与企业人才需求对口。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关注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适度规划一批新专业。同时,也应吸取日本专门职大学招生人数不足的经验教训,科学规划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以确保培养具备不可替代的高技能人才。

(二)推动理实融通变革职业本科教学范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突出“专”而“精”的特征,将强化职业专业性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来看,职业教育是为了职业的教育。因此,职业本科教育应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遵循职业教育的属性开发职业本科课程,同时高度重视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培养。日本专门职大学强调课程体系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的深度融合,聚焦于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持续推动产业界的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因此,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摆脱学科课程模式,将学习理念从简单的知识储备观转变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构知识。同时,应将课程改革重心由工作过程导向转向工作过程及改进创新导向,培养具备强理论、高技能、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专门职大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日本企业与专门职大学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建立高质量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实习和工作机会。我国在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时应着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共同育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邀请国内外顶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的人才需求融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第二,鼓励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展开研讨,将企业的典型工程任务融入教学实践项目。第三,支持和引导建立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使企业切实参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服务企业技术研发等多重功能与作用,还能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与共赢发展。

日本高度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缓解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明晰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实践内容占比,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最优路径,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卿,陈竹萍.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2(2):52-59.

[2]王文利,苏月.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建构与人才培养实践——基于14所专门职大学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22(7):62-68.

[3]朱文富,孙雨.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与经验[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5):87-93.

[4]総務省.学校教育法[EB/OL].(2020-04-01)[2024-05-16].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2AC0000000026amp;keyword=%E5%AD%A6%E6%A0%A1%E6%95%99%E8%82%B2%E6%B3%95.

[5][9][11]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及び専門職短期大学設置基準について[EB/OL].(2023-03-24)[2024-05-20]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30324-mxt_senmon01-000014069_01.pdf.

[6]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等の設置構想のポイント[EB/OL].(2021-03-31)[2024-05-20].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10331-mxt_senmon01-100001394_02.pdf.

[7]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71-102.

[8]内閣府.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基本計画[EB/OL].(2021-03-26)[2024-05-21].https://www8.cao.go.jp/cstp/kihonkeikaku/6honbun.pdf.

[10]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大学の理念[EB/OL].(2023-12-02)[2024-05-29].https://kpur.ac.jp/about/profile/philosophy/#image.

[12]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等の臨地実務実習の手引き[EB/OL].(2019-01-11)[2024-05-21].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on/__icsFiles/afieldfile/2019/01/11/1412538_001.pdf.

[1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14]東京国際工科専門職大学.伊勢原市との官学連携のPBL実習で、学生たちが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を実施!テクノロジーを駆使した地域社会の課題解決を進行中[EB/OL].(2023-07-19)[2024-05-29].https://www.iput.ac.jp/tokyo/eyes/14832/.

[15]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EB/OL].(2023-07-21)[2024-06-03].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29M60000080033.

[16]東京情報デザイン専門職大学.産業界との取組み[EB/OL].(2023-11-27)[2024-06-03].https://www.tid.ac.jp/feature/industory-academia/.

[17]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専門職短期大学?専門職学科の学生の声[EB/OL].(2023-03-24)[2024-06-03].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on/1414446_00004.htm.

[18]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等企業?自治体インタビュー[EB/OL].(2023-05-30)[2024-06-03].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on/1414446_00003.htm.

[19]開志専門職大学.就職実績[EB/OL].(2024-03-01)[2024-06-03].https://kaishi-pu.ac.jp/admissions/admissions-career/.

[20]静岡県立農林環境専門職大学リポジトリ.研究課題一覧(令和4年度)[EB/OL].(2023-11-14)[2024-06-03].https://spua.repo.nii.ac.jp/records/2000050.

[21]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国家試験結果<2022年度国家試験合格率>[EB/OL].(2022-12-07)[2024-06-04].https://kpur.ac.jp/employment/national-exam/.

[22]日本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コンソーシアム」設立[EB/OL].(2020-09-08)[2024-06-10].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00908-mxt_senmon01-00307_01.pdf.

[23]朝日新聞.入学者わずか3人の大学も少子化時代の新設大学、大化けする可能性の見極め方[EB/OL].(2024-01-25)[2024-06-10].https://www.asahi.com/thinkcampus/article-110151/.

[24]廖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现状、路径与方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24-2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8:46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1:02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4:53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5:31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2:3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