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泉将军的《岛屿战争论》思想深邃、观点新颖,摅论全面、阐述细腻,内容翔实、富有远见,可谓理论创新特点、亮点多多,令人爱不释手。笔者择其精粹,谈谈其中后勤理论4个方面的重大创新。
作者从战争制胜的全局和战略筹谋的高度,提出了“后勤其实不后,而应该是前勤”的思想,把后勤摆到了直接关乎战争胜负的战略主动地位和前沿位置。接着,作者又围绕前勤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前于地”“前于时”“前于识”的理论,并引用大量战例、史实和数据加以论证,把前勤的概念延伸扩展到了空间、时间和认识的3D维度之上。
作者在有关前勤的论述中,始终突出了“三前”及其辩证关系。他指出,“前于地,通常都要前于时,不前于时,则前于地的工作无法实现;前于时,也不仅仅是时间提前,前于时的工作中许多也是前于地的工作”;“空间上前也好,时间上前也罢,起主导作用的是思想认识上要前”。可见,“三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前于地”是核心,只有把后勤装备、设施、物资和保障力量前伸预置到预定战场,才能就近就便、随时随地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前于时”是根本,只有未雨绸缪、谋划在先,在战略上筹划和建设好后勤,才能在战争中从容应对、稳操胜券;“前于识”是关键,只有思想引领、观念先行,充分认清“前于地”“前于时”的极端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把握主动,努力做好前勤这篇大文章。
前勤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前置”,这是作者反复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现代条件下作战,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快”是制胜的关键;而要快速制胜,后勤必须遂行随时随地的快速保障。这就需要在预知、预测、预定的战场上,前置部署后勤装备、物资和机动保障力量,缩短后勤与前线、储备与补给、保障与作战之间的距离,从而达成快速保障。
“后方有、运得走、送到手,才是真正的后勤供应”,这是作者在第二章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为了论述后勤供应以及如何搞好后勤供应,作者指出,“胎儿的发育成长,需要母体的脐带供应养料和氧气。军队打仗也需要‘脐带’,从而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这既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后勤运筹谋划的重要性和整体性,又恰到好处地阐释了后勤供应保障的具体性和功能性,从而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升华了后勤保障的基本职能。
后勤要履行好这个基本职能,需要从战争全局和战略高度上搞好统筹规划,在战役战斗的各个阶段搞好后勤保障的整体运筹和谋划——这就是“算计”;同时,需要在具体的后勤保障行动中,搞好人员、装备、物资投送供应的各种计划和运算——这就是“计算”。因此,“算计”和“计算”构成了后勤职能的两大基本内涵。“算计”是战争的引擎和总阀。大到一场战争,中到一个战役,小到一次战斗,都需要军事家和指挥者们运筹帷幄、精心“算计”,一切战争行动及其结局,无不源于这一引擎的启动和出自这一总阀的控制。因此,“算计”不佳,满盘皆输,搞好战前和战中的运筹与谋划,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作者用很长篇幅,从“聚源之法“”运送支撑“”效率之门”3个方面,对后勤“算计”作了翔实细致的阐述。从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实践看,后勤运筹谋划(“算计”)必须着眼战争全局和战役全程,综合考虑以往战争经验、本国国情军情、作战任务特点等因素,依据战争规模、预计持续时间、可能交战强度、后勤保障标准等情况,进行总体构想、整体规划和一体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相关军队先后探索建立了岛屿作战后勤保障的多种模式,现代后勤又提出了平战结合、三军一体、军民融合的建设和保障路子,这都是“大算计”的结果。
作者以“血液的流动”作比喻,提出了建立和规划后勤保障“战场血管网”的新观点、新构想,以实现后勤保障顺畅流转,确保军队作战胜利。
岛屿作战“两岸夹一水”的基本环境,决定了后勤供、救、运、修、防都将面临跨海保障的现实,所有保障行动都要围绕陆岸、海上、岛岸3个区域和装载、输送、卸载3个环节来进行。于是,陆海空一体、岸海岛一体、装运卸一体(3个“三位一体”)的后勤保障新网络和新模式应运而生。3个“三位一体”的精髓是,针对不同的作战区域和作战任务,后勤部署和保障方式灵动有序、随机而变——在陆岸,可成集团部署,遂行逐级保障、定点保障;在海上,可成方向部署,遂行越级保障、直达保障;在岛岸,可分散部署,遂行伴随保障、垂直保障——最终形成星罗棋布、纵横捭阖、既相对稳定又富有弹性、既足额到位又伸缩有余的后勤保障整体格局。
作者在借鉴先进保障网络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战场血管网”新的构想、新的原则和新的方法。在总体构想上,提出了“岸—海—岛”平面三段式、“岸—空—岛”立体三段式或平面立体混合保障式等3种模式,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式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提出了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的措施和办法。在力量部署上,提出了“三网两区”(即己岸网、跨海网、彼岸网和装载区、卸载区)的基本方式,并对不同网区进行了投棋布子式的规划和架构。在保障实施上,提出了后勤部署要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突出主要方向、重点部队;具备应变能力,适应主次方向转换;留有预备力量,遂行机动保障;三军一体、军民融合,综合保障、多法并举等保障原则和方法,并细述了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在后勤指挥上,提出了“后勤流节点控制”这个重点和难点,强调后勤指挥对于后勤保障流调节流动的极端重要性,并对联军作战、联勤保障、联合指挥等作了系统性的阐述。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作战时间大大缩短,作战节奏大大加快。对后勤的必然要求就是“以快保快”,而后勤要达成快速保障,必先做到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手段,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后勤保障资源,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部队提供准确的物资、卫勤、运输等各种保障,以最少保障资源满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强保障信息掌控最大保障物流,以最小保障时差实现最优保障时效,以最低保障成本达成最佳保障效益。
作者从一位精于作战、懂得后勤的高级指挥员角度,在对过去后勤“乱象”的深刻反思、对建立软实力的孜孜追求、对实现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的渴望与呼唤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A8S”这一后勤精确保障的革命性新概念,即“8个精确”——A8(A是英文精确accuracy的缩写)、“1个留有余地”——S(英文留有余地spare的缩写),并详细阐述了精确时间、精确地点、精确数量、精确质量与精确信息、精确指挥、精确配送、精确管理的具体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后“4个精确”是前“4个精确”的基础和前提,前“4个精确”是后“4个精确”的末端和目标,“在精确的同时,必须留有余地或备份,确保一定的弹性”。作者还强调,精确保障必须有先进的后勤理论、科学的保障体制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建立后勤指挥与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后勤保障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高度融合,覆盖三军、军地相连、前后方对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全资产可视,做到精确控制与运用、后勤与作战同时获取信息、同时展开作业;广泛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实现后勤保障模块小型化、轻型化、便利化、隐性化,以推动后勤保障的革命性转变。
综上所述,《岛屿战争论》后勤篇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构成了岛屿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的基点,也形成了作者以“后勤应是前勤”为标志的军事后勤创新理论的亮点。我们相信,这些创新的军事后勤理论,将对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系原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少将)
(责任编辑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