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建强草棚党校 打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2024-09-20 00:00:00程健
铁军 2024年9期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安徽省泾县县委党校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四军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草棚党校培训阵地,将红色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草棚党校打造成承载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等历史印记的精品现场教学点。截至目前,已经开展现场教学、培训班200余期,近3万人在草棚党校现场接受教育培训。

一、巩固红色阵地,建好家门口的“微党校”

深挖红色内涵。坚持用红色的历史熏陶人、用生动的故事感动人、用伟大的精神感染人,大力传承和发扬草棚党校的艰苦办学精神,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党员干部需求的教育培训模式,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鲜活性、多元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性洗礼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寻觅红色记忆。组织专班拜访泾县云岭村老一辈村民,一帧帧拼凑村民记忆中白果树村皖南特委驻地旁的草棚模样;前往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实地了解华中局草棚党校有关情况;调研该院草棚党校建设与使用情况,同时与新四军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论证教导总队工作开展情况等史实,邀请设计公司综合各方面意见及实地调研,在历史与现实的激荡中勾勒出完整的云岭草棚党校建设样板。

再现红色场景。坚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泾县县委党校联合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审慎开展草棚党校选址,最终确定毗邻新四军军部旧址大夫第的一处院落,并于202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草棚党校总投资160万元,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较好地复制还原了当年的场景,同时为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内设有舞台、条形木椅及电子屏等基本教学设备。

二、挖掘红色资源,上好沉浸式的“微课程”

开发特色课程。坚持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相统一、红色资源与教育培训需求相结合,依托草棚党校建设,对新四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研究和解读,研发新四军红色文化课程。设计开发《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我的父亲袁国平》等教学课程,其中两门微党课在全省党校系统微党课评选中获奖。

丰富课程内容。围绕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邀请党校教授、党史专家、新研会成员等专家学者深入挖掘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云岭烽火忆赤城军民情》等3门访谈教学课程,与泾县皖南花鼓戏艺术剧团合作开发《高高的云岭》皖南花鼓戏艺术党课,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情景教学课,让党员干部感悟家国情怀,汲取智慧力量。

打造精品线路。按照“一点位一特色、一线路一主题”的思路,聚焦“六有”建设标准,整合优化各类红色资源,依托草棚党校建设串联新四军军部旧址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中共中央东南局、政治部等旧址的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两条现场教学精品路线,形成以点带面、线面结合的党员干部教育阵地。

三、创新教学模式,讲好有感染力的“微故事”

拓展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和访谈教学印象鲜活、感染力强的优势,探索专题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邀请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教学员在草棚党校现场讲解,泾县县委党校在草棚党校开设访谈教学课,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激扬奋进力量。

统筹培训载体。积极统筹好草棚党校学习使用路径,结合建党纪念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和主题党日,开展“看一批旧址、唱一首红歌、上一堂现场课”等党性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内心的庄重与虔诚。今年5月,会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草棚党校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微党课志愿宣讲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宣讲8场,覆盖千余人次。

强化师资力量。加强与省委党校、浙江大学等院校的对接联系,引进讲授政治理论、经济发展、党性教育等课程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聘请省、市委党校,有关高校专家教授,乡土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充实草棚党校教学力量。目前已专门聘请海军指挥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威和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加胜担任兼职教师,讲述新四军在艰苦卓绝抗战征程中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春风化雨地走进党员干部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办公室(中共泾县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