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浙江省遂昌县公安局值班室朝南的一个窗口,正对面一座居民楼的五楼,总有一盏灯每天凌晨两点才熄灭,这引发了公安干警的职业敏感。经上门走访得知,原来这是县委党史研究室刘宗鹤老师在深夜写作。1982年松阳、遂昌分成两个县后,刘宗鹤一直兼管两个县的党史研究工作。为了抢救党史的原始资料,他经常身背雨伞,脚穿一双解放鞋,带着照相机和录音机,往返松阳、遂昌的崇山峻岭之间,到玉岩、斗潭、安岱后等革命老区,走访健在的老游击队员和熟悉当年情况的老农,收集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挺进师在这里的英勇故事。他坚持白天走访,晚上整理资料,几乎每天都要忙到下半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普通的党史研究者做“拼命三郎”?因为他怀揣粟裕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
1979年,43岁的刘宗鹤调到中共遂昌县委党史办公室主持工作,之后曾任县党史办主任兼县志办主任。他先后在本省和福建、江西等地,采访了许多当年红军挺进师的老战士。在采访中,刘宗鹤发现他们对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后的一些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更使刘宗鹤感到震惊的是,在参观南昌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发现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的黄富武的画像被拿掉了。他询问馆长这是怎么回事,馆长回答说:“我们一个同志看到1935年浙江《东南日报》的新闻报道,说黄富武被捕后就叛变革命了。”刘宗鹤告诉馆长:“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材料,黄富武被捕后表现得非常英勇坚强,根本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恼羞成怒的敌人最后将他杀害在丽水城大水门外。”馆长听后非常惊讶:“啊?还有这种事?我们手上没有准确的资料,希望你们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刘宗鹤还得知福建、江西都有县级革命老根据地,可以享受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公粮等待遇。而当时浙江全省的老区县一个也没有得到中央认定,他感到这样对浙江老区人民不公平。从外地出差回来后,刘宗鹤在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出为了对历史负责、对革命先烈负责,他想去北京采访曾任红军挺进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粟裕,以厘清历史尚有的许多疑问,为党史充实珍贵的资料。县委书记说,这是一件好事、大事。
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肯定后,刘宗鹤根据现有党史资料中尚需求证的重大事件,整理出采访提纲:1.有关红军挺进师取得“斋郎战斗”胜利后,北上龙泉河,在云和召开挺进师政委会议,确定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情况;2.有关挺进师师部设在王村口宏济桥西的一幢大屋,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设在桥西蔡厢庙的情况;3.浙西南“青帮”组织性质;4.都说“敌进我退”,为什么要“敌进我进”;5.黄富武到底是不是叛徒;6.红十三军19名指战员被刘达云杀害的情况;7.三年游击战争中敌人的多次“围剿”,斗争非常艰苦,你们是怎么战胜敌人的;8.1937年9月,在遂昌门阵与国民党县政府进行合作抗日谈判的情况;9.1936年夏天的“南阳事件”;10.帮助解决浙江革命老根据地县的问题。不久,县委研究决定,由刘宗鹤带队,和雷关贤(畲族、新中国成立前的地下党员)、曹关其(原遂昌城关小学校长)两位党史工作者,一起到北京采访粟裕。
1981年9月,刘宗鹤持中共遂昌县委介绍信,乘长途汽车前往杭州。在省委大楼办公室,省委办公厅乐子型主任接待了他们。乐主任说:“此前,省委党史办杨主任和丽水地委党史办的徐主任赴京采访粟裕,都没有如愿见到首长。你们这次去也不一定成功,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刘宗鹤拿出准备好的采访提纲给乐主任审阅。乐主任看后说:“看来你们做了详细准备,提纲中的这些问题确实很重要,非要访问粟裕不可。这样吧,我打电话给省军区,请他们为你们开介绍信,通过总参去面见粟裕,你们看这样好吗?”刘宗鹤高兴地说:“谢谢,那太好了!”刘宗鹤一行匆匆赶到位于清波门的浙江省军区司令部。在省军区党史研究室李华忠主任陪同下拿到省军区开具的介绍信后,立即购买了次日前往北京的火车票。
9月20日上午,刘宗鹤一行抵达北京。通过总参信访办的同志联系上了粟裕的秘书朱楹。3天后,粟裕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了采访。
此前,时属遂昌(今松阳)革命老区安岱后村党支部书记委托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吴克斌给粟裕带去了几斤笋干,粟裕认为不能收,还专门买了几盒糖果回赠老区人民。考虑到粟裕的高风亮节,刘宗鹤一行到附近的花卉市场买来一盆山茶花,象征着老区人民淳朴真挚的情感,敬献给粟裕。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住院部大楼,朱秘书领他们走到二楼首长病房。朱秘书请雷关贤和曹关其坐在沙发上喝茶,然后领着刘宗鹤来到粟裕的身旁。粟裕穿着蓝色竖条病号服,精神状态很好,双目炯炯有神。身为国家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他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据刘宗鹤回忆,走进病房,看到左边有一张大病床,床头里侧是朝东的窗户,窗边摆着一张小桌子,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坐在桌边的凳子上。往里靠近南边窗口的前面,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写字台,刘宗鹤带去的山茶花就摆在写字台一角。粟裕看着山茶花说:“当年我们在浙西南打游击时,山上有很多这样漂亮的山茶花,榨出来的茶油很香。”粟裕微笑着和刘宗鹤握手,并拍了拍他的肩膀。朱秘书安排刘宗鹤坐在粟裕对面。此次采访历时1个多小时,粟裕认真耐心地解答了采访提纲所列的历史问题。据粟裕回忆,1937年9月,在与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他在门阵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军区司令部名义给遂昌县政府、国民党县党部写信,提出国共合作抗日和平谈判,是派谢文清出面谈判的。谈判成功后,他带领部队到浙南的平阳与省委书记刘英会合。
当刘宗鹤问道:“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敌人曾多次进剿、‘清剿’,斗争非常艰苦,你们是怎么战胜敌人的?”粟裕说:“党中央命令我们挺进师进军浙江,在战略上是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牵制国民党部队,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斗争的艰苦程度不亚于长征,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指战员和根据地人民对革命事业怀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粟裕对刘宗鹤说:“你对党史研究很敬业,希望你能把这项工作搞下去。”刘宗鹤做了肯定的回答。粟裕听后很高兴,说:“好,这样我就放心了。”接着他贴近刘的耳朵悄悄说:“我一直想把挺进师的斗争历程写一本书,书名叫《信念》。可是这些年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去写。你在部队工作过,又是大学本科毕业,当过编导,对党史研究工作很敬业,我看你有这个条件写好这部书。”刘宗鹤深感粟裕的信任,握着首长的手说:我一定完成这个任务。
粟裕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很关心。当他得知浙江省内如遂昌、松阳、龙泉、平阳、泰顺等县,都还未被批准成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并且交通不便时,立即叫朱秘书把这个问题记下来,让他与中央革命老区办公室联系。此后,省里投资帮助修建了遂昌门阵到金华的公路。
采访结束告别时,粟裕想送给刘宗鹤一套军装,老实厚道的刘宗鹤不敢领受首长的厚礼,为此他后悔至今。粟裕对刘宗鹤说:“我们拍张合影吧。”因粟裕身穿病号服,夫人楚青说这样拍照不合适,答应出院后第一站就去浙江,到时再好好拍几张合影。唯一的一次见到粟裕却未能合影留念,成为刘宗鹤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京期间,经朱楹秘书协调,刘宗鹤等还到军事科学院拜访了曾任红军挺进师参谋长的王永瑞将军;在军事科学院档案馆复印了国民党第十八军“清剿”红军挺进师的兵力部署和总结报告。朱秘书还联系了财政部、民政部、中央革命老区办的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刘宗鹤关于浙西南革命老区情况的汇报。
回到遂昌,刘宗鹤马上赶往王村口镇,找到当年苏维埃政府旧址蔡相庙。他找来梯子,爬上去用竹片把石门上被黄泥糊着的“蔡相庙”三个字抠出来。这是当年“破四旧”时,老百姓为了保护蔡相庙糊上去的,然后挂上“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牌子,给宏济桥西的叶氏大屋也挂上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部旧址”的牌子。以后的日子里,刘宗鹤建议按照原貌修复当年粟裕作团结抗日报告的宏济桥;建议将红军挺进师举行誓师大会的天后宫,改建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建议在白鹤尖山上的制高点建立红军纪念亭;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革命文物纪念地的保护,向外围发展;建议保留王村口镇原有石板路及老街老宅的传统风貌。政府部门采纳了刘宗鹤的这些建议。如今的王村口老街两旁古建筑保存完整,白墙灰瓦,硬山顶,马头墙错落有致,连绵成片。镇内主要文物古迹如天后宫、宏济桥、蔡相庙、挺进师师部旧址、月光山公园、白鹤尖红军纪念亭都完整保留了下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遂昌县王村口革命纪念建筑群”证书,这是浙江省唯一的革命纪念建筑群。
1983年,刘宗鹤开始着手革命老根据地县的调查与申报工作。国家给遂昌拨来革命老区建设经费27万元。县委决定把这笔经费用来建设老区的机耕路和公路。刘宗鹤又写信请粟裕为遂昌中学题写校名,为科学馆题字。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完成粟裕的嘱托,刘宗鹤夜以继日地工作,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984年2月,粟裕病逝。他生前留有遗嘱,将部分骨灰撒在遂昌革命老区。刘宗鹤陪同县委梁书记一起到王村口镇选址,最终选定王村口镇北面山上。此地可以看到王村口镇的全貌,坐北朝东南。只要天晴,一早就可以看到太阳从王村口东面大山里冉冉升起。山下是宽阔的乌溪江,王村口镇就在河的南岸。刘宗鹤提议此山命名为“月光山公园”,寓意粟裕与日月同辉。
1984年5月15日,粟裕大将部分骨灰由其亲属和军委办公厅同志护送至月光山安葬。闻讯自发赶来的群众挤满山坡,冒着细雨送粟裕大将最后一程。
1985年春天,在月光山公园纪念碑亭前,从北京来的粟裕夫人楚青触景生情,落下了热泪,她说,“长眠在这么好的环境中,粟总一定是很舒坦的,我若能长期陪伴在他身边该多好呀!”刘宗鹤说:“您回到北京后写两首诗,我们把诗刻在粟裕纪念碑亭旁边。”楚青笑着说:“这个办法好。”7月,楚青将两首诗寄给刘宗鹤。诗文被刻在一块石碑上,安放在月光山公园内大门右边,实现了楚青日夜陪伴粟裕的心愿。
1992年6月,粟裕夫人楚青邀请刘宗鹤夫妇去北京做客。当她听说刘宗鹤身体状况不佳,马上嘱咐媳妇李鲁鲁带他到海军总医院治疗。经药物调整,治愈了刘宗鹤积劳成疾的心脏病,直至32年后的今天,89岁高龄的刘宗鹤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每天坚持创作到深夜。
1997年,刘宗鹤撰写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及其斗争》《论粟裕游击战实践与理论的特色》等系列论文和多篇革命故事,为此他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了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1998年,刘宗鹤退休了。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反映红军挺进师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电视连续剧《挺进浙江》,成功地塑造了粟裕、刘英、黄富武、洪家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2012年11月,朱楹秘书从北京到丽水,在八一宾馆看望了刘宗鹤。朱秘书转达了楚青的亲切问候,他说:“这次到丽水,楚青委托我向你了解1981年9月那次采访时,粟裕和你谈话的一些内容。因为当时我们坐得远,有一些话没有听清楚。”于是刘宗鹤把当年谈话的一些内容详细地告诉了朱秘书,并拿出创作完成的50集电视连续剧《挺进浙江》的书稿。朱秘书抚摸着书稿说:“你真是30年磨一剑呀。”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