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迟来的珍贵照片

2024-09-20 00:00:00王四海
铁军 2024年9期

今年“八一”建军节的前一天,我收到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林会长传过来的一张拍摄于苏南抗战早期时的合影照片,他让我看看照片上除了陈毅外,还认识哪些人。我仔细看了一下,最右边的太像我的太公了,我高兴得喊了起来。照片上除了陈毅外,还有林胜国等开国将军,这也证实了党史上的一句话:溧阳有了许维新、吴福泽这两支武装,竹箦桥一带才成为抗日根据地。睹物思人,万千相思涌心头。

这是太公留在世上的第二张照片,因而尤显珍贵。之所以说这张照片珍贵,还因为照片拍摄时间是在抗战时期(1938年12月底,拍摄地点在茅山根据地)。照片上中间为陈毅,右一为太公吴福泽(1906年—1942年)。

历史背景得从吴咏湘的《在溧阳抗日的一段经历》说起。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苏南,开辟茅山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吴咏湘在一支队一团一营任营长。之后,一营改为一支队特务营。开辟茅山地区,必须要有立足点。当时支队领导选择在溧武公路薛埠至天王寺段两侧开展活动,创建立足点。吴咏湘领导的一营在溧阳北部的瓦屋山、大山口、陶庄、罗村坝(吴福泽老家)一带开展活动,开辟根据地。当时溧阳的情况很复杂,有日伪军,有国民党顽军,还有土匪。日军只占据别桥等少数据点,溧阳城是国民党顽军控制。老百姓白天怕日军,晚上怕土匪,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四军进入溧阳北部时,在陶庄一带,有许维新的小股武装在活动。许维新的徒子徒孙多,他有4个保镖,都能双手打枪。这些人白天表现还好,晚上就打家劫舍。新四军特意去做许维新的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和他们交朋友团结抗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许维新接受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将部队慢慢改建成为溧阳的抗日自卫武装。这是新四军第一支地方武装。以后许维新一直跟随新四军抗日,直到1941年被内奸暗杀牺牲。

新四军刚到溧阳时,在黄金山一带,吴福泽有几十条步枪和两挺机枪。吴是个大老粗,只保护地主利益。新四军做他的工作,鼓励他抗日,答应不缴他的枪。商定之后,派一营书记陈绍海(曾任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去吴部任教导员。不久,吴福泽就被争取过来了,改编为二支队四团二营,吴任营长。

溧阳有了许维新、吴福泽两支武装,竹箦桥一带才成为新四军的根据地。

1938年7月,日军发现新四军在溧阳广泛发动群众,破坏公路,建立武装,于是对新四军驻地进行了第一次“扫荡”。当时新四军一个连驻罗村坝,一个连驻瓦屋山,两个连都积极开展反“扫荡”战斗。在陶庄打了一天一夜后,陈毅司令员发现敌人下乡“扫荡”,不是局部性的,怕吃亏,就派陶勇来,要连队撤出战斗,避免了损失。

从以上党史资料中不难看出,许维新和吴福泽为溧阳根据地的建立乃至收编当地武装功不可没;也从这张照片中看出吴福泽对革命是忠贞不渝的,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公开,还原吴福泽抗战英雄形象的日子不远了。

说起此张照片的由来,真的蛮巧合的。我是7月31日收到的微信照片,虽然照片不太清楚,可我还是辨认出来最右边那位,个子不算高,但是非常有精气神的新四军,他是我的太公吴福泽,高兴之余,我把这个好消息传给了领导、同事、朋友、同学、家人,他们都替我高兴不已。

今年是我太公吴福泽牺牲82周年,我有幸得到了太公的照片。望着照片上太公和他的战友们,英姿勃发,我在心底默默地说:“太公,你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新中国正日益强盛,我一定继承您的遗志,为今日中华的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