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伟:生命之歌

2024-09-20 00:00:00黄朱清
铁军 2024年9期

生命,只有一次。他的生命,叫人揪心。

7月三伏天,电话里相约在纪念馆见面。清晨6点多,笔者驾车从南京出发,8点到达宜兴太华。记不清第几次见他。10多年前,他血糖高,这次告诉我说,他已经是尿毒症,天天腹膜透析,一天打4针胰岛素,每天还要口服38颗药物……

纪念馆保安董庆良,获知我是来见汤永伟的,随口说了一句,“没有他,就没有这个馆。”这座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上将朱文泉题名,2018年对外开放。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被列为省民政厅、省文旅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之一。纪念馆开馆6年来,接待了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有人听说这个投资四五千万元的馆是由镇上独立建起来的,十分惊诧,几乎不敢相信。

若把纪念馆的诞生比作一首红色交响曲,那么,在激昂的旋律里,一定跳动着他和生命搏击的音符。汤永伟,江苏宜兴市太华镇原人大主席团主席,熟人称他“汤主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汤永伟爷爷奶奶的老宅还在。4间楼房,格子状木门,进门有天井,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地处太华襄阳村的山林里。

太华,苏浙皖三省交界,是抗战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1943年,新四军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党委、苏南行署机关等移驻太华,粟裕、叶飞、王必成等先后住在襄阳、胥锦等村领导苏南抗日斗争。汤永伟爷爷汤祖裕、奶奶陈盘金守着殷实之家,在革命需要时,把老宅腾出,作为当年中共宜溧县委、宜溧县抗日民主政府办公的地方。

老宅残垣断壁上,依旧留有弹孔。血雨腥风的印记,对于汤永伟来说,时常唤起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爷爷奶奶动员高中刚毕业的儿子汤松林投身革命。汤松林是汤永伟的伯父,1923年生,194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宜溧县抗日骨干力量。新四军北撤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追捕汤松林。直到1947年7月一个朦胧的月夜,敌人设伏,汤松林和战友王瑛在为革命武装采购弹药途中,中弹倒在血泊里,敌人把两人的头颅砍下,悬挂在广场旗杆上示众……

朱文泉上将为电影《亲娘》题写片名

这一幕,记录在《宜兴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汇编》里,也烙在汤永伟的骨子里。汤松林的墓,就在老宅附近。清明节扫墓,回想起父辈那一代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尤其是伯父惨遭敌人杀害和羞辱,汤永伟悲痛交集,不禁在坟前失声痛哭起来。

倒在征程又何妨

汤永伟是土生土长的太华人。20岁那年,他从村办企业被招聘到镇里工作,曾当过团委的干部。

2012年,太华镇党委、政府在调研基础上,根据红色资源丰厚的优势,作出了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决定。汤永伟时任镇党委副书记兼副镇长。党委分工他牵头,实施太华“红色文化五大工程”,包括挖掘保护开发新四军遗址遗迹、拍摄抗战本土题材电影、组建红色艺术团和宣讲队等,难度最大的工程就是建造新四军纪念馆。

纪念馆工程启动之时,汤永伟已接任镇人大主席。这项工程占地16亩,其中纪念馆大厅2000平方米。这个位置上的征地,遇到两户人家因不满拆迁补偿,不肯签协议,施工进程耽搁了1年多,分管征地的副镇长焦虑不安。

时任镇党委书记的蒋健君组织召开党委会,会上气氛凝重。蒋健君朝汤永伟看了一眼,“施工队100万元保证金压在政府,纪念馆开不了工,我们要赔违约金的。剩下两户拆迁问题,汤主席去做工作。”汤永伟冷静应答:“征地小组已做了很多工作,还是让他们继续做吧。”会场安静,书记早已察觉问题棘手,“不议了,还是请主席去做工作,本地人,工作相对好做一些。”汤永伟思考片刻,再无退路,就开出了几个条件:“第一,给我15天时间。第二,全镇挑4个干部,加上我,组成特别行动小组。第三,给我‘尚方宝剑’,关键时候有拍板权。”蒋健君欣然答应。于是,汤永伟点将4人,镇综治办主任,胥锦村书记、副村长、村治保主任。第二天,就展开贴心走访,弄清楚两户人家不愿签约的来龙去脉。大原则不妥协,避免将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诉求混为一谈,合情合理地灵活处理,能够解决的,派出城管车辆助力。第14天,下起了暴雨,两户人家连夜签订协议,冒雨清场。在现场,汤永伟动情地说:“我们征地,不是给镇干部盖别墅,是建馆纪念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献出了生命,什么都没有得到啊!”兑现军令状,汤永伟及其团队提前1天把征地拖延难题解决了。

与纪念馆土建同步,汤永伟带队连续奔波,赶赴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福州等地,马不停蹄征集史料和文物。他找到粟裕儿子粟戎生,对方答应捐赠书籍,还给纪念馆写了封感谢信。他登门看望住院的开国少将熊兆仁,老人处在昏迷状态,女儿捐出父亲的军大衣。在杭州,他获悉曾在太华战斗过的新四军干部杨志成,生前留下一包用3层手绢包裹的遗物。登门三次,前两次未果。第三次谈到中午1点半没吃饭,汤永伟突现低血糖昏迷,倒在了地上,幸好及时抢救,脱离了危险。由此打动了杨志成的儿媳。数日后,她和丈夫专程来到太华,捐献父亲遗物:新四军臂章、外出证、保健证,尤为珍贵的,是保存完好的纸质版画组图《战时党员守则》。

红村蝶变慰忠魂

纪念馆,建在胥锦村地盘上。

和纪念馆同步推进的其他工程,同时传来好消息。以汤永伟奶奶陈盘金送走女儿却把新四军干部孩子留在身边看护的真实题材,成功拍摄电影《亲娘》,2017年在央视播出。太华以纪念馆为纽带,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胥锦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按照“一环三片区”总体布局,修复改造合兴饭店、红村山馆、杭坑被服厂、新四军粮站等历史遗迹,新建龙珠湖休闲广场、星火广场、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特色场馆。2021年,总面积13.5平方公里的胥锦村,入选中组部、财政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23年11月,太华隆重举行纪念新四军十六旅进驻太华80周年活动,新四军将领的后代们远道而至,参观纪念馆,走进父辈生活过的村庄,盛赞山乡红村的美丽景象。新四军后代感慨万千,胥锦的今天,是先烈们期待而遗憾没有看到的,红村蝶变慰忠魂。

林国明,胥锦村党总支书记。在村主任、村支书位子上工作20多年,他和汤永伟志同道合,都是亲历者。餐桌上,他对汤永伟心存感激。胥锦原名胥井,因和周边县市的乡村重名,1984年改为胥锦。在村务驿站,党总支委员温薇热情讲解。她走出太华读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北京打拼过,家乡名气大了,决然回到胥锦结婚生子,投身红村建设。

镇党委副书记刘俊尧,太华任职3年多,在不断加深对太华红色名片的认知中,了解了汤永伟。他说,太华的红色传承,汤主席做了不少常人做不到、做不成的事,太华镇的领导和老百姓不会忘记他,当年他打基础的工作,连他也想不到会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我们现在是把红色文旅系列化、体系化了,在向深度发展,向全链条延伸……

2024年1月,在太华镇第十七届党代会上,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太华镇党委书记潘国强,以《打造红色引领,绿色崛起高品质山区小镇》为题,提出了“红色山乡薪火太华”红色文旅示范区新目标。7月,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潘国强再次发出动员令,紧扣“五彩太华”理念,深入探索红村运营最佳模式,推动太华红色山村旅游热度的大提升。

生命影响着生命

两年前,汤永伟退休了。

在岗位履职的日子里,他把主要精力专注在太华红色文化建设上,烈士后人守初心,无私奉献传薪火。他立过三等功,评上了宜兴市“陶都好人”。退休之前,中共宜兴市委决定,先后给予汤永伟两次晋级:二级主任科员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后又晋升为四级调研员。

如今,他还保留着3个头衔:一是镇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二是纪念馆的顾问,兼讲解志愿者;三是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太华分会会长。多年来,他习惯开着他的那辆黑色丰田凯美瑞轿车,风里来,雨里去,玩命干,甚至不分昼夜,健康状况堪忧。

见了我,他淡然一笑,“尿毒症3年了,平时我是没有尿的。”面对常规的腹透、血透两种治疗方法,他选择了腹透,体内支一个永久性导管,肚子上缠绑一个管,放掉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输进新液。这种居家腹膜透析,每天5次,早上4点开始,两次间隔4小时。他是热爱生命的。

在生命与事业的天平上保持平衡是很难的。汤永伟,1962年生,属虎,从懂事开始,红色家史,老宅风云,早就融进血液里。他说,人会影响人的,我爷爷奶奶影响了伯父,影响了我父亲,影响了我。伯父以及太华的烈士们牺牲在战争年代,他们砍头只当风吹帽。受他们的影响,我坦然面对生命,人终归要离开这个世界,时间早晚而已。活着一天,红色血脉在我身上流淌不息,只要不死,能为红色文化事业做的事,就会一直做下去。

与他交谈,内心无法平静,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的诗《生命影响生命》里写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你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人世间,生命影响着生命。

同样拥有生命,汤永伟的日子被疾病折磨着,分分秒秒比我们艰难、沉重和压抑。然而,他对红色基因的忠诚和传承、信念无比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生命之光,比我们闪亮,他的生命之歌,比我们嘹亮。

秋季迎来开学季和烈士纪念日。秋阳下,穿着各式校服的学生,何以能够安心读书?扪心自问间,耳边回响起了已经离开62年的雷锋同志的一句座右铭和本文主人公汤永伟的声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责任编辑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