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4-09-20 00:00:00徐良文
铁军 2024年9期

又到开学季,万千学子翘首以盼。渴求知识,健康成长,成为明天璀璨的太阳。

关心、教育、保护、帮助下一代,是家长的天赋责任;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复兴中华民族大业,是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使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明天和希望。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承担的责任。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4年3月发生在河北邯郸一初中男孩遭3名同学杀害的悲剧,一度引发网络热议,将未成年人犯罪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在3月的一次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仍呈上升趋势。

最高人民法院4月也发布了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无数事实告诫人们,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们才能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担负起民族复兴之伟业。

德智体美劳,德在首位。立德树人,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丹阳老区有个“蒲公英”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是当年新四军延陵大捷征战地,也是今天留守儿童“蒲公英之家”发源地。

在东方文化中,蒲公英寓意生命力和坚韧,代表希望和美好。丹阳“蒲公英之家”是在12年前建立的。

丹阳市延陵镇地处茅山老区,经济欠发达,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留守、困境儿童多达数百名,占到学生总数的30%。其中80%的留守、困境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亲友临时监护。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有的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孩子无依无靠,流落社会,就像随风飘荡、无根无着的蒲公英。此种现象引起了丹阳市公安局延陵镇派出所张叶宏等民警的思考,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头脑中酝酿,给留守儿童建一个“蒲公英之家”。

2012年“六一”前夕,由丹阳市公安局牵头、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蒲公英之家”,在丹阳市延陵镇行宫村挂牌成立,30名“警爸警妈”成为留守儿童们的特殊家长。从此,每月与结对学生谈心交流,每月向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了解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家访,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等,成为30名“警爸警妈”的“规定动作”。

他们想方设法在“蒲公英之家”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书柜里有课外阅读的书籍,室外有多种适合少年儿童锻炼的体育运动器材,建起了乒乓球场、篮球场。派出所的民警还为孩子们配置了电视机、电脑,可以上网和在远方打工的父母视频互动。双休日、节假日,“警爸警妈”们放弃休息陪孩子们聊天,组织他们学习、阅读、游戏,还带他们去红色场馆参观。孩子们在这儿找到了家的感觉,感觉到“爹妈”就在身边,成为了不孤独的孩子。

在2012年的首批结对仪式上,延陵派出所户籍民警薛晓静认识了上小学二年级的涛涛,一对一帮扶,一直延续至今,已整整12年。

涛涛的父母离异,父亲去外地打工,他跟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受父母离异的影响,孩子性格脆弱、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一般,波动很大。在与涛涛结对后,薛晓静经常在休息时间上门家访,与涛涛谈心交流,每月定期向老师了解涛涛的学习情况,带着他一起参加团体活动。涛涛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开始不断提高,逐步进入班级前列。

看着孩子的成长,薛晓静高兴不已,她把涛涛视如亲生儿子,用真情真爱去填补孩子缺失的亲情。2015年12月12日是涛涛的生日,薛晓静带着自己的儿子拎着蛋糕来到涛涛家,共同给涛涛过生日。蛋糕摆到桌上,点燃生日蜡烛,唱响生日歌,从未过过生日的涛涛看着蛋糕兴奋极了。回忆当时的情景,涛涛激动地说:“薛妈妈让我许愿,让我吹蜡烛,我真的好高兴,没想到还会有人给我过生日。”

爷爷病故后,2017年涛涛的奶奶也因病去世,涛涛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成绩再次下滑。薛晓静来到学校跟老师交流,又找到涛涛的父亲沟通。课余时间,她同涛涛谈心,告诉他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两个月后,涛涛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学习成绩又上升了。

更让薛晓静欣慰的是,那一年高考刚结束,涛涛就来派出所帮忙整理档案,还积极参与“蒲公英之家”暑期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他成长了,成为我得力的小助手。”薛晓静高兴地对人说。

薛晓静现为延陵派出所副教导员、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她介绍说:“2012年至今的1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丹阳有近500名警察志愿者与75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蒲公英”这朵小花已经开遍丹凤朝阳大地。

缤纷的蒲公英展开翅膀飞舞,在孩子们面前铺开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成为留守儿童人生中遇到的美丽风景,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难忘的记忆。

江苏有个“张妈妈”

在关爱青少年成长的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全国性群众团体,主要职责是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教育、保护、帮助下一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江苏省关工委地址在省委大院内,现任主任是张连珍,江苏省政协原主席。2023年6月21日,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宣布张连珍同志任省关工委主任。

张连珍还有一个别称——“张妈妈”,这是江苏省少年管教所未成年帮扶对象对她的尊称。

繁忙的镇句公路上有一条岔道,沿岔道前行,修竹苍翠,佳木繁阴。目光所及,一湾碧波,湖面上游荡着两三只红嘴鸭,景色静幽。美景尽头是一堵高墙,高墙上布满电网,高墙里面就是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自由被一堵高墙无情地隔开,这就是触犯刑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里关押着1000多名未成年罪犯,放眼望去,警服只是散落在囚服中的星星点点。

时钟回拨到1999年儿童节前夕。5月26日,蒙蒙细雨把大地滋润得生机盎然,山川洁净,草木葱茏。冒着细雨,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张连珍作为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一次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接触到这个特殊群体时,她心情很复杂,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她想,这些满脸稚气的孩子本不应该蹲在这儿啊!他们本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围在父母身边享受温馨的爱,奔跑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享受自由的阳光与空气,可是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失去自由,来到了管教所这个地方。她顿时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她说:“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我们一定要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保护他们,让失足的孩子少些再少些,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临离开时,她对孩子们说:“今后,我每年都会来这儿看望你们!”

从那一年起,“张妈妈”坚守着对孩子们的承诺,她选定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无论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这儿看望孩子们,同他们一起团聚、过节,谈心、帮扶。

张连珍耐心嘱咐这些失足少年,跌倒了不可怕,莫灰心,重树理想。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走向新生的信心,并与刑满释放人员的家人一起,接他们回家团圆。

她亲自为孩子们写歌词,请作曲家谱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间的真情;她亲手为孩子们分发月饼,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温馨和母爱;她给孩子们带来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努力改造;她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回归社会后的生活给予帮助……

后来,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工作地点由南京变为北京,但她仍坚持每年中秋节当天或前夕回到南京,和省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看望孩子,开展帮教活动,25年间从未中断。

一个“张妈妈”,带动了无数个“张妈妈”。如今,30多个社会帮教团体和16所学校的青年团组织都和少管所建立了帮教合作关系……

真情唤得浪子归

绝大多数未成年犯面对自己的行为时并不知道是犯罪,因为他们都是法盲。

16岁的小超身材瘦弱,说话慢声细语,却有10多次抢夺同龄人财物、打伤同学的记录。派出所民警将他抓获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甚至语出惊人,说他也被同学抢过,可他没有报告老师、家长,而是自己悟出了“道理”:“只有自己也去抢人,别人才不敢抢你!”

下面是发生在南京的案件。

小蒙等6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炫耀手机,各吹各的好,恰巧不同班的另一位同学路过,手持一部新款手机,一下子把6个同学都震住了,人家那才叫新潮呐,6个人顿时傻眼了。6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人家的手机看,其中一个提议:“我们拿过来玩玩?”仿佛是鬼迷心窍,这个提议居然得到了响应。于是6个人用武力征服了那位同学,把手机拿到手,轮流把玩起来。接下来的情节是,同学报了案。6人正玩得高兴之时,公安人员将他们抓获。

案情并不复杂,因为这部手机价格昂贵,超过了案件价值起点,这6个同学涉嫌抢劫。6个同学顿时蒙了,这是抢劫?

案件摆在了秦淮区检察官面前,起诉还是不起诉,检察官们犯了难。因为当时这6个同学都面临高考,他们的命运让人揪心。

听证会后,对照法律,几经研判,检察官们最终做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秦淮区检察院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主动承担了这6个同学的帮教工作。他们找家长谈,请他们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找孩子谈,让他们认识问题的严重性,补上缺失的法律课;还带他们到雨花台、梅园新村等革命教育基地,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净化孩子的心灵。无数次的苦口婆心,无数次的真情关爱,半年后,召开了帮教移交座谈会。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谈体会,谈感想,感谢检察官叔叔阿姨对自己的关爱和挽救。退休老干部、原检察长孟庆贵参加了6个孩子的帮教。他说,起初见到这些孩子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面色土灰长头发。1年后再看这些孩子怎么看怎么顺眼,一个个阳光灿烂,充满精气神。后来这6个孩子都顺利通过了高考,其中的两名还出国留学。

此事过后,秦淮区检察院在探索的基础上建起了“诚爱基地”,聘请“五老”人员作为志愿者,对失足未成年人展开“一对一”帮扶。

教育孩子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险滩,有泥泞,也有沼泽,怎样才能保证他们不被险滩阻隔,不被泥泞污染,不被沼泽淹没呢?在这个开学季,让我们一起努力,上好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吧。

(责任编辑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