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选取英语贸易新闻报道为语料,自建小型语料库,依据费尔克拉夫三维分析框架,结合语料库方法,从及物性过程、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层面进行语篇分析,从而剖析英语贸易新闻报道中传递的态度立场,分析其建构策略。研究发现,英语贸易新闻报道者灵活设置及物性过程,主要运用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达到传递其观点、情感态度等目的;在建构策略上,大量使用直接消息来源,灵活运用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以服务其报道需要。
【关键词】英语;贸易新闻;语料库;费尔克劳三维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6-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6.03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美贸易争端’: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项目编号:JC18208);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中美经济新闻语篇中评价局部语法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YY25)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兴起[5],并持续蓬勃发展。[6][10][11][12]Baker指出,利用计算机辅助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分析结果。[1]12基于此,研究运用自建小型语料库,采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深入剖析英语贸易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观点以及影响舆论导向的方式,并对其语篇建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二、理论概述
1989年,费尔克拉夫在其著作《语言与权力》中首次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这一研究范式。批评话语分析将语言视为社会的一部分,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话语不仅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也是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体现者。其显著特点在于将话语与社会权力紧密联系,通过客观分析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含内容[14],从而探究语篇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揭示社会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4]。
费尔克拉夫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上: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分析。其中,文本分析侧重于对文本语言的分析,而话语实践则关注于文本的产生与解读,社会实践则与话语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3]9。在对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时,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借鉴了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其他理论中的概念与方法,如互文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
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贸易新闻话语分析
研究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华盛顿邮报》上的英语贸易新闻报道,并运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 3.5.9进行检索和筛选,结合人工识别,共获得103个研究样本,从而构建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研究基于三维分析框架,主要从及物性过程、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英语贸易报道的目的、态度及其语言建构策略。
(一)及物性过程分析
及物性过程包括六大类,分别是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以及存在过程[8]75。每个过程中都包含相关的参与者与环境成分[9]71。通过对及物性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英语贸易新闻报道者在选择及物性过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时传递了其态度和潜在的意识形态。对及物性过程的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见,物质过程占47.52%,反映出英语贸易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公众传递有一定影响力的贸易事件。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占比相近,分别为23.68%和21.36%,而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占比则较低。
1.物质过程分析
物质过程指的是实施某项活动的动作过程,通常通过使用动态动词来表示。在物质过程中,参与者包括动作者(actor)、目标(goal)和范围(range)。动作者和目标通常由名词或代词表示[8]75。英文媒体对贸易领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动态报道,包括各国采取的行动、回应、各国政府的动向、国际贸易要求、专家建议、消费者行为和态度,以及其他国家的受影响程度和进出口关税的变化等。同时,在报道中通过动词的选择和成分的设置来表达媒体的潜在情感态度和观点。例如,《华盛顿邮报》在2019年1月4日的一则报道中运用了多个动作者。当描述消费者时,使用了“hold on to”和“cut into”等动词,表明消费者对手机的持有时间较长,从而减少了苹果公司的收入。当描述公司时,使用“lose market”一词说明该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输给竞争对手。报道还运用了“release”“command”“continue”“disclose”和“slide”等词汇,引用研究公司IDC 11月发布的数据告知公众:苹果市场份额在下滑,不再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供应商,从而间接表达了苹果公司所面临的困境。
2.关系过程分析
关系过程通常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分为归属过程(attributive process)和识别过程(identifying process)。关系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载体(carrier)、属性(attribute)、被识别者(identified)和识别者(identifier)[8]78-80。根据表1,关系过程占小句总数的23.68%,仅次于物质过程。分析关系过程有助于识别媒体对报道对象和报道事实的认知和态度。例如,在《华盛顿邮报》2019年8月30日的一则报道中,报道者使用“has been in China since 1996”这一关系过程,清晰表明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与京东的合作的稳步进展,而其他公司当前所面临的被动处境。在2019年5月10日的报道中,使用“has been in the bicycle business since 1907”这一关系过程,介绍了该名工人的祖父的工作情况,间接指出其自创业以来直至近期面临的困难状况。
3.言语过程分析
言语过程是通过言辞传达信息的过程[8]83。言语过程既能用于向受众传递信息也能实施某种言语行为。言语过程在语料小句中占比21.36%,出现频率较高。在《华盛顿邮报》2019年1月4日的一则报道中,报道者引述了Wedbush证券公司分析师在一份针对客户的报告中的讲话,使用原话语“Apple's darkest day”“challenging”“the biggest fear”“stalls out”“failing to grow”“nightmare scenario decline”,向公众说明:苹果的投资者对客户群体增长停滞甚至是衰退的担心。随后报道引述了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的言辞,通过其话语间接分析了目前苹果公司面临问题的部分原因以及未明确提到的其他的真正问题。这段报道暗示了在这一时期的贸易领域,对一些公司如苹果公司等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担忧。
4.心理过程分析
心理过程是用来表征内心感受、反应以及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感知者和现象[8]76。心理过程反映了媒体对事件中报道对象的态度和看法。例如,在2023年3月8日的报道中,当提到大豆和棉花种植的农户时,使用了“worried”一词,传递出农户对即将可能失去市场的担忧。分析表明,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被大量使用,用以向受众展示贸易领域的情况,并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和判断。
(二)话语实践分析
话语实践分析关注文本与话语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从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视角展开,以揭示文本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新闻话语建构方式。
1.消息来源
新闻报道往往引用或转述信息或话语以表达自身的立场和态度。以“说”为例,使用Antconc3.5.9检索显示,在103篇新闻报道中,去除非引用使用的词性后,使用检索词“said”搜索,共计671条;使用检索词“says”搜索,共计50条;使用检索词“say”搜索,共计76条。在这些语料例句中,大部分消息来源明确。例如,在2019年5月18日的一则报道中,报道者大量引用或转述消息,并多次给出明确的消息来源,旨在向公众传达小型零售商或消费品公司在这一时期所遇到的经济发展困难。报道引用了俄克拉荷马市照明和电子产品销售商Jasco Products总裁的话语,说明零售商追求低价和维持业务之间的矛盾。同时,报道还直接引用了一家防水电脑键盘销售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话语,表明公司将无法支付工资的可能性。并指出为了避免裁员,该公司每两周减少一个工作日。这些直接给出消息来源的方式都具体表明了该时期公司所面临的困境。
2.转述形式
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最常用的两种转述方式。使用直接引语,使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原始信息,有助于增加报道可信度,降低信息被曲解的风险。而使用间接引语则在原话语基础上加入背景信息等进行再加工转述。语料统计分析显示,在所收集的英语贸易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比例远高于间接引语,且直接引用的话语多来自官方渠道或重要人物的发言及声明。例如,2020年6月18日的一则报道直接引述高露洁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的声明:“For more than 35 years,we have been workiey/hjH4qDAYJNFBQj1EV4A==ng together to evolve the brand,including substantial changes to the name,logo and packaging”,清楚明确地指出该公司一直在共同努力发展品牌,其中包括对品牌名称、标识和包装的重大变更。
同时,某些报道采用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结合的方式,在报道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同时使用间接引语,补充和扩展直接引语的信息,使内容更为全面,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态度和情感。例如,报道者首先引用Wedbush证券公司分析师话语“Demand for smartphones has really fallen off a cliff”,再通过间接引语指出,根据该分析师的说法,国际局势与智能手机制造商长期以来的下滑趋势相碰撞。该例通过直接引语突出重点,即智能手机需求急剧下降,帮助读者抓住关键点,再运用间接引语对复杂信息进行简要总结并表明观点。另有部分报道首先使用间接引语,但在某些词汇上添加引号,导致与直接引用原话语产生较大的差距,随后又使用部分直接引语。这种方式使报道者可以片面聚焦其想要传递的信息,在转述过程中调整立场,从而在无意识中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解读。
由此可见,引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化策略,在其来源及转述方式的影响下,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是报道者根据其报道目的作出的有意选择,隐藏着其立场和态度,最终影响公众对事件和经验世界本身的认知。
(三)社会实践分析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7]。中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发展也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英语贸易新闻报道也不断增加。新闻报道者在传递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之间贸易领域的客观事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文化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影响。考察政治、文化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因素,有助于将语篇置于更广泛的语境中,进一步探索话语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在社会实践层面为新闻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四、结语
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对英语贸易新闻话语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英语贸易新闻的报道策略以及传递情感、态度的方式。研究表明,英语贸易新闻报道在设置及物性过程方面具有特定的策略,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等方式,以及对语料来源的选择和引用方式,间接传达其态度和立场。中国媒体可以充分利用新闻话语建构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与价值观,有效运用话语策略,在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中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由于语料有限、及物性过程识别存在一定主观性等可能会影响数据呈现,这些将是今后研究中需改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aker,P.2006.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New York and London:Continuum.
[2]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Longman,London&New York,1989.
[3]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2.
[4]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2nd ed.).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10.
[5]Hardt-Mautner,G.1995.“Only Connect”: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J/OL].http://ucrel.lancs.ac.uk/papers/techpaper/vol6.pdf.[2021-05-15].
[6]Stubbs,M.1996.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7]郭凤林.美国主流媒体的对华意识形态特征——基于《华盛顿邮报》的文本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89(05):100-107.
[8]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0]金碧希,卫乃兴.话语研究的语料库路径:方法、挑战与前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01):1-11.
[11]刘明.语料库辅助的中国生态形象建构研究[J].现代外语,2023,46(01):83-96.
[12]苗兴伟,赵云.批评话语分析的议程设置与路径演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05):1-10.
[13]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4]张天伟.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渊源、特征与本土化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03):67-73.
作者简介:
汪婷婷,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