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中医辨治

2024-09-1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9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51.6%。

该病患者部分会出现骨质疏松性疼痛,发作时难以用语言表达,疼痛呈游走性。

1.骨质疏松性疼痛常发生于后半夜或凌晨,难以确定具体位置。这里需注意痛风性关节炎也会在夜半发作,多发生在下肢跖趾关节,患处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且多伴有尿酸升高,要经诊断区分。

2.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结构会发生病变,即使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引起疼痛,甚至骨折,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活动较多的肩颈部,是患者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易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混淆,患者通过CT或核磁共振可以诊断。

3.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形状可发生细微改变,周围肌肉会因此而受影响,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痛多与改变体位相关,如翻身、坐卧、起立时出现疼痛。

4.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时,相应部位可出现急性重度疼痛,如肋骨骨折、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可引发胸腰骶部或臀部疼痛。此时应及时就医。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不健,故见骨质疏松性疼痛。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养血止痛。在常规治疗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可缓解疼痛。

1.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性疼痛,疼痛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宜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加减。

方组:鸡血藤、夜交藤各15克,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党参、茯苓、白术、炙黄芪、阿胶(烊化)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痛,肌肤痛,麻木不仁,固定不移,舌淡苔白、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组:鸡血藤、夜交藤、五加皮各15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佛手、三七、生地、元胡、桑枝、桂枝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性疼痛,疼痛遇劳则剧,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苔薄,脉细弱。治宜补益肝肾,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组:五加皮15克,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肉桂各10克,细辛、炙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性疼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倦怠少力,表情呆钝,健忘多睡,食欲缺乏,腹胀,腰膝及少腹冷痛,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健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方组:附子、桂枝、山药、熟地黄、枣皮、牡丹皮、泽泻、茯苓、人参、黄芪、白术、鹿胶(烊化)、鹿骨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性疼痛,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便,或见恶风等,舌苔白腻,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宣痹达经汤加减。

方组:蜂房、乌梢蛇、威灵仙、羌活、独活、防风、秦艽、豨莶草、青风藤、当归、川芎、白芷、薏苡仁各10克,细辛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下面介绍几个食疗方:

1.地黄粥: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地黄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和大米同煮粥,待粥熟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1剂。可补益气血、填精益髓。

2.元胡粥:元胡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元胡择净,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活血、行气、止痛。

3.刺五加皮粥:刺五加皮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刺五加皮择净,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粥熟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1剂。可祛风利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4.狗脊粥:狗脊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狗脊择净,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粥熟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1剂。可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 邮编:44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