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兴村:川东民俗博物馆

2024-09-1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9期

青瓦竹编壁古色生香,渠江西溪河清澈见底,光滑石板路蜿蜒向前,黄桷大榕树枝繁叶茂,多年老街坊谈笑正欢……这里就是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协兴村。

协兴村距广安城区约六公里,地处宕渠文化腹心地带,古为望溪乡,宋称夏家坝,原有北三场,乃是当地最早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清代乾隆年间废三场新立市,称为“旧市”,约有店户100余家。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市”无法满足人们赶场交易的需要,便于清同治年间增设“新市”,与“旧市”相距数十步,取“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协兴之名由此而来。

协兴因市而兴、因市而名,有100多年历史。此处自古便是交通要道,从广安城到悦来、马坝、井河等沿途乡镇,必经这条由青石板铺筑而成的街道——协兴老街。协兴老街呈南北走向,全长350米,宽7米,为清末民初的典型川东民居建筑风格,木质穿斗屋架,歇山式房顶,房屋的外墙下部全是木制的桩板墙,上面则是篾条打底、外面糊上牛粪和石灰的墙体,街道上铺的青石板被来往行人磨得光亮,店铺一间紧挨着另一间,住着100多户居民,构成一个保存完整的传统古建筑群。2017年,协兴老街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广安市历史建筑”。

漫步在老街上,立马就有一股安静的力量牵引着你。和暖的阳光透过疏密有致的树枝映射到街道上,穿红戴绿、南腔北调的游客来往找寻最地道的川味,开店做着小生意的老街坊自顾自地喝茶聊天,宛若一幅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动人画卷……

协兴老街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除神道碑、德政坊、翰林院子、蚕房院子等建筑,以及九宫十八殿、朝阳寺、白云寺、八角庙等人文古迹外,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小学堂。据了解,北山小学堂于2004年前后经修缮后开始对外开放,后因外力影响受损严重而关停,直到2020年按照原址原貌修复修缮后,方才重回人们视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党性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体验的重要载体。

北山小学堂位于协兴老街中心,建于1910年,建筑风格与老街保持一致,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前临老街,后为校舍。这是当地第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打破了传统教育陈规,它所蕴含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模式,培养出了邓小平、胡伦等优秀同志和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少年。学堂分甲、乙、丙、丁四个班,邓小平就在丁班度过了四年光阴。

现在学堂的一间教室里,摆放着一张黑板、几张课桌,依然保持着曾经的模样。站在教室中央,环顾满载历史沧桑的史料照片,少年邓小平在此求学的故事,就像幻灯片一样呈现在眼前。

协兴是川东北地区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层次最高、历史最悠久的人文景观区域之一。道台院子就有“川东民俗博物馆”之美誉,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道台院子位于协兴长沱井,为两进式院落,原是广安郑氏四世祖郑朝列(名恺)故宅,始建于明代成化十三年,是明代两淮盐运同知郑尚贤为其父郑恺致仕归隐所建造。后因曾经做过山西河东道道台的十五世祖郑人庆在此居住,故人称“道台院子”,其间屡有修建,建筑面积扩大了一倍多。道台院子乃川东北地区少见的清中期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群,气势恢宏,装饰典雅,工艺精湛,环境优美。

广安郑氏乃当地望族,始祖郑友直为明洪武四年辛亥进士,曾任蜀按察司佥事。其后裔迁入广安后,耕读传家,出仕子弟众多,史料记载赐进士者三、登贤者六,恩拔副贡二十余人,禀增附监五六十人。至郑人庆这代时,郑人庆因家道中落而弃文从武,战功赫赫,颇得朝廷赏识,先后受到乾隆、嘉庆皇帝接见,一步步擢升为福建汀州同知、云南顺宁知府、湖南岳常澧道道台、山西河东道台等职。

道台院子在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多方努力下,历时三年变身成为川东民俗博物馆。其内设有郑人庆专题厅、民俗文化厅、广安乡贤名宦祠、地方名人书画厅、川工木雕厅、清代武官制度厅、钱币票证厅、袍哥文化厅、明清瓷器厅、广安抗战厅等10个展厅,陈设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收藏品10000余件,成为广安传统民俗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道台院子里的两棵百年紫薇花,奠定了这座院子庄重典雅的气质,而刻有“望国名宗”四个字的匾额,也凸显了协兴郑氏在广安的显赫地位,一方天井更是延伸出主人家的气魄。而正堂屋最珍贵的二梁,用的木材来自“千年难成材”的黄荆树。

随着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不断深入,昔日协兴村已经变成协兴社区。协兴社区现在被建设成了全国最大的村级博物馆聚落,其内设有川剧曲艺馆、协兴乡史陈列馆、老课本陈列馆、连环画陈列馆、搪瓷艺术馆、票证陈列馆、历史之镜艺术馆等10个主题展馆,并配套一些旅游新业态,古村未来必将焕发新颜。

徜徉协兴古村,流连川东风情,感受岁月沧桑,留住浓浓乡愁,那份闲适自在、心灵放空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好!

(江西 谢文军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