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档案——徐全龙
中国乡村工匠名师
徐全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江西省能工巧匠
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
江西省乡村工匠名师
徐全龙,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下岗工人,从杂工做到面包店老板,再从面包店老板转型成为面包培训学校校长。人生的几次转折让徐全龙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他用自己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打造出了一个属于他的面包王国,成为资溪烘焙培训行业的领军人。2002年至今,徐全龙的培训学校直接培训学员48600余名,带动20余万人就业,使“资溪面包”这个品牌越做越响。
从身无分文到百万富翁
1994年6月,从资溪县水泥厂下岗的徐全龙带着迷茫与失落踏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在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徐全龙被一家面包店的老板录用,做着每天给车站送面包的工作。半个多月的帮工,让聪颖好学的徐全龙越干越有劲,他觉得做面包劳动强度小、见效快,是个非常好的行业。于是,他心中就有了学习面包制作技术的想法。就这样,徐全龙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干活,空闲下来的时间就用来学习面包制作技术。一个月下来,徐全龙掌握了面包烘焙的制作技术,一个借钱开店的想法又在他心中产生。不久,他辞去送面包的工作,返回老家筹到1.1万元。徐全龙又满怀希望地踏上了重返杭州的列车。
1995年10月1日,徐全龙的第一家面包店在杭州市余杭区开业。最初,消费者在尝了十几天的新鲜后就觉得面包口感不好,酸酸的,还老掉渣,面包店的生意也由此一落千丈。就在此时,恰好店旁边有一家生意红火的烘焙店,聪明的徐全龙便跑到这家店的玻璃窗外去看里面的师傅做糕点。看的时间长了,人家知道是来学艺的,便挂起了窗帘。但两个月后,用心良苦的徐全龙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烘焙店的师傅,师傅决定收他为徒。于是,在师傅的指点下,颇有悟性的徐全龙制作出了口感、样式都不错的面包和糕点。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徐全龙的面包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意最好的时候,面包店一天的销售额能够达到2000多元。随后,他在全国各地陆续开了10多家全龙面包连锁店,年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
回乡办培训学校,授人以渔
徐全龙的面包店步入了正轨,自己的收入也增多了,日子和当年打杂学艺时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和一个地下。此时,徐全龙只要守好这10多家面包店,就可以衣食无忧,安心做一个有钱人了。谁知,徐全龙没有忘记当年下岗时的无助,没有忘记家乡还有那么多人在过穷日子,他觉得自己应该为那些下岗职工和乡亲做点什么,善于思考的徐全龙在心里盘算起来。最终,他决定回乡办一所面包培训学校。
2002年春,徐全龙顶着各种反对的压力毅然回到家乡,投资100多万元在县城创办了第一家艺术蛋糕培训学校。此后,徐全龙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培训上。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徐全龙遍访名师,高薪聘请他们来学校授课。在平时的授课中,徐全龙每隔三五天就会与学员零距离接触,讲述自己当年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学习面包制作技术的。课余时间,徐全龙领着学员徜徉在资溪的青山绿水间,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放飞心灵,寻找创作的灵感。不久,徐全龙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资溪全龙面包培训学校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快车道。教学场所从开办之初的300平方米扩展到了8000平方米,新增10余门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
在面包培训学校,徐全龙规定:下岗职工培训,费用每人优惠500元,原贫困村村民、脱贫户(监测对象)培训免交培训费。22年来,面包培训学校共培训出48600名学员,先后减免13930名下岗职工、脱贫户(监测户)学员的培训费用,使他们有所专长,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原贫困户小林在培训学校培训结束后,徐全龙得知他有自己开店的愿望,就动员自己的朋友帮小林在河南找了一家店铺,帮助他顺利开起了面包店。如今,小林的面包店每天营业额都在4000元以上,他也通过学习面包制作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
带头推动资溪面包产业化发展
多年在生意场上打拼的经历让徐全龙深知,树品牌容易,但把品牌做大做强很难。做大做强资溪面包既要有核心技术,更要立足产业化发展。为此,徐全龙开始打造“全龙面包旗舰店”,他希望通过提供技术和原料的方式,把资溪面包做成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产业网。随后,他通过面包培训学校这个平台,不断培训学员,为他们提供技术和原料,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学成后到各地经营资溪面包店,使资溪面包走向全国。目前,徐全龙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19家全龙面包旗舰店,资溪面包的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09年,他又自筹资金,将面包培训学校的面积拓展到了6万多平方米。目前,学校设有烘焙教室、实训工厂、科研开发、原辅料加工生产厂、面包文化展览馆等,每年培训学员达5000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
(江西省资溪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李小平 邮编:335399)